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出兵
海浪轻轻地拍在海堤上,发出连绵不绝地哗哗声,不仅听着悦耳,看着也是赏心悦目。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张煌言却没有心思赏景,他只举着望远镜看着海面。
李淏说道:“总督不必焦虑,陛下承膺天命,必能安然抵达朝鲜。”
张煌言说道:“海上的事说不清楚,陛下确实不该冒险的。”
是的,伟大的大明皇朝朱由检即将抵达忠诚的东阳省。
当然,东阳省这个名字要等皇帝抵达并宣读圣旨后才能生效。
得到消息的朝鲜人深恨皇帝没长翅膀,只能慢悠悠地坐船来。
东方最早见到太阳之地,是为东阳。
这个解释极大地满足了朝人的虚荣心,也让他们对大明越发死心塌地,却少有人知道,朝鲜改名东阳是为了淡化朝鲜曾经为国的历史。
其实知道的人也不怎么在乎,真论历史的话,半岛第一第二两个政权的首领箕子和卫满都是无可争议的中原人,谁来都不能否认半岛是中原固有领土。
总之,大明对于归化还是用了心的,并没有因为朝人的热衷而大意。
就在张煌言念头翻转不停时,海面上出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
当先那艘大船上,日月龙旗迎风招展。
看到皇帝大纛,张煌言放下心,道:“准备接驾。”
“快,皇帝即将登岸,准备接驾。”李淏说道。
听到命令,朝人立刻激动了起来。
“天子驾临,实乃皇恩浩荡,皇恩浩荡。”
“我等乡野之人能看到皇帝,死了也值了。”
“把我们的恭顺表现出来,让陛下看看,朝人没让他失望。”
“我们是陛下最忠诚的子民,等会要让陛下听到最热烈的高呼万岁。”
激动,翘首以盼。
等皇帝座舰进入港口,岸上响起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万人齐声高呼,十余里外的皇帝清晰可闻。
朱由检举起望远镜,看着岸上黑压压的人群,笑道:“看这样子,似乎已经没了朝人。”
“如此整齐的高呼,无有朝音,说明归化的很成功。”郑遵谦说道。
“虽说朝人羸弱无法上阵,然而看这般士气,保证后勤运输是没什么问题的。”沐天波说道。
“哎,不要再说朝人朝人,搞的好像歧视一般,不利于团结。”朱由检批评道。
“臣知错。”沐天波说道。
闲聊中,海船到了码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越发响亮,耳朵里出现了嗡鸣声。
朱由检说道:“传诏,臣民免礼,可瞻仰天颜。”
意思是大家不用偷偷摸摸的,可以正大光明地抬头看皇帝的绝世美颜。
“谢陛下隆恩。”
一阵高呼后,迎接的百姓起身,抬头看向皇帝。
“我刚才好像看到了一条金龙闪过。”
“那是龙气,也称天子气,只有陛下身上有。”
“真俊啊,早听说陛下神武,却不想长得这么俊。”
“堪称天下第二帅,名不虚传。”
“天子怎么可能是第二?第一不怕被砍头吗?”
“第一帅的是太子啊。”
“哦,那没事了……”
听到路边百姓的议论,皇帝的眼角跳了跳,然而想到太子是他的种,忽然就笑了起来。
就在皇帝享受瞻仰与膜拜时,有人悄悄地退出了人群。
很快,前朝王现庶民李?收到了消息。
“明帝抵达朝鲜,必然是为了攻打沈阳,也就是说,这一路才是主力。”李?说道。
“大王,当速速通报大清。”申浏说道。
“此乃应有之义。”金成义说道:“若是明帝的被杀,明国统治必溃,我等乘势而起,可复国祚。”
“好,立刻派人送出消息。”李?没有犹豫。
李淏享受着高官厚禄,他却沦落为庶人,内心自然对大明充满了怨愤。
于是,他决定反明。
这么长时间,搜罗了一批拥趸,比如申浏金成义等辈,都是坚定的反明者。
但是李?也清楚,就凭他们的实力是无法驱逐明人恢复朝鲜的,唯有借助虏清的力量,所以他们成了虏清的内应。
“这是个好机会。”李?说道:“明帝不知道虏夷知道他来了,凭其一贯作风,必然轻敌冒进,只要虏夷设下埋伏,必能杀之!”
