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湘西乱起,顺化谈判
正月初五,阳光明媚,武昌城里热闹非凡,楚王府里却没有丝毫杂音。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自从接到了故人信件,朱华奎就关了书房门,不知道想什么。
下人们生怕打扰了他,走路都踮起了脚,唯恐被拖出去打死。
良久,书房里传出声音,道:“来人,传世子。”
不一刻,楚王世子朱蕴桪进了书房。
“把门带上。”朱华奎说道。
“是。”四十多岁的朱蕴桪乖巧地应下。
年轻的时候,朱华奎指使手下将与自己结怨的湖广巡抚赵可怀殴打致死,脾气可见一斑,朱蕴桪本也是嚣张跋扈,但是因为朝廷勒索以及诸藩或死或除,朱蕴桪立刻收敛了起来。
也不算收敛,只是窝在王府里作威作福,没去祸祸城里百姓而已。
房门关上,书房内恢复了黑暗,朱华奎将信递给了儿子。
朱蕴桪刚看到开头的“王孙至澎恭问王祖安”就变了脸色。
朱华奎是初代楚王朱桢七世孙,而朱至澎是初代蜀王的九世孙,自称孙子没问题,问题是已经被贬为庶民而依旧称王,是要杀头的。
朱蕴桪看了眼他老子,继续看信。
越看脸越白,最后浑身战栗,忍不住瘫了下去。
“看你出息的。”朱华奎不满地说道。
朱蕴桪下意识地说道:“爹,这可是谋逆罪,要杀全家的。”
蜀王犯了什么罪?
名义上是诅咒皇太子,其实就是不愿意出钱,就这样被除国,而今他手里拿着朱至澎的联络信件就足够除国,若是真有举动,必死无疑。
狗太子残暴,绝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你以为朱至澎难成大事?”朱华奎问道。
朱蕴桪忘了恐惧,不屑地说道:“蜀国除,朱至澎狗急跳墙,湘西那群土包子坐井观天,自大惯了,不知道厉害,我们还不知道?我看不要一个月就会被剿灭。”
楚王府虽然处于蛰伏状态,却对外界格外关注,深知最近两年官军的表现。
武昌曾经被张献忠偷袭过,却被官军击退,而那时就倪元璐稍微整理了城内官军而已,随着钱粮充沛,官军武德也越发充沛,不是一般地能打。
湘西具有地势,但是那群乌合之众比虏贼差远了,如何能是官军的对手?
“那你以为如何应对?”朱华奎问道。
朱蕴桪毫不犹豫地说道:“将信和信使一并交给朝廷,我们不掺合。”
“你可知道,即便楚王府出告,朝廷亦不会领情。”朱华奎说道。
朱蕴桪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是啊,朱至澎信里一派胡言,却有一个词用的很正确,那就是“狗太子”。
就算百般讨好,朱慈烺会饶了他们?
见继承人如此表现,朱华奎很失望,却无计可施。
嫡长子继承制,唯有干掉朱蕴桪才能换个继承人,但是王世子非正常死亡,朝廷肯定要查个底朝天。
七十多岁的人了,实在没必要折腾。
“你带上信使和信去找官府出告,并请去留都请罪,如此低姿态,但凡太子要点脸都不会为难你。到了留都,你请改封楚国封地于海外……”
朱蕴桪立刻摇头道:“海外皆荒僻之所,瘴气弥漫,我不去……”
“你想死吗?”朱华奎阴恻恻地问道。
朱蕴桪立刻萎了。
“再苦,苦不了你一国之主,总比留在国内战战兢兢的强。就封之后,天高海阔,不比你在王府里快活?”朱华奎反问道。
朱蕴桪的眼睛里有了亮光。
是啊,无拘无束的山大王可比提心吊胆的富楚王快活多了。
见儿子表情来回变化,朱华奎越发失望,然而为了香火,不得不写出奏章,让朱蕴桪一起交给武昌府。
武昌知府黄孔昭见信大惊,立刻派出快船急奏南京,同时急报上司高斗枢,并通报湖南四川和广西。
废蜀王纠结土酋作乱,若是不及时应对,不只湖南糜烂,近在咫尺的湖北也得遭殃,而朱至澎在信里透露了联络靖江王的事,广西也不得不防。
驻节长沙的李之椿已经接到了辰州府的急报。
云南诸多土司叛乱,龙在田等人依旧忠心不改,广西诸多土司压榨导致治下变乱,依旧有土司治下安稳如山。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虽说各土司的朝廷流官都成了同流合污之辈,却也有异类,施溶州学正温子瑜察觉知州田茂年勾结保靖州土司作乱,立刻派人费报辰州府,知府李瑞和虽然持怀疑态度,却立刻飞报巡抚。
律法森严,误报了只是吃顿批评,缓报定然降职,瞒报会丢脑袋的。
接到报告,李之椿一边派人前往核实,一边请湖南总兵卜从善和长沙守备翁之琪整顿兵马预备平叛,当然也没忘记飞奏朝廷。
湖南兵马分驻各
地,传令就要两天,而且这些地方部队缺乏训练,没有十天八天也难以集结。
兵马调动,飞骑狂奔,长沙城里一片喧嚣,顺化城里则一派死寂。
城外,回援顺化的三千勤王军正在四散奔逃。
明军只出了一千兵,两轮齐射就把这部援军打崩了,现在正在追亡逐北。
一千打三千,前后一刻钟,这么大的差距……还不如不来支援呢,直接就把顺化守军吓坏了。
“陛下,郡公,北军人马不多,此时派一支人马引导溃兵入城,可增加城内可用之兵。”禄永命说道。
你这么秀,显的我们很胆小怕事啊!
