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64章 崇祯十九年的第一枪

天刚亮,一年新字号的青云茶楼里就来了不少茶客。搜索:小说魂 本文免费阅读

皇家贡茶,御厨手艺,内廷服务态度,让这家新店成了南京城里得新宠。

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着早点喝着茶,顺带着点评时事,十分快活。

“哎,昨天阅兵式看了没?”

“没有,人太多了,去晚了一点,根本挤不进去。”

“那你可错过了大场面,兵将威武雄壮,那大炮比你我腰杆子还粗,十八匹马才能拖的动,尤其是大象兵,走起来地动山摇的……”

“哎,都怪我多灌了两杯黄汤,晚起一会就错了如此场面。”

懊恼不已,犹如错过了一个亿。

小伙伴们都看到了,就自己没看到,没脸见人啊,等以后出去没了谈资,都不知道怎么跟人攀谈。

“没事,太子说了以后每年圣诞节都会阅兵,明年起早点。”

“要我看直接留别睡,熬一夜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军如此威武,难怪能轻取安南。”

“是啊,想来明年就能收复北方了。”

“我倒是觉得不要算了,人口十不存一,田地荒废百业凋敝,恢复经济都得南方支持,平白增加一大笔负担。”

“是啊,大笔钱粮砸进去,一个天灾又都是白费,不如扔了算了。”

百姓会考虑国家大义,但是更注重个人利益,朝廷用兵要钱粮,还不得要南方的百姓分担?

他们有一肚子话想说,却不敢对着太子说。

太子的老祖宗们还在晒太阳呢,也没法说。

所以哪怕朝臣都已经知道明年三月出兵且很多人一肚子意见,却没人敢劝太子不出兵。

皇帝正在准备过江。

刚过完生日,距离除夕也就五天,很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

“好久没看到北大营了,放心不下,正好陪北军将士们一起过年。”

朱由检喃喃自语,生怕太子误解。

朱慈烺抠了抠耳朵里的老茧,说道:“爹放心,孩儿知道你是心忧国事,不是腰力不济。”

“对……”朱由检反应过来,勃然大怒,下意识地去拎锤子。

不只腰酸背痛,胳膊上也缺乏力气,虽说这孽子不通武艺,但是跑起来不一定追得上,只得悻悻的放弃锤练孽子的打算。

到了江边,父子止步。

“好好处理朝政,尤其是粮草,切勿短缺。”朱由检吩咐道。

“放心吧,饿不着。”朱慈烺说道。

“嗯。”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好大儿的肩膀,说道:“练练武艺,别浪费了这副好身板。”

听到皇帝爹锤练之心不死,朱慈烺翻了个白眼,转身走了。

皇帝气的够呛。

要不是想着这孽子有那么点用,非得现在就锤练一番。

上船,过河。

船只都是长江水师的战船,全部出动护航,皇帝随机选择座驾,如果算有人想让皇帝落水,就得把二十艘战船全部做手脚才能保证万无一失,问题是那么多军兵每日检查,得联合多少兵将才能把这是安排下去?

所以皇帝并不担心落水之事。

顺利过了江,八百禁卫簇拥着皇帝一路疾奔。

官道宽敞平坦,若非马力限制,皇帝能一口气冲到凤阳去。

到了中午,人停马歇,皇帝看着路边胳膊粗的树木,不由感慨道:“想当年经过此处时,空荡荡一片,无遮无拦,却不想如今绿树成荫了。”

马宝嘿嘿一笑,说道:“应该感谢王兴,要不是他偷树被流放,估计这些树长不起来。”

旁边正在喂马的王兴听见,忍不住说道:“若是知道殿下执法森严,我就直接投奔陛下了。”

“听你的意思,觉得委屈?”朱由检乜着眼问道。

“那不能。”王兴头摇得拨浪鼓一般,道:“臣能为陛下喂马,属实应该感谢太子殿下。”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道:“好好努力,以后做个大将军。”

“臣一定拼命向前。”王兴把胸口拍的砰砰响。

虽说成了典型,但他没有怨愤,反而是满怀感激,毕竟能成为皇帝亲兵,多少人求不来的美差。

一行人紧赶慢赶,腊月二十八赶到了凤阳北大营。

诸将迎了出来,还没行礼,周遇吉一个滑铲到了皇帝面前,顺势抱住皇帝大腿,叫道:“陛下,臣闲了一年,无论如何要让臣打头阵。”

“放心,此战北大营是主力。”说着,皇帝拽起周遇吉。

周遇吉露出笑容,后退一步恭敬行礼。

“净整些虚头巴脑的。”皇帝笑骂一句,令诸将平身。

诸将谢恩起身,簇拥着皇帝往大营里走去。

“周遇吉,年货什么的可曾收到?”朱由检问道。

周遇吉回道:

“收到了,谢陛下隆恩。”

朱由检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递过去,道:“按照账册对一对数目,各级将官都看一下有没有少的。”

