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连环计
噗嗤~
空心锥插进袋子里,黄澄澄的稻谷哗啦啦往下淌,皇帝伸手接了一把,捻起两颗塞进嘴里嚼了嚼。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呸~
朱由检吐掉渣渣,说道:“有些潮了,需得晒一晒。”
“陛下,海船运输,有些潮湿也是正常的。”粮草督运官袁景星解释道。
朱由检说道:“朕知道,不然就这含水量不得杀个人头滚滚?”
再看手中谷子,草渣沙土近乎于无,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抽查了三十袋,大体都是如此,可以确认这批军粮是合格的。
“这次战事预计持续一年,为此太子攒了一年粮食,诸卿莫要出了差错。”朱由检吩咐道。
“陛下放心,上下都盯得紧,绝不会出现纰漏。”袁景星回道。
朱由检点点头,道:“嗯,以后所有粮草转运,每个环节经手人都贴在袋子上,永为定例。”
“臣遵旨。”袁景星应下。
这属于没事找事,但不能说没什么用。
在朝政清明的时候,按图索骥,杀起来很方便,就跟大明火器制造的程序一样,所有部件都刻名,但是上下其手,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如今皇帝亲自检查粮草,那自然没人敢伸手的。
大军征战,粮食只是基础,兵甲火药药材布匹皮革等物资无数,皆需朝廷安排运输,内阁军机处忙到飞起,而太子又离开了中枢。
此时,太子已经到了大名府,正在听取大帅黄得功的汇报。
“西路军用于进攻的军兵六万八千人,民夫五万六千人,另有五万大军驻扎各处,主要是防备建虏南下。
从目前搜集的情报来看,闯贼已经中计,臣有把握一举收复山西。”黄得功说道。
“殿下。”秦冀明接道:“山西收复,则建虏处于三面包围之中,若是陛下进展顺利,则可四面包围,到时候大局定矣。”
李乐传回去的情报是假的。
大明西路军的目标并非保定,而是山西的李自成。
所以多尔衮给李自成传递的消息是假的。
多尔衮同样中计了,因为皇帝那边才是主攻方向,明军的目标是沈阳而非北京,当然,若是多尔衮进退失据,敢把军队调往沈阳,东路军就会联合直沽口给他一个厉害尝尝。
兵多,任性。
朱慈烺点点头,道:“既然准备就绪,便打吧,本宫在城中等诸卿的捷报。”
黄得功愕然问道:“殿下,不用召开誓师大会吗?”
来都来了,不来个誓师大会是不是太草率了?
朱慈烺说道:“本宫与父皇陛下日日巡视京营,将士们知道为什么,无需浪费时间了,诸卿各赴前线去吧。”
“臣必不负殿下信重。”黄得功拜下。
诸偏将拜道:“剿灭流贼,收复山西。”
诸将士气满满地出城而去。
一时之间,斥候信使来回疾奔,建虏斥候发现异常,立刻把消息传给了在保定的多尔衮。
“终于来了!”多尔衮冷笑着说道:“诸将听令。”
“臣在。”
多尔衮说道:“按计划行事,击溃当面明军。”
“臣遵旨。”
诸将还没离开,一骑飞奔而来。
“启奏皇上,和硕豫亲王急报,明帝登陆朝鲜,有进犯盛京之意。”
“什么,明帝居然去了朝鲜?”多尔衮悚然一惊,随即冷静下来,接过了多铎的奏折。
除了原有的驻军,明帝又带了六万大军登陆,也就是说朝鲜方向同样是十万大军。
“三路三十万大军,其中朝鲜军有朝鲜为依靠,凭借鸭绿江,进可攻退可守。东路军由运河而动,进军方便,后路稳固。唯有西路军是个破绽。”
多尔衮思量片刻,道:“按照预定计划准备,传诏陕北各部,无需回京,直接增援盛京,务必阻挡明军于鸭绿江以东。”
“皇上,臣以为豫亲王挡不住明帝,还得依托城池据守,只要坚守到冬天,明军不败自退。”洪承畴直言不讳地说道。