高祥龙问道:“你可愿领兵而出?”
禄永命说道:“只要陛下降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已经看到了领兵是吴六奇,这家伙知道他身份和联络方式,只要挥舞旗帜,可以保证明军不会向他打枪。
阮福澜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必要出城接应援军。
倒不是说城外那三……哦,只剩两千的残兵败将能起多大作用,主要是告诉城内:咱有勇士,稳住别慌。
于是,禄永命领着五十亲兵出了城。
听说有阮军出城,吴六奇带着亲兵去看,见到对面旗帜左三圈右三圈左三圈右三圈来回循环,知道是禄永命出来了。
“传令,继续追杀,并且将溃兵往城下赶。”吴六奇下令。
五十个阮兵,明兵并不放在眼里,按照吴六奇的指令行动,不一刻,禄永命接到了溃兵。
“听我号令,跟我进城。”禄永命高呼。
溃兵们被吓破了胆,才不管他鬼叫什么,只埋头往城门处跑。
城头有火炮,吴六奇也不冒进,只跟在后面开铳,然后在火炮射程外停下了脚步。
见状,守军不由高呼出来。
“胡卿忠勇,又立新功,当委以重任,不如这部溃兵归其麾下,郡公以为如何?”黎维祺问道。
态度很好,却隐藏锋芒。
大庭广众之下,阮福澜拒绝他的提议不但显得自己不尊重皇帝,还会让人以为他打压功臣呢。
禄永命确实只是走了一圈,未曾放出一箭,但真真切切把援兵接应进来了,比其他的酒囊饭袋强太多了。
“臣遵旨。”阮福澜应下,又道:“稍后臣会送去粮草与军械。”
潜台词:别得意,没有我的钱粮军械,你收拢再多军队也会饿死。
黎维祺假装不懂,道:“卿一心为国,朕心甚慰。”
两人虚情假意时,禄永命登上了城头,还没来得及行礼,一人往城下走来。
那人远远叫道:“我乃大明总督麾下使者,奉令送信,谁敢来收信?”
看模样是安南人,阮福澜气坏了,喝令道:“来人,把他带上来,本公亲自问话。”
咦~
左右鄙薄之余,又齐齐松了口气。
要是阮福澜气昏了头杀了来使,明军破城后必然报复,甚至可能屠城,到时候可没法投降。
不一刻,使者到了城头,把洪旭口述姚启圣执笔的信递给了阮福澜。
一句话概括:投降,封你安乐伯。
没别的意思,也没说要钱粮。
阮福澜把信件递给高祥龙,说道:“本公是大越的郡公,绝不做卖国求荣之事。”
“上主圣明。”高祥龙送上马屁,又道:“明军战力强悍,却兵力不足,因此招降,或许可以遣使出城与明军谈和。”
“长史此言甚好,能不动干戈令明军退兵,实乃再好不过。”
“所谓化干戈为玉帛,若是能趁机令明国册封陛下,可获万世太平。”
“陛下,郡公,请派使者出城洽谈。”
软弱派轮流劝说,强硬派保持了沉默。
只要不投降,谈一谈也没什么关系,万一明将愿意退兵呢?就算谈不成,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用于布置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