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没有生只有灭
“大捷~陛下大破北交趾余孽,斩首十六万,北交趾大定~”
“朝廷布告,北交趾移民饱和,朝廷不再承担移民费用,若移民者自备路费。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南掌国上表谢罪,理藩部遣使谴责并索取赔偿。”
报童呼喝不断,南京百姓听到,立刻停下了脚步。
有识字的已经买了报纸,当街朗读。
“……南蛮依仗地势,妄图以木石阻拦王师,陛下身先士卒,冒着雨点般石头冲上山,杀的南蛮大乱,大军由此冲上山坡……经清点,此战阵斩十六万,陛下手刃者二百余,其中包括郑逆贼首郑梉、伪御林军统制阮卓志等高官,伪帝黎维祐仅以身免……”
百姓们一边听一边议论。
“皇帝是越来越勇了,一战击杀二百,啧啧,真的是被朝政耽误了。”
“南蛮子,太弱,陛下如此斩获也不稀奇。”
“说的轻巧,不要你杀二百人,就让你全副武装挥锤二百下,看你挥舞的动不。”
“陛下神勇毋庸置疑,但是这仗打的太冒险了,居然让皇帝顶着落石冲,真不知道那些天子营的大将们在做甚。”
百姓们的议论,也是交趾总督大发雷霆的原因。
“陛下亲征便也罢了,每战临先,要大将何用?”
瞿式耜把桌子拍的砰砰响,杨御蕃马宝陆周等人头都不敢抬。
这次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总督无需发怒,朕是有把握才往上冲……”
“陛下纵自轻,奈社稷何?”瞿式耜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皇帝,继续怒喷道:“臣已经将此战详细上奏太子殿下,非得治众将畏缩不前之罪!”
不好治皇帝“冒进”之罪,那就治诸将“畏缩不前”,以后凡是不能抢到皇帝前头冲锋的,全部按“畏缩不前”治罪,看皇帝还敢不敢冒进。
“瞿式耜!”朱由检拍案而起,道:“注意你的态度,诸将奋勇搏杀,岂容你抹杀他们的功劳?”
“若是陛下不幸,他等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得殉葬,而且是正法后殉葬!军兵五万,大将数百,陛下非要逞能,就要做好兵将殉葬的心理准备。”瞿式耜毫不客气地说道。
如此油盐不进,朱由检也是头疼。
“总督勿怒,太子已经收到奏报,不日即有诏书至,到时候看怎么处理。”朱大典打了个圆场。
诏书已经在往北交趾狂奔。
报纸上赞美皇帝身先士卒的大无畏精神,诏书里却很是愠怒。
就跟瞿式耜发脾气的道理一样,什么都让皇帝打头阵,要大将做什么?
所以太子降诏,此次征讨安南的三品以上将官不记功,参与清剿郑逆的五品及以上将官降一级并去散官衔,在场的龙在田降三级,不在场的杨御蕃降二级。
不好处罚皇帝,毕竟皇帝是没错的嘛,那就处罚统兵大将。
诏书发出,太子依旧很气。
“不敲打敲打,浪性不改,迟早得出事。”朱慈烺说道。
“殿下,臣以为陛下知晓轻重。”魏六一劝道:“其实臣以为落石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顶着火炮冲就没事。”
其实不理解太子的气愤。
皇帝划船不用桨,天下皆知,不早就习惯了嘛?
“易地而处,你会让本宫打头阵?”朱慈烺问道。
魏六一想了想,道:“应该不会。”
“然而龙在田等人让天子打了头阵!”朱慈烺说道:“似乎离开父皇陛下就不会打仗了,这是大将?大酱还差不多,甜面大酱。”
魏六一恍然道:“如此说来,诸将挨罚确实不冤。”
让皇帝打头阵不可怕,可怕的是离了皇帝就不会打仗了。
就在太子怒气稍歇时,方正化进来通报,黄景昉求觐。
宣。
黄景昉进来行礼后,道:“徽商行首江演愿献盐引于朝廷。”
“怎么,怕朝廷吞了他家?”朱慈烺嘲讽道。
黄景昉无言以对。
即便江家家风严谨而未曾被朝廷查处,但是谁看到扬州盐商的下场不害怕?