不是皇帝要示恩,而是确定是否有人截留,周遇吉不敢怠慢,立刻核对了起来。

“陛下,臣收到的与清单一致,没有疏漏。”周遇吉把册子给了副将。

挨个看一遍,都没有错漏。

毕竟北大营是皇帝经常来的地方,再利欲熏心的贪官污吏也不敢在这里动手脚。

到了大营里,五万军兵两侧列队,见到皇帝次第拜下。

动作整齐划一,声音洪亮震天。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甚好,这才是朕的亲兵。”

“随时为陛下赴死。”

诸兵齐呼,气冲斗牛。

皇帝跳下马,随即挑了一个军兵,捏了捏他身上的棉甲,又握着手感受一下温度,确认军兵衣物没缺后,询问其平时的训练与伙食。

既可以收拢军兵的忠心,又能敲打各级将官,不得不说,朱由检是懂得当将军的。

不知不觉,到了除夕。

南京城里,太子接收了朝贺后,宣布放假四天,让朝臣当即拜下三呼万岁。

一年到头连轴转,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太子也想歇口气。

南方,北交趾,清化港,洪旭朝瞿式耜行了个军礼后,转身上了踏板。

海港里,三百多艘大小战船已经被拖船拖着往外驶去。

“陛下治军有方,军心归附,太子治政有方,钱粮充足,因此才能除夕用兵。”张同敞叹道。

瞿式耜点点头,道:“是啊,若是以前,不砸个数十万两,他们可不会动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北交趾军才将清化港被袭视为奇耻大辱。想想以前,陛下也不容易。”张同敞说道。

“不说以前,看以后吧。”瞿式耜转向海岸,道:“明年主要修海堤,劳力紧缺,如何解决?”

北交趾大片的平原,海拔却不高,时常遭遇海浪倒灌,海潮退去,一片盐碱,寸草难生,因此海岸大片土地被荒弃。

简直玩一样。

看看大明海岸,从长江口到盐城,七百里海堤阻挡海潮,百姓得以安居,其中范仲淹就任兴化令时,三年间筑堤近四百里。

瞿式耜觉得自己有更充足得物资,更先进的技术,花个十年时间将整个交趾拦起来不是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劳动力。

张同敞说道:“总督这问题问的,南交趾那么多蛮子不用,难不成还要国内征发徭役?”

不谋而合。

瞿式耜就觉得自己跟张同敞特别合拍。

“等全歼了阮逆水师,则可放任水师袭扰阮逆沿岸,劫掠财货钱粮人口,即可练兵,又能补充军需,还能削弱阮逆,一举多得啊。”瞿式耜美滋滋地说道。

北交趾有条不紊地发展着,北方的湖南保靖州,廖中承带着数十人进了保靖州城,随行的两辆车上放着进贡给彭朝柱的土特产。

听到廖中承到了,彭朝柱亲自出门迎接。

“廖长官出了如此好主意,城里商民赚的盆满钵满,如今又带了礼物,怎么好意思啊。”彭朝柱热情地说道。

廖中承行礼,道:“宣慰使折煞下官了,除夕本该万民同乐,份内之事。”

“好一个份内,若是州内皆如长官,何愁生乱?”彭朝柱拉着廖中承往府里走去。

廖中承献计,让彭朝柱召集州内官民来城里共庆除夕,布告一出,商民嗅到商机,蜂拥而至,城内客栈酒楼爆满,甚至百姓家也多有借宿的。

这可都是要花钱,而这些产业都是彭家所有,还有大量的贺礼送进宣抚司衙门,彭朝柱赚的盆满钵满,觉得自己斗不需要收税,只要年节的时候举办这种大型贸易会就够了。

全然没想起来沐天波的悲剧。

到了衙门兼住宅里,陆续有官吏到来,彭朝柱赚了不少,弄了上好席面,准备炫耀一番。

本着礼物都送了,不吃白不吃的态度,流官土官们齐聚一堂,围着彭朝柱说着吉祥话。

酒过三巡菜过无味,鼓乐齐鸣,舞娘进场,气氛越加热烈,不知不觉就到了子时。

砰~

半城明亮起来。

“诸位,烟花迎新年,一起出去观赏。”彭朝柱志得意满地说道。

这可是他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烟花,稀罕的紧,全州官吏齐聚,此时不炫耀更待何时?

“宣慰使大手笔!”

称赞中,诸人簇拥着彭朝柱到了庭院里。

砰砰砰~

烟花不断炸开,城内一片透亮。

只是彭朝柱忽然起了疑惑,声音怎么就在门外呢?

灌满了酒精的大脑还没转动,数十人冲了进来,举起火铳扣动了扳机。

砰~

彭朝柱

胸口遭受重击,还没感觉到疼痛,噗通倒地,气绝身亡。

崇祯十九年来了,建虏没有动手,流贼没有动手,南蛮也在过年,小小的保靖州里却先出现了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