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必须一百个鞑靼人的脑袋才行

朱标这么一说。

朱元璋又补充道:“另一个方面,就是大明开国功臣的陵墓。这是东征和南下的战士们应该得到的荣耀,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这里的地脉很好,正好可以看看那些战死的将士。”

说起立碑是为了拉拢朝将,这也是历代皇帝都想过的一种方法。

但是,为有功但不是高官的陵墓,却是史无前例的。

常升跟李景隆对视一眼,齐齐跪倒在地:“微臣替大明战死的将士们,向皇上致谢。”

“大家都起身吧,估计快到山顶的时候太阳也该出来了。”

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当一行人攀登至山顶时,遥远天际处已露出一抹朦胧晨光。

山顶上吹来阵阵凉风,拂动树木枝叶,抚慰每个人的脸庞。

随着旭日升起,天地间顿时变得明亮起来。

“日出真是壮观。”

朱元璋双手叉腰站立。

“咱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了。”

朱元璋一向勤勉治国。

不过,他的活动范围,基本上被限制在皇宫内。

如此的日出景观,在那里是无从得见的。

要追溯起来,恐怕也只有在他还是个农民的日子里,才有机会偶尔见到一两次。

当时,每天都要早起下地劳作,那时的他自然无暇去关注天边初升的太阳。

那时的朱元璋,心思全都在自家那一小块土地上,关心的是今年又能收获多少粮食。

至于天边什么的,并不在他考虑之内。

李景隆有些困倦,身体也感到疲乏。

昨夜被常老二狠狠揍了一顿,之后又被朱元璋教训了一番。

此刻,他是身心俱疲。

然而出于习惯,他仍然应和道:“这般景象,正预示我大明如今的状态,恰似这轮缓缓升起的红日。”

朱元璋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应。

他转身眺望脚下应天城的方向。

此时此刻,城里已有人开始活动,百姓即将开始新的一天,而官吏们也将继续他们的差事,为大明效力。

“咱该回去了。”

“今天,正是属于你们的日子。”

……

“一个月前,东征大军中的开国公常升与南征归来的曹国公李景隆,受到召令回到京师。朝廷给予他们以隆重的接待,随后颁发诏书封赏。”

“开国公常升晋为开平郡王,曹国公李景隆则封为岐阳郡王。此外,常升受封太保及左柱国。而李景隆则是太傅,右柱国。”

“这一旨意已宣布于全国上下。之后,钦天监择选良辰吉日,在京师举办盛大典礼。”

春季来临,大青山冰雪消融,河套平原恢复了生机。

大量的积雪滋润着大地,让这片山脉充满了勃勃生机。

山下的草原上,开始有了水,青草开始疯长,很快便没过了人的膝盖。

不远处,一座崭新的城市渐渐出现在众人面前。

朱高炽正在新建的高楼中,盘膝而坐。

一边翻看着最近一段时间的邸报,一边和众人商议着最近的朝局。

这一次,他站在这栋高楼上,再也不像先前那般小心翼翼。

尽管楼外和底下都在全力装修。

但最上面的那一层,早已经弄好了。

一根粗壮的混凝土柱子,支撑着这座建筑。

而在它的周围,还有几根细长的木柱,用来固定门窗。

只要迈出两步,就可以从这里,看到大青山上广袤的景色。

朱允熥选了一张背对着新城的桌子坐下,靠着身后的一张小桌子,让他可以舒服地躺在地上。

“岐阳郡王会暂且在京中任职。开平王爷怕是呆不了多久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去南方,主持南方战事。”

朱高炽将目光从桌上的文件上移开,看向朱允熥。

朱允熥颔了颔首,说道:“按照我的估计,功勋陵也该建好了。”

对于朝廷建功勋陵的计划,整个朝堂上下一致赞同。

更何况,做这种好事,也花不了多少钱。

选好一块空地,然后种上花草,再放上一些雕塑和装饰品,主体工程就算是完成了。

而大殿和其他偏殿,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修建。

比如已经去世的信国公汤河,很可能会成为第一批长眠在这里的人物。

他是第一个进入陵墓的人。

可以想见,到时候皇族一定会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

而开平郡王和岐阳郡王都会到场。

朱允熥随即转变话题问道。

“近来,有不少人揣测此次朝廷调动全国之力北伐,是否也会有几位非皇族人士封为郡王。看来此事,在军队里颇受关注。”

朱高炽淡然一笑,便低头继续查阅从前线及后方发来的各类报告。

阿卜只俺坐在一旁,“开平郡王、岐阳郡王的封王仪式,应当十分隆重。”

说至此处,让他不禁想到自己的王位来得颇为简略,连正式礼服都没有准备好,更不要说什么隆重的授封仪式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说道:“你拥有这座大青城。”

阿卜只俺也露出了笑容,“刚才殿下提及军营里吗,关于北伐是否会产生新封王的事,士兵们之所以议论,是因为大家都希望能获得更高的功勋奖励,这也正显示出了军队士气高涨的一面。”

“然而鞑靼部落首领的具体位置,至今仍未找到,长此以往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士兵们的斗志。”

朱允熥平缓道。

直到今天,前线尚未传来任何与鞑靼相关的新信息。

阿卜只俺试着安慰道:“事情发展一定会按照殿下的预测走。我相信鞑靼势力正在向东方移动,意图入侵辽东。”

朱允熥感慨了一句:“不知尚炳到哪个地方了。”

……

朱尚炳感觉自己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已经连续追踪了1个月,他在草原上带领人马,追逐着前方四叔率领的东路军,口中甚至都能吐出草沫。

每一天,不是赶路,就是忙着寻找可以饮用的水。

依靠草原中纯净的水源跟行囊里仅有的肉干,与可冲泡成糊的米片,勉强维持。

“必须来10个鞑靼人的脑袋,才能消弭我的愤怒。”

他低声地自语了一句。

“不行。”

“非得拿下100个鞑靼人的脑袋不可。”

就算自己1人完不成这个目标,也可以让随从将他们围住,逐一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