“大王所言极是。”金成义说道:“只是需要派人往虏夷朝廷走一遭,免得驱逐明人后虏夷占据朝鲜。”
“不可能,除非他们想再重复一次得而复失的感觉。”申浏说道。
“不是不可能,假如他们判断明人不会再回来了呢?”金成义说道。
“到时候或许可再借明人的力量……”
“行了,勿要争执。”李?止住了左膀与右臂的争论。
这个现象持续很久了,李?很头疼,却无法解决。
虽然同举“反明复朝”的大旗并且团结在李?身边,但是申浏与金成义是两个团体,很不对付。
李?不理解,有共同的目标为何还见面就吵呢?
就在他为此难受时,皇帝终于进了行在。
“可算是不用笑了。”朱由检揉着腮帮子说道。
“陛下,此乃万民……”
“你还拍上马屁了?”朱由检瞪了张煌言一眼,道:“说说东阳境内的逆贼情况。”
“臣等故意留下李?,其身边确实聚集了一批逆贼,以申浏和金成义二贼为主。
申浏出身世家大族,因不满特权被削而反对国朝,其党羽多是失去权力而心怀怨怼者。金成义则是以朝鲜为正统的存在,其党羽大多如此,亦有崇拜建虏者。
因需利用其传递消息,臣隐而不发,如今其已经传递陛下驾临的消息,为防其战时搞破坏,臣计划将其一网打尽。”
“不会有什么隐患吧?”朱由检问道。
不是问建虏知道他来东阳的隐患。
这是计划。
建虏得知皇帝抵达东阳,肯定能判断出皇帝的目标是沈阳和建州,只要多尔衮不肯放弃起家之地,必然从关内调兵加强防守。
兵力是有限的。
虏清关内防务空虚,河南山东两路大军就会轻松许多。
集中兵力打一路,犹如萨尔浒之战?
或许多尔衮的本事不逊努尔哈赤,皇帝的本事是绝对高于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各将的,若非给万历面子,朱由检甚至想说万历是军事垃圾。
此时,太原城里,李自成正在看多尔衮送来的信。
多尔衮不知道大明皇帝到了朝鲜,却怕李自成再给他一刀,因此亲自执笔写信。
唇亡齿寒的道理懂不懂?若是大清退回关外,你就被困在山西了,到时候以一省之地抵抗明国,能撑得住吗?我把陕北还给你,你从陕北往关中进攻,帮我牵制一部分明军。
看了多尔衮的信,李自成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明国兴师动众北伐,显然不会满足于收复北直隶,若其战事顺利,大顺必遭其侵犯,因此要与建虏守望互助。不仅如此,还要拉上朱识鋐,不论其攻打河西走廊还是汉中,皆能牵制明国大量兵力。”顾君恩说道。
“臣以为善。”牛金星说道:“明国势大难制,非得合三家之力不可。”
李自成思考片刻后说道:“既如此,回信多尔衮,就说朕同意他的计划,为示诚意,双方可各派一队人马驻扎对方的太行山各关隘之中。”
“陛下圣明。”牛金星说道:“大顺如此诚意,虏清没理由再怀疑,到时候精诚合作,必能重创明军。”
“或许可以趁明军与清军激战时出太行山,与清军前后夹击。”顾君恩说道。
“此事却要与虏清商量妥当,否则其以为大顺失信,反而坏了大局。”牛金星说道。
宋献策死后,他大权独揽,但形势并无好转。
不是我无能,而是人力难敌天命,牛金星的反思就是这个结论,然而人定胜天,只要能有效利用虏清与朱识鋐,未必就不能翻盘。
之所以说是利用,是因为建虏与朱识鋐都是争霸天下的对手,三家会因为明廷强势而合作,同样会因为明廷衰弱而互相攻伐。
目前明廷势大,那就认真合作。
商议妥当,李自成一边联络虏清与朱识鋐一边调兵遣将,同时调拨钱粮兵甲,准备与明军大战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