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386章 后悔杀了吗?

“罪臣朱传?(朱审烜)叩见皇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搜索:找小说网 本文免费阅读”

亲王与太子平级,但是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何况两人沦为虏清闯贼阶下囚,自然是毕恭毕敬地大礼拜下。

朱慈烺说道:“你说你二人死了多好,白白给本宫添烦恼。”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朱审烜当即磕头求饶。

朱传?一声不吭。

被建虏和流贼关了几年依旧不降,这点骨气还是有的。

“诸多忠臣良将殉国,尔等为朱氏子孙却苟延残喘至今,颜面尽失,又是何必呢?”朱慈烺感慨道。

朱传?沉声说道:“臣已经尽力,奈何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又有奸佞姜瓖暗开城门,因此大同失守。”

朱慈烺正旦:“卫景瑗等人殉国,你却沦为阶下囚,甚至剃了头发,作何解释?”

“只求活命而已。”朱传?说道:“殿下若是不怕死,何以弃了北京令祖宗骸骨暴露于野?”

朱审烜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

本来就是要求饶的,如此怒怼,是嫌弃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朱慈烺却沉默了。

不会吧,这这么狠的神还能放过朱传??

朱审烜惊了。

“朱传?丧师失地,被擒后却坚贞不屈,罪不该死,除国,削籍。”朱慈烺说道。

“罪臣领罚。”朱传?没有再申辩。

大概是牢里呆久了看开了,也可能是本来就求个活命。

朱慈烺没有深究,问道:“大同城破时,你可有亲眷逃出?”

“一网成擒,哪有漏网之鱼?”朱传?脸上出现一丝悲戚,继续说道:“代藩一脉,仅余我一人而已。”

“去,将假冒朱传?之子者捉拿审问。”朱慈烺扭头吩咐了一句,又补充道:“严加审问。”

朱传?脸上出现一丝愕然。

显然他也没想到会有人冒充他的儿子。

若是他死了,以代藩全灭的状况,无人能指证假冒者,其自然能以宗室身份逍遥,甚至能继承代王爵位。

若是他没死,大概率是投降了,以太子的脾气不会啰嗦太多,直接砍头,自然也没人指证,即便假冒者受牵连,最多是贬为庶民而已。

万万没想到,代王既没死也没降。

咦,我怎么能悟透这些?

大彻大悟吗?

朱传?摇了摇头,甩掉了这些和他毫不相关的念头。

“来人。”朱慈烺叫道:“朱审烜投降虏贼,甘为爪牙,罪在不赦,绞刑。”

朱审烜一惊,叫道:“殿下,臣势穷力竭而降,情非得已,殿下不也在势穷时离开了北京,令十二陵被掘吗?”

他要是在朱传?之前说,朱慈烺还能与他啰嗦两句,此时拾人牙慧,只换来太子的挥手。

亲卫进来,拖起朱审烜就走。

“朱慈烺,你坑害宗室,良心可安?以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朱审烜一边叫一边挣扎,却没能挣脱亲卫的钳制,被拖出去后很快没了声息。

“取一百两银子来。”朱慈烺又道。

不一刻,魏六一取了银元宝、银币和有零有整的纸钞,共计一百两。

山西刚收复,百姓不认识纸钞,也不一定认银币,所以给了些银元宝。

魏六一把钱放到朱传?面前,朱慈烺说道:“收下,好生过日子去吧。”

朱传?磕了个头,默默收起钱,躬身退了出去。

目送其离开,朱慈烺发了会呆。

朱审烜死有余辜,朱审烜其实是可以网开一面的,但是朱慈烺还是决定将其除国削籍。

仅仅因为不想浪费时间。

这好嘛?