“江演可在南京?”朱慈烺问道。
“在。”黄景昉回道。
“召。”朱慈烺说道。
江演正在到处活动,想把家里的烫手山芋丢出去,毕竟因为这玩意,扬州盐商可是被一网打尽了。
只是大家都公事公办,奔波到现在,江家的盐引还砸在手里。
兑又不敢兑,扔又扔不出去,江演已经抑郁了。
听到太子召见,江演不惊反喜,连忙跟着进了宫。
“臣叩见皇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有秀才功名,可自称臣,但是自诩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他,行礼还是漏了个千岁。
“免礼,平身。”朱慈烺和颜悦色地说道。
太子果然不再追究江家了!江演内心大定,谢恩起身。
“天下之事,唯衣食而已,今年夏秋气候尚可,粮荒稍解,而衣荒依旧,你有何看法?”朱慈烺问道。
衣食足而天下定,颠簸不破的道理。
江演脑筋急转。
肯定不是鼓励种植棉麻桑这么简单,因为土地是有限的,种植棉麻就没法种粮食。
松江原本是粮食产地,然而国朝初期改种棉花,虽说百姓得利更多,但是松江由粮食输出地成了输入地。
“启奏殿下,棉麻所得,唯种与购而已,国朝田地有数,不宜继续增加棉麻种植,只能外购。然周边各藩属国包括倭国在内,皆缺棉麻,实际上,国朝出海货物中便多有棉布麻布,臣以为从外部购买棉麻或布匹并不能解决问题。”江演回道。
他家也是涉足海贸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固然获利不菲,但大宗货物是布匹、粮食、铁器、陶器、漆器等日常消耗品,而且大多是卖给南洋诸国。
太子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之所以问江演,还是看看他能不能担当大任。
事实证明,没有。
“可知齐纨鲁缟?”朱慈烺开口问道。
江演眼睛一亮,道:“殿下之策大妙,如此不但能解决国内缺衣之苦,又能为以后用兵做做准备。臣及徽商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春秋时,齐国产纨鲁国产缟,皆为奢侈品,管仲为齐相后要求全国官员的衣服由纨改为缟,同时禁止齐国百姓织缟。缟价高涨,鲁国一心织缟却荒废了农业,然而一年后,齐国禁缟,而这时鲁国缟多而贱,粮少而贵,不得已屈服于齐国。
今时不同往日,齐鲁两国的政策对策不适用,但是完全可以溢价从周边各国收购棉麻或布匹,满足国内衣物需求的同时削减各国的粮食储备。
不愿意?
地主们只会在乎利润,才不会在乎草民们饿死可多少。
至于其中产生的亏损,说实话,江演觉得这不是问题,只要讨得太子欢心,有的是挣钱的地方和方式,再不济也比提心吊胆的好。
朱慈烺说道:“去年,以徽州为核心,周边各地出现大量假钱,后因锦衣卫追查而逐渐销声匿迹,时至今日,造假者依旧未曾落网。种种迹象表明,此乃徽商所为,你回去后协助锦衣卫查明此案,然后准备出海。”
江演犹豫片刻,道:“臣有所耳闻,应该是徽州黄氏所为。”
“去协助锦衣卫查办此案。”朱慈烺说道。
“臣遵旨,臣定与锦衣卫精诚合作。”江演拜道。
不再犹豫。
死道友不死贫道,一切以抱上太子大腿为要。
江演告退,江无水问道:“小爷,要不要派人盯着江氏?”
丝毫不顾及同姓之谊。
朱慈烺摇头说道:“其助锦衣卫破案则用之,否则则任其自生自灭。”
自生自灭,其实没有生只有灭。
此时,李家,李长寿拿着厚厚一沓罚单,无力地靠在椅背上,如同被抽走了骨头。
“糊涂啊,爹,当初就怎么不与我商量呢?”李平安捶胸顿足地叫道。
“明明我太湖商帮是为天下大义而行啊!”李长寿喃喃自语。
“大义,这年头哪有什么大义?谁不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李平安低落地说道:“上官家的煤矿被抄没,我就因为左脚先进衙门落了个不敬上官的罪名,被勒令居家思过,再看家里,罚单如同雪花一般发来,这日子还能过?”
“怎么办……”
“李兄救我。”
呼喝中胡有福带着风冲了进来,手中拿着厚厚一沓罚单。
税部依法行使职权,首次偷税漏税只开罚单,处以五倍罚款。
太湖商帮产业遍布天下,崇祯年间偷税漏税数以千万计,总罚款六千八百余万。
胡有福家要缴纳二百三十二万,真正要命。
“兄长知道的,小弟平日里手头松惯了,积蓄不多,如今只有二十万现银,各项产业也难变卖,兄长,救命啊。”胡有福哀求道。
平日奢侈惯了,事到临头没了现金,想变卖产业却没人接手,交不上罚款只能等着抄家坐牢了。
李长寿叹了口气,把手里的罚单递了过去。
总额三百五十万,比胡家的还多,虽说李家平日多有积蓄,依旧有八十万的空缺,而变卖产业同样遭受抵制。
“糊涂啊糊涂啊,怎么就敢与太子对着干?自找死路,自找死路,啊哈哈哈~”
大笑中,李平安甩手出门,离开了这个即将灭亡的豪门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