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洪承畴遗计,孔府请降
“启奏陛下,各部已经准备就绪,臣请旨攻城。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陆周拜道。
朱由检起身,道:“传朕旨意,攻城。”
传令兵飞奔而出,大呼道:“陛下诏令,攻城。”
“攻城!”
呐喊中,火炮手们点燃了引信。
嗤~
轰~
炮弹呼啸着飞出,落点处烟尘腾起。
听着外面如雷般的炮声,吴三桂不为所动,安静地坐在钟楼里,等着城墙坍塌。
绝大部分守兵都蹲在壕沟里,即便炮弹越过城墙砸在城里,也难造成杀伤。
只是军兵都是惴惴不安。
被团团包围,内虽有粮草,外却无援兵,负隅顽抗迟早是个死。
“想想你们的家人,力战殉国,朝廷会给抚恤,投降了,家里人可得发配为奴。”
“不要慌,城里也有火炮,等明军进城,有他们好受的。”
“平西王许诺,杀一个明军赏银五两,能拿多少看你们的本事。”
各级将官呼喝不断,努力安定着军心。
其实他们也是惴惴不安。
吴三桂放弃了城墙,将火炮布置在城里,待明军从城墙缺口冲进来时,必定要经过炮弹洗礼。
到时候阵型被打的稀碎,即便火铳犀利,亦难发挥作用。
“计划很好,但凭什么能保证挡住明军呢?”姜瓖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跟着平西王走到现在,却没想走进了死路里。”唐通惆怅地说道。
“我不想给吴三桂陪葬。”姜瓖握住了刀柄,直勾勾地盯着唐通。
“我也不想。”唐通伸手把姜瓖的拿开,道:“若非贪生怕死,我堂堂汉家男儿,怎么可能投建虏?”
“你接到了信?”姜瓖问道。
“是啊。”唐通直言不讳地说道:“只要开门放官军进来,依旧享总兵俸禄。”
“你怎么打算的?”姜瓖停顿片刻,说道:“我欲开门接官兵入城。”
“小弟麾下六千兵,但听兄长安排。”唐通改了称呼。
“好。”姜瓖喝彩,与唐通商量细节。
唐通六千兵,他一千五百兵,合起来就是七千五,清剿吴三桂不够,接应官军入城绰绰有余。
不一刻,两人商议妥当,并肩出了地窖。
就见郭云龙站在门口。
他身后有大队人马,各自举着弓箭火铳对着二人。
姜瓖佯装镇定,道:“郭将军,情势危急,何以不去督促防务?”
“只要没有内鬼,济南固若金汤。”郭云龙面无表情地说道。
“怎么,有人潜通明国?说出来,我把他杀了!”
说着,唐通抽出了刀。
郭云龙嘴角上扬,带着嘲讽说道:“姜瓖就是内鬼,唐军门不会不知道吧?”
姜瓖怒道:“姓郭的,你要是想兼并我的兵马,直接动手就是,何必构陷?”
“郭将军误会了,想姜军门巨野大败,依旧投奔王爷而未曾投降,足见其忠义无双……”
砰~
唐通努力抬手,想抓住郭云龙,然而面门被打的稀烂,力气快速消散,终究没能把手抬起来。
“杀~”
郭云龙一声令下,弓箭火铳同时激发,瞬间将姜瓖打成了筛子。
郭云龙也不去看死不瞑目的两人,慢条斯理地收回手铳,去清理唐姜二人的心腹。
虽然外界炮声震天,吴三桂干掉唐姜二人并兼并其部的消息依旧不胫而走。
疯了。
这是各将的第一反应。
明军炮击正烈却去吞并同僚兵马,不是疯了是什么?
随之而来的就是惶恐。
姜瓖唐通二人与吴三桂相交莫逆且是朝廷钦命的总兵却依旧被吴三桂干掉了,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岂能幸免?
就在诸将考虑着是不是要相互联络起事时,吴三桂派人来请。
去了不一定有事,不去的话必然有事,而以单人之力,是挡不住吴三桂的镇压的。
先开会,回来再说。
诸将纷纷赶往钟楼。
见一人不少,吴三桂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
“诸位兄弟,唐通姜瓖密谋献城被本王察觉,为保城池,本王不得不大义灭亲。”吴三桂挥挥手,继续说道:“将证据送上来。”
明军的联络信,这玩意大部分人都有。
唐通的心腹幕僚、原昌平主簿蒋韬,姜瓖的副将于泽润。
二人一五一十地说了唐姜二人要投明的打算。
“我若有半句假话,必教我万箭穿心,死无全尸。”于泽润指天发誓。
“我发誓我说的也是真的。”蒋韬同样指天发誓。
“诸位兄弟,可还有疑惑?”吴三桂笑眯眯地问道。
“杀得好。”原宣府游击屈一新大声叫道。
“杀得好,如此败类,就该千刀万剐。”
“倒是便宜了这两贼,应该上奏朝廷诛全族。”
“上奏朝廷,男丁为奴,女眷为娼,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诸将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恨不得再去砍唐姜二人几刀。
是兄弟就去砍他。
吴三桂压手止住诸将的嘈杂,道:“诸位兄弟莫要以为本王会吞袍泽兵马,唐通部,依旧归属于兄弟麾下,待济南解围,本王上奏朝廷,必授予总兵之职。而姜瓖部作为预备队,作为各位兄弟麾下军兵战损的补充……”
听着姜瓖的安排,屈一新不由怀疑起自己的判断。
难道这厮真的不是兼并别部兵马?