不好。

因为以后面对任何人,他都可能失去耐心。

“引以为戒,继续再犯。”朱慈烺嘀咕一句,起身说道:“备马。”

山西全境入手,该去收复北京了。

太子上马,昼夜兼程,很快到了灵丘县。

这里是太行八陉之一蒲阴陉的中间,往东越过太行山便是北京。

可以说,太子与北京城只有一山之隔,只是山间有清军设置的堡垒,还有山外的紫荆关。

在虏贼交恶时,各关驻扎着重兵,明军大举北上后,虏贼被迫抱团,清军只留了警戒的力量。

本着“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但只要能给敌人添堵就是好的”的心态,李自成离开太原之前通知了多尔衮一声。

于是,各处关隘瞬间驻扎了重兵。

这个重兵只是相对而言,毕竟明军可以从河北发动进攻。

实际上从河北进攻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进军容易,辎重运输也容易。

但是拿下蒲阴陉依旧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可以对建虏形成三面夹击

之势,以迫使建虏撤离北京。

是的,以势压虏。

不是太子不想强攻,而是投鼠忌器。

此时,白杆兵们正在山间穿行。

不是一路,也不是两路,而是十三路,其中六路攻打蒲阴陉,七路攻打军都陉。

军都陉贴着长城,可以在建虏出关时来一记狠的。

放李自成带着大量辎重出关,那是因为都是汉人,说到底是同胞,有利用的道理,建虏可就是单纯的敌人了,当然时学阴毒越好。

当然,逼迫建虏出关,辽东方向是重要的一环。

此时,皇帝已经率兵抵达锦州城外。

多铎集重兵驻守辽阳,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辽东的建虏全部往锦州集结,意图以此阻挡明军。

锦州位置紧要。

其属于山海关北进辽东的咽喉位置,又是辽东往西去草原的必经之路,属于战略要地。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之所以坚持要拿下锦州,不是为了攻打山海关,而是为了不让明军北出,同时方便自己西进。

攻守异势,如今轮到明军要把建虏堵在关内了。

为了保证锦州不失,多尔衮派出了尚可喜为首的一万二千援军,合辽东军民三十万。

皇帝打眼一看,就发现城头上密密麻麻的人头,却没有放在眼里。

朱由检收回望远镜,左顾右盼一阵,道:“当初宁锦之战,袁崇焕据城死守,以火炮击伤野猪皮致其死亡,如今却看不到了踪迹。”

“陛下是后悔杀了袁崇焕吗?”马宝问道。

“老子后悔没杀了你!”朱由检没好气地说道:“身为辽东总督,杀毛文龙无所谓,不能五年平辽同时无所谓,千不该万不该放建虏入关。

诚然,建虏绕道入关,但是其坐拥精兵良将,本该牵制建虏,令建虏不敢他顾,却未完成任务,不该死吗?”

“陛下其实无需解释许多,只要说一句太子认为他该死,他便该死。”马宝说道。

“那个时候太子是几岁?”陆周悄摸摸地捅了一刀。

果然,皇帝提起了大金锤。

“陛下,臣来了。”

明平虏的到来转移了皇帝的注意力。

“卿收拢了多少归义兵?”朱由检问道。

明平虏回道:“将将五万,若是陛下能给臣一个月时间,十万不难。”

说是归义兵,其实是填壕的炮灰,更准确地说是建虏百姓。

这里的百姓不同于中原的百姓,中原之地早就废除了奴隶制,可以说所有人都属于百姓之列,而建虏有包衣奴才的制度,奴才是不算丁口的,只有奴隶主和自由民才算百姓。

明平虏抓来的,就是这样的人。

“五万已经够用了。”朱由检说道:“有一桩危险之事需要卿去做。”

“请陛下降诏,臣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明平虏说道。

就凭捕获炮灰是绝难升爵的,必须得有大功劳。

毫无疑问,解决皇帝的难题才是立大功的最优解。

“朕欲招降尚可喜,卿可能办到?”朱由检问道。

“啊?”明平虏呆在了当场。

万万没想到,是要招降一个铁杆汉奸,这怎么可能?

“臣尽力做好,只是结果不敢保证。”明平虏回道。

惴惴不安,因为可能会被尚可喜斩了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