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32章 元宵马屁会

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所以大元亡了,说不上是不是因为加班族的诅咒,估计应该是脱不了干系。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老朱没有汲取教训,大明官员的假期同样很少,却没有如同前元一样禁止元宵节灯火。

太子其实不想让朝臣加班的,其实一天两天没那么重要,但是国事如此,放假不太合适。

于是,朝臣们带着浓郁的班味进了大殿。

趁着平身的时候偷偷一看端坐龙椅上的皇帝,诸臣立刻觉得加班也没那么难受。

皇帝脖子上的挠痕清晰可见。

都是过来人,抓出来还是吻出来的,很容易就能分辨。

低头,憋笑,免得被太子发现端倪。

“有事进奏,无事退朝。”

“臣吏部尚书掌部事李遇知有奏。”

李遇知详细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免得皇帝不知道自己是哪根葱。

毕竟从前年开始,朝政都是太子处理,两年时间一晃而过,保不齐皇帝就忘了朝臣的模样与姓名。

皇帝看了眼好大儿,见他撑着下巴沉思的模样,道了声“准”。

李遇知说道:“去岁,辅臣郑芝龙进右辅,内阁辅臣出缺,臣请陛下圣裁,选新阁臣。”

朱由检刚要看太子,忽然反应过来,咱才是皇帝,这不是正好显示一下存在感。

“吏部有何谏言?”朱由检问道。

我倒是想说,问题是得敢啊。

李遇知看了眼太子,道:“臣请圣裁。”

朱由检想了片刻,问道:“首辅有何谏言?”

“臣请陛下圣裁。”孙传庭回道。

各尚书都挺好的,随便选一个都可以啊,要不要……

皇帝问道:“太子以为如何?”

咦~

诸臣心里齐齐鄙视。

都竖起了耳朵。

内阁悬而不决,诸臣都眼馋的紧,尤其是各部尚书与地方巡抚和总督,虽说为了辅臣位而在努力表现,但是这心里不上不下的,不安稳。

太子回过神来,道:“川蜀历经动乱,经济将将恢复,而巴渝地区多土司,改土归流势在必行。而这些事,巴王尽知之,本宫之意,巴王入内阁,辅佐国政。”

“殿下,巴王乃妇人……”户部右侍郎张有誉忍不住说出了诸多文武的心神。

女人封王……不在中枢,大家看不到,可以装作没这个人,但如今回到中枢做辅臣,天天打交道,膈应谁呢?

秦良玉拜道:“殿下,臣征战一生,今已老迈,时日无多,只愿隐居乡里,怡儿弄孙为乐。且国朝局势暂稳,又有诸多新秀出现,臣可归乡。”

“巴王可是在想本宫明升暗降?”朱慈烺反问道。

难道不是吗?

实权总督,督治多省,统兵三十万,如今奉调回朝为辅臣,辅臣手底下有几个兵?

皇帝看向好大儿,等着他的解释。

“今年,赈灾为主,明后两年积蓄粮食,二十一年方能继续用兵,彼时巴王已经七十有四,或能继续领军征战,本宫如何忍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本宫希望巴王长命百岁,见证国朝重回巅峰。

本宫并不怀疑巴王和诸卿的忠诚,因为禁军足够强力,本宫不担心一切变故。”朱慈烺自信十足地说道。

皇帝亲征,太子巡视,军心归附,谁敢对朱氏父子炸刺,军队就敢把他们剁成肉泥。

郑芝龙出列说道:“殿下,内阁成员皆是宵衣旰食,若是巴王入阁,只怕等不到北方恢复时。”

我不嫉妒,真的,我只是抱怨一下加班多。

马士英笑呵呵地说道:“官职越高职责越重,事务越加繁杂,右辅本是武将出身,不习惯也是正常,待三五个月后有了经验便好。”

表面:替太子解释安慰郑芝龙。

实际:你个姓郑的草莽一个,根本就不配入内阁。

深意:武将不行。

郑芝龙走南闯北,依仗的是兄弟多,傍身的玲珑心,当即秒懂马士英的意思,笑呵呵地说道:“马辅臣此言甚是,我等受浩荡皇恩得居高位,当为陛下殿下尽忠,为国建功,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言外之意:你马士英毛功劳没有,凭什么跟我同在内阁之中?

见自家两个阁老要吵架,朱慈烺敲了敲椅子扶手。

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一般炸在郑马二人耳朵里。

“臣失态,殿下恕罪。”x2。

朱慈烺挥挥手,示意二人回归队列后说道:“巴王入内阁,诸卿若有异议,但言无妨,本宫会仔细考虑。”

考虑怎么弄我们?