吴三桂没有解释太多,说了自己的安排后让诸将各回防区。
屈一新随着众人告退,看到相熟的原怀来卫指挥使柏大武,正要找他聊两句,忽然怀疑对方是不是吴三桂的死忠。
于泽润大概率是提前得了吴三桂的许诺才出来做作证的,虽说屈一新不觉得于泽润能活着出去,但是不敢冒险。
谁知道柏大武的想法呢?
他甚至不敢跟部下商议投降的事,毕竟他也不知道麾下诸将会不会。是不是想着取代他。
于是,本来暗流涌动的各部兵将顿时沉寂下来。
得了汇报,吴三桂不由感慨道:“幸好放洪先生离开,否则他肯定不会留下计策。”
郭云龙说道:“若是能留下洪先生,说不得能解济南危局。”
“济南的危难只能是朝廷援兵抵达,我等唯有死战待援,没有洪先生施展的余地。”吴三桂顿了下,又说道:“死战坚守,最怕人心不齐,而洪先生留书解决了这个忧患,属实是大恩。”
吴三桂早就发现了人心不稳的问题,他也有心将各部纳入麾下直接指挥,只是顾忌着内讧而不敢行动,洪承畴走后,侍卫给吴三桂送了信,上面写了如何断绝各将勾连造反的方法。
核心是让各将相互怀疑而不敢勾连。
方法则是收买目标身边的重要人物。
结果就是唐姜二人稀里糊涂地丢了脑袋,而诸将确实相互怀疑了。
吴三桂估计,若是他不痛快地放洪承畴离开,洪承畴肯定把心思放在逃跑上,绝不会管济南城防守事宜。
好在他给洪承畴提供了便利,而洪承畴投桃报李替他解决了守城的最大难题。
外面,皇帝并不知道吴三桂在炮火中完成了一次转身,此时,他正带着明平虏和东翰视察炮兵阵地。
明晃晃的炮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得东翰目眩神迷。
再看远处得济南城墙如同狗啃的一般,他不由庆幸自己做对了选择。
锋山确实有地利,但是在明军的炮击下又能支持多久呢?
明平虏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道:“陛下,城墙上已经有了大量裂纹,想来再有半天就会有缺口,臣请领归义营为先登。”
“陛下,臣请为先登。”东翰拜道。
他投降后本想着改姓“西”的,但是与原名一样的读音,怕被人认为不诚心,便选择以“东”为姓。
东西不两立嘛。
而且东西都是百家姓里有的,不会让人以为他依旧是蛮夷。
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只可惜投的迟了,皇帝拒绝赐姓,好在皇帝许诺,待他立下大功后可赐姓朱,所以他积极的很。
朱由检对二人的态度很满意,点点头道:“不着急,打破城墙后,炮火会向城内延伸,二卿做好准备即可。”
“臣遵旨。”二人兴奋地应下。
稍微显示了实力,巩固了两人的忠心,刚要回营,一队骑兵疾驰而来。
李成打马到了皇帝面前,道:“陛下,清剿队击杀虏将满达海,生擒吴贼心腹吴国贵。”
“好。”皇帝露出笑容,道:“攻城之前,将吴国贵阵前斩首以动摇吴贼军心。”
“臣遵旨。”李成应下。
没有着急请求皇帝给他恢复官职。
等打完后论功行赏,皇帝肯定把该给的给到位。
就在皇帝回到帅帐时,一骑飞奔而来。
“报~东路军急奏,青州已下,临朐投降。”
“报~”
又一骑飞奔而来。
“启奏陛下,肥城军民合力杀建虏伪知县等,开城反正。”
“报~泰安伪知州上表求降。”
“报~曲阜伪知县奉表请降……”
“嗯,曲阜孔氏?”朱由检来了兴趣,接过了请降表。
孔胤植还是衍圣公,但是一直被留在北京城里做国子监正,所以曲阜孔府的当家人是虏清任命的伪知县孔胤柯。
明军大举进入山东时,孔胤柯就在观望,如今觉得大局已定,他写了降表递给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