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片刻思考后,面对即将到达的文渊阁,任亨泰略作迟疑,随即开口说。

“有一事我一直反复琢磨,希望能听听诸位同僚的建议。”

“请讲。”

解缙等人轻轻点头。

“在选拔官员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候选者的才能。但是对于一位真正能够服务百姓、治理有方的地方官来说,仅有才华并不足够,还需具备良好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促进上下同心的素质。”

“作为掌管朝政的重要成员之一,我们认为有必要全面考量人选是否适合某项职务。对此,大家怎么看?”

听到这话,所有人陷入深思。

石伟毅正色道,“确实,在选官时,我们应该更注重其才能,而非仅仅着眼于个人能力大小,但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政通人和都不具备,即使再聪明绝顶,也没有办法妥善处理公务吧?但是……”

虽然尽可能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实际上他心中已充满了警惕。

考虑到今天早些时候任亨泰所说的内容,似乎就为了引出工部冯宏朗的事情。

沐英跟徐辉祖交换了一个眼神,同时决定保持沉默。

这时,解缙打破了现场寂静:“我们可以召集全体内阁成员,举行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并尽快拿出初步方案报呈皇上审批。”

任亨泰会心一笑。

“确实,选拔合适的大明官员,是我们内阁的重大使命。”

……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应天城以北,上林苑监名下的田庄里,朱允熥轻声自语,走在田埂之间,手轻轻地从齐腰高的稻谷上掠过。

紧随其后的朱高炽笑着开口:“看样子今年又是丰收的好光景。应天府已经进行了初步评估,估计今年每亩地产量会比去年多十几斤。”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十几斤似乎不多。

但如果把这个数量放大到整个应天府,就会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朱允熥将目光转向跟在他后面不远处的人。

此人便是大明户部尚书夏原吉。

一直以来,夏原吉显得最为低调,一心只专注于处理户部的各种事务。

按朱允熥的想法,他希望夏原吉能长期留在户部,发挥自己的才华与价值。

只要还有能力坚持,就让他继续尽其所能地奉献。

“原吉,户部对于这次的产量预估有何说法?”

夏原吉立刻上前拱手道:“根据户部计算,预计今年应天府平均每亩地将增产约十二斤左右的粮食。”

“真是一个可喜的增长幅度啊。”

朱允熥颔首认同,并转而说道,“少师最近在上林苑监察劳甚矣,因此今天特邀请你一同前来散步。”

一行人进入庄园内部。

此江畔田庄与他处不同,周边一圈,早已被平整过的土地映入眼帘。

众多精心布置的小屋,散落在周围田野之上。

远远地就能听见,来自这些小屋附近的一阵阵鸡鸭鹅叫声。

远处还能看见,在临近河流一侧的部分地区,已被栅栏和网片圈围起来。

见状后,朱允熥眼中充满了兴趣。

夏原吉赶紧上前介绍道:“此处乃是最先建设的家庭农场之一,开始仅有千余禽鸟在此放养。时至今天,则已增至数万之众了。加之有太医院提供指导,一直未遭受大规模疫病困扰。”

鸡、大鹅以及鸭子,正在眼前欢快地跑来跑去。

朱允熥脸上露出了笑容。

很久没见到这样生动且充满生机的画面了。

朱高炽却是不自主地用手指掩住鼻子。

因为这儿家禽数量庞大,产生的粪便堆积如山,散发出的味道让人几乎难以正常呼吸。

“这些家禽主要销往哪里呢?”

朱允熥问了一句。

夏原吉随即回复:“大多数是供应给应天城里商家店铺采购。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偶尔也能享受一番。但最大需求还是京军跟其他军营。”

他又追问:“那供应是否充足呢?”

夏元吉颔首:“这只是最早建立的养殖场之一,在应天府内外,尚有其他数十个类似场地,目前总计养殖有30万头各类家禽了。”

朱允熥微微颔首。

尽管这个数字,对于整体食物供应链来说还远远不够。

朱高炽捂着鼻子不满地说:“固然很好,可惜气味实在难忍。”

这时的夏原吉忍俊不禁。

朱允熥只是瞥了朱高炽一眼,便迈步走到旁边正晒着的一大堆家禽粪肥上。

“这些玩意可不能小瞧,正因为有它们,粮食的丰收才有了保障。”

农业循环经济,是目前上林苑监,正在推行的一桩大事。

这些家禽吃掉田间虫子跟野草以及稻壳,成长后可以提供肉食,羽毛还能用来填充被褥和衣物。

每天排出的粪便,则为农田提供了丰富的肥料。

朱允熥还想着以后可以用这些家禽产出的绒毛,结合棉花制成更暖和的衣服给北方军用。

随之,他又想起了远赴北美的朱允炆跟刘远二人。

不知他们怎样了?

新政依然在持续推动。

之前靠朱樉的强力压制,在加上此次北伐大军扫荡草原带来的威慑力,地方反对的声音进一步削弱,反对声浪已经罕见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

这时候如果敢公然对抗新政,新封的军队就可能会将这些人置于死地。

虽然仍有人对新政抱有敌意,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新政支持体系已无能为力。

不过,最近宫中却开始就将来选用官员应具备哪些素质,产生了分歧,争论不断。

这种关于国运的重大议题,自然需要长时间酝酿才能见分晓。

应天城里总是风波不断。

但对于朱允炆跟刘远两个人来说,仿佛整个世界静止了,进入了永恒不变的状态。

大明北边,比东北的奴儿干还要远的北边。

江南刚入秋,此地已是银装素裹,举目所及唯有白色一片。

轻盈的大雪片自天降下,似乎永不停息。

历经无数年沧桑变化而依然矗立着的松树林,披上了厚厚的冰雪铠甲,宛若一排排坚不可摧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