“臣请圣裁。”x若干。

没人敢啰嗦。

很好。

朱慈烺点点头,道:“拟诏,授巴王内阁大学士,辅佐国政。”

秦良玉拜道:“臣叩谢陛下

殿下隆恩。”

“巴王免礼。”朱慈烺说道:“自古以来多少奇女子,只因世俗偏见不得施展本事,本宫希望天下女子皆以巴王为榜样,下能安定家庭,上能匡扶社稷,而非仅为丈夫附庸。”

“殿下此言不妥。”监察御史张若化出列拜道:“三纲五常,天地运行至理,牝鸡司晨,乾坤颠倒大患,若天下皆由女人治理,事必败。”

“信口开河,一派胡言。”谢三宾出列反驳道:“巴王劳苦功高,天下莫不敬仰,且石柱之盛,有识之士无不侧目。巴王入阁,众望所归,岂能以男女有别而异议?”

“谢侍郎此言差矣。”交通部尚书钱士升出列道:“张御史所言,乃是关于女子做官,而非巴王入阁。巴王入阁,确实众望所归,然而张御史言三纲五常不可紊乱,殿下当引以为鉴。”

不敢直接反对,但是借着太子话里的漏洞发表侧面反对还是有胆量的。

何况,张若化钱士升真心认为女子不该做官,有秦良玉一个特例就算了,绝不能再有第二个,就算第二个阻止不了,那也不能成为惯例。

不能说他们不忠诚,毕竟历史上的钱士升在甲申之变后,与嘉兴知府钟鼎臣、给事中马嘉植、翰林屠象美等举兵反清,事败,削发为头陀,隐居不出,

甲申之变前,张若化居家多年,后受隆武帝征召为江西监察御史,应召赴任数月,因朝堂斗争而乞归,至此隐居四十年。

这些人气节满满,却与太子不合拍。

没法,用着吧。

朱慈烺抬手阻止了争论,道:“男子本强,若是不能与女子竞争,合该屈居人下,莫说再有巴王一般的女子,便是特进荣禄大夫马张氏凤仪一般,本宫亦会特旨擢用。”

“说得好!”

一直没说话的某人大声喝彩,提醒朝臣这里还有一个能说话的存在。

“朕当年若有此认知,不说以巴王总理五省,只要总理四川湖广,南方就不会被流贼肆虐。”朱由检说道。

你怕是觉得脖子上的伤痕还不够多!

诸臣很给太子面子,拜道:“陛下圣明。”

太子也没打算这么快教女人拳法,这事就这样定了。

“去年以来,先后平云南,复黄州、襄阳、汉中等地,又击退虏贼联手来犯,满朝文武功不可没……”

要论功行赏了?

所有人精神一振。

“……前线将士同心戮力,而三军用命,首在主帅身先士卒,父皇陛下亲临锋矢,斩获无数,天下侧目而三军愿随之赴死……”

朱慈烺环顾朝堂,继续说道:“诸卿,值此元宵佳节,可有诗词歌颂父皇陛下赫赫战功?”

卧槽,元旦你不让拍马屁,元宵节大家准备了一箩筐的实务谏言,结果你让我们来拍马屁?

玩我们呢?

然而看到皇帝那欲拒还迎的小表情,大家悟了。

某个毫无存在感的人,确实就吃这么一套。

然而临时发挥,实在不敢轻易开口。

于是,一时冷场。

这帮家伙,岂不知朕金锤之重?

皇帝的脸立刻变得阴沉。

给你们机会不中用啊!太子暗暗感慨一句,道:“诸卿忙于国事,却也不能耽误了文章,本宫抛砖引玉吧。”

朱慈烺沉吟片刻,念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明崇祯皇帝。”

“好!”钱谦益大声喝彩,道:“此文虽不合律,然而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殿下的胸怀,不论文采深浅,读之可见陛下风采,好,实在是好。”

皇帝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了笑容。

“臣却不赞同钱阁老。”马士英说道:“此诗别开心裁,短促快捷、铿锵有力、又有欢庆情感的韵律,不仅能见陛下风采,还能让人想起去年的大胜。”

“虏贼压境,人心惶恐,陛下亲征,连战连捷,此诗虽然简短,却能让人看到陛下神威与王师雄壮……”

诸人你一言我一语,让皇帝脸上笑开了花。

等诸臣词穷,皇帝揉了揉笑的僵硬的脸颊,道:“太子的文章一贯出色,然而朕能克敌制胜,皆因三军奋勇,此诗极好,却还不够好……”

朱由检沉吟片刻后念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朕百胜三军。”

“好,极好,当浮一大白!”钱谦益抢先喝彩,再次奉上贺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只是当年,如今可是现世,陛下胸怀天下,中兴大明指日可待……”

这不是拍马屁,真心话,真的,早就想说了,今天一吐为快。

诸臣纷纷跟上,保持阵型不乱。

别看秦良玉同样是武将,但人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郑芝龙没这个本事,憋半天吭哧出一个“好”大坏队形。

好在皇帝脸都笑烂了,也不在意他没文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