这个时候也顾不得面子不面子了,战事为重,若是多铎丢了盛京,大清可就完了。
就多铎的本事,说实话,再来三五个绑一块也不够明帝打的。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冷静了一下,道:“传诏多铎,依托城池节节抵抗,勿得浪战,等候朕的支援。”
随行书记写了圣旨,多尔衮确认无误后加盖印玺发出。
“报。”
又一骑飞奔而来,拜道:“英亲王急奏,明军出吴桥,正在疏浚运河,预计半个月后抵达东光。”
“降旨,只要他守住东光便是大功一件,其他勿论。”多尔衮说道。
“报~”
又一信使飞奔而来,拜道:“启奏皇上,山西李自成急报,关中明军
屯兵禹门、风陵、陌底等渡口,似有进犯山西之意,无法东出太行策应国朝抵御明军。”
多尔衮眉头紧锁,洪承畴一颗心直往下沉,鳌拜眼角直跳。
李自成不能来支援无所谓,本来就没指望他,关键在于各方消息同时传来,这说明明军不但计划周详,执行力同样强大。
也就是说,貌似很好打的西路军未必就好打,而迎战一路的战略大概率要失效。
但不这样打的话……说实话多尔衮也没好办法。
不算攻打山西的明军,如今三路三十万,还不算直沽口的万把号人,清军根本不可能同时迎战。
不是说清军数量不足,正要把草原上各部落刮个底朝天,五十万大军绝对能拉出来,但就那些还在用石头骨头箭矢的蒙古兵能有什么用?
多尔衮想了片刻,道:“计划拟定,不可轻动,按原计划执行!”
“臣遵旨。”
诸将拜下,各自散去。
多尔衮依旧盯着地图看。
此时,辽东九连城鸭绿江畔,多铎正在观察对岸。
对岸就是义州。
可以看到明军正在制造浮桥,就等浮冰全部融化过江。
“看岸上那么多炮船,想来明军要强渡鸭绿江。”多铎说道。
“王爷。”范文程说道:“当调集大炮驻守江边,炮船对岸终归是吃亏的。”
“此策正合孤意。”多铎点头道:“九连城虽占据地势,却禁不住火炮轰击,难以持久,还是要半渡而击。”
“王爷英明。”范文程说道:“唯有阻拦明军于江东,方能保证辽东安稳。”
多铎点点头,下令后方调集火炮与军队来。
沈阳距离鸭绿江边不过五百里,若是放任明军过江,就算一路上依托城池节节抵抗,也很难坚守到入冬。
沈阳丢失,不要说女真人心气全无,甚至蒙古人都要重新站队,更不要说汉人。
毕竟老巢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未来呢?
就在多铎忙着调兵遣将时,山西的李自成赶到了风陵渡。
秦晋以黄河为界,绵延千里,大小渡口数十,其中以风陵渡最大,而且根据细作探查,明军集结了一万五千大军于对岸,显然要将风陵渡作为主攻方向。
“陛下,明军有一万五千,其中七千水军,可用之兵不过八千,显然只是佯攻牵制,防止大顺出太行。”刘宗敏说道。
李自成说道:“不可掉以轻心,若是让明军渡过黄河,纵有山脉为凭,这难敌明军火炮之利。”
听到“火炮”两个字,刘宗敏沉默了。
蛰伏一年,李自成不是没有铸造火炮,奈何造出来的玩意贵也就罢了,沉重异常,口径又小,还时不时会炸膛,实在让人丧气的很。
如今顺军的火炮还是李自成突袭山西带来的,数来数去也就二百多门,其中以佛郎机炮为主,这玩意充其量就是个中型火炮,比明军差远了。
所以李自成收到明军有渡河的意思,立刻放弃了策应多尔衮的计划。
火力不够,人力来凑,实在不敢分兵他顾。
万一山西丢了,他可没地方去了。
就在李自成考虑应敌之策时,刘宗敏忽然叫道:“陛下,明军过来了。”
李自成定睛一看,对面数十艘船只正往这边驶来。
“撤离河岸,找高处观察敌情。”李自成当即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