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88章 做二臣总要付出代价的

雨点噼里叭啦地砸在地上,地上的泥土瞬间湿透,大大小小的土坑里肉眼可见地变成了水洼。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

白腾蛟抹了把脸,高呼道:“让兄弟们加快速度,务必准时赶到师家庄。”

失期不会被斩,但肯定会被吴三桂小瞧,后果其实不严重,无非是分配的钱粮会少一些。

如同建虏通过钱粮控制吴三桂,吴三桂也通过钱粮控制唐通白腾蛟等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下面的军兵也就没了挣扎的余地。

弓长文笑道:“总兵不必着急,袭击师家庄只是为了引出总兵而已,并非真的进攻,此时应该已经退兵了。”

白腾蛟看了他一眼,问道:“若我反正,亲族如何处置?”

大明官员上任时,你可以把家眷带着,也可以留在故乡,有能力的话放在京师也是可以的,并无要求,蒙元与虏清因为天性的不信任,是要求官员送质子进京的。

一般是嫡长子,也就是家产家族继承人,还是很有分量的,而且亲族在故乡,难免为建虏屠戮。

“这件事需要总兵自己想办法,即便亲族被杀,总兵深受国恩而投虏,此非代价?”弓长文直言不讳地说道。

主打一个真诚。

白腾蛟沉默以待。

“其实中枢多有反对诏安者,毕竟陛下神武太子睿智,总兵等人不反正亦无损大局,只是太子仁厚,不欲多造杀孽。”

弓长文看向左近的荒野,继续说道:“其实我也是反对诏安的,毕竟尔等叛国背宗忘祖之辈,死在皇帝金锤下都算是便宜了,但是到了山东我才理解太子的想法。

几百里地荒弃,而且都是运河两岸,原本的繁华之地,山东人口百不存一,能活一个是一个吧。”

“也就是说我麾下会被解甲归田?”白腾蛟说道。

弓长文诧异地问道:“作为二臣,能得善终已经是太子仁慈,你还想着大权在握?”

一口一个皇帝太子,真当咱是吓大的?

白腾蛟很想把这家伙砍死,但是想到这么干的严重后果,生生忍住了。

他要是有这个勇气,当初就该把建虏劝降使者推出去杀了,而不会选择跟建虏混。

沉默中到了师家庄,果然不见明军踪迹。

“怎么样,没骗你吧。”弓长文似笑非笑地说道:“只是为了把你们引出来,并非真的进攻。”

“你是随我进去还是离开?”白腾蛟问道。

“看你方便喽。”弓长文无所谓地说道:“我来之前已经写了遗书的。”

“先待着吧,但是这里的守将跟我不熟,别乱说话。”白腾蛟说道。

“或许他也跟你一样的担心呢?”弓长文反问了一句。

祝大炎那家伙也被招降了?白腾蛟想问,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投降要趁早,若是接战后再降,可就没这个条件了。”弓长文悠悠地说道。

白腾蛟不置可否,带着大军进了营。

师家庄守将祝大炎本为蔚州守备,建虏破关后投降多尔衮,升一级为留用,因多尔衮离开,豪格将其调至山东。

一方面是为了支援山东战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剪除多尔衮羽翼并掌控山西。

对此,多尔衮早有预计却并不在乎,因为他发现西边的西边有广阔的田地可供发挥,若非惦记着老相好的仇,他就带兵西进了。

正在休整的皇帝对建虏内部的勾心斗角颇感兴趣,所以对孔有德的口供看得很仔细。

孔有德地位够高,见识够多,对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对女真蒙古关外汉军与关内汉军的矛盾同样有所察觉。

这是一般俘虏不具备的知识点。

“如此说来,招降纳叛更有把握了?”朱由检问道。

“未必。”罗沐犹豫了片刻,道:“叛将忌惮朝廷秋后算账,很难下定决心投降。”

“不想投降,是因为没有绝望。”朱由检盯着地图看了片刻,问道:“降兵处置的如何了?”

王大路回道:“都已经割了辫子,若无变故,不会再叛。”

没割老鼠尾巴的都割了脑袋,当然,这种小事就没必要说。

“如此就有三千可用之兵,留下五百亲卫整编,保证梁山大寨安全,朕带两千五百去济宁看看。”朱由检说道。

“陛下,大雨滂沱,不良于行,不妨等待天色放晴再行动。”吴洞云劝道。

道路湿滑,人摔一跤最多摔断腿脚,坐骑滑倒可能摔死人,就算不在乎这点风险,道路泥泞,战马跑得慢不说,还特别消耗马力,可以说失去了机动性。

邝鸿说道:“梁山失守已经被建虏获知,其必加强戒备,已经失去了突袭的时机。且抢夺粮草阻断吴贼后路的目的已经达成,陛下当镇之以静。”

“还不够。”朱由检说道:“吴贼发现后路断绝,必然退往济南,朕打算在半途设伏。

“陛下当信任唐王。”郑遵谦说道。

朱由检摇头说道:“前年突袭济南,打的跟狗屎一样,怎么信任他?”

西面是张煌言的大军,南面是周遇吉的主力,东面陆周步步紧逼,吴三桂发现皇帝抢了梁山大营,只能在包围圈没合拢之前跑去济南,再看情况决定是否撤退。

按照计划,登州发兵走大清河突袭济南,以完成包围,但是皇帝并不信任登州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大清河上,朱聿键正站在船头上看着岸边行进的军队。

“大王,春雨湿寒,还是回船舱里避一避吧。”邓景森劝道。

“将士们栉风淋雨而行,本王等会还能换干衣裳,无妨。”朱聿键说道。

邓景森劝道:“大王其实不必忧虑,毕竟朝廷大军齐发,建虏必然抽掉济南守军往援,此战必胜。”

朱聿键说道:“尚未获胜之前,不可大意。”

不是说敌人少就能赢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了,但是这话说出来就表明自己不信任登州兵将了。

其实他就是不相信,不然待在登州等消息就好了,根本不用冒险领兵出来。

当然,他用的借口是“学习周烈王好榜样”和“朱氏子弟当如陛下亲临锋矢”这两个强有力的理由,尤其是后者,让人无法反驳。

周王正在努力往济南城下赶,而吴三桂已经接到了济宁的急报。

济宁城并没有收到梁山失守的消息,但是原本该由梁山大寨发出的粮草迟迟不见踪影,本来要到前线监军的孔有德查无此人,派出去查探情况的斥候石沉大海,傻子都知道梁山丢了。

“妈的,孔有德无能!”吴三桂郁闷地骂了一句,又疑惑地说道:“到底是哪路明军绕道几百里突袭了梁山?”

“大王,狗皇帝大纛虽在,其人却不见露面,是不是狗皇帝暗度陈仓了?”吴国贵说道。

“十有八九如此。”吴三桂恨恨地说道:“传令各部加快速度退回济宁,再令祖泽润搭建浮桥,待大军抵达后转进济南。”

果如皇帝预料,吴三桂的第一选择就是济南。

哪怕知道皇帝轻兵突袭必然兵力不多,他依旧不敢冒险。

济南就好了。

有代善留给满达海的一千女真兵和朝廷派遣的一万二蒙古兵,还有大量粮草,可谓兵精粮足,就算不继续跑路,也能据城坚守。

就在吴三桂抓紧时间跑路时,济尔哈朗正挥兵进攻杞县,他刚从开封出发就暴露了行迹,于是不得不转入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