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阁老

“周尚书,你的脚步慢的像个蜗牛,还不如我这个老人家。”谢阁老是最后一个从养心殿里出来,他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跟他同年的李阁老在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马上就告老还乡,现在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看着他都十分羡慕,如今他也生出了告老还乡的想法,他老了精力不济,这些事情做起来更是有心无力,还不如腾个位置出来,让更有本事的人来当阁老。

这样也能让他在皇上那边留个好印象,他不在朝堂可儿子还在,就当是为儿子铺路了。

被前后夹击的周尚书只能尽量给谢尚书使眼色,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见曹阁老和里吴阁老齐齐把目光看向他。

想要低调的周尚书:“……”

只要跟银子有关的事情他就会被拉出来反复“鞭打”,这几年他愁白了头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每次皇上召见他,他心里就会咯噔一声。

今天同样没有例外,他照样还是被劈头盖脸骂一顿,现在惹的几位阁老都对他有意见了。

赵言听到顺子来宣旨后第一反应是工部有人要去赈灾,毕竟现在灾情严重,他立刻放下手头的活去接旨,工部的人到齐后顺子先是客气同赵言寒暄,这让其他人都觉得震惊,那可是皇上身边的大公公,平时遇到他们是要捧着的,结果赵言居然还能跟人拉家常。

画面有些玄幻。

他们再次对赵言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可是皇上的心腹,就算只是一个阉人他们也不敢怠慢。

寒暄完就得干正事,顺子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

又是熟悉的开场白。

赵言按照规矩跪在最前面,慢慢的他就发现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什么叫“阁老……!”

他成阁老了!

耳边都是是祝贺的声音但此时的赵言大脑已经宕机,最近他明明都没做什么事,莫名其妙居然就升官了。

就连本人都觉得无比震惊,其他人更是十分羡慕,他们也想拥有赵言这样的好运气,但他们心里都明白赵言能有现在的成就靠的绝对不仅仅是运气,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及踏实的做事态度才是关键。

“赵大人,皇上十分看重您,这阁老之位非您莫属,这圣旨奴才就交给您了,您可以多看几遍。”顺子这是故意在其他人面前给赵言涨面子,年纪轻轻就能当阁老,这可是别人都奢求不来的。

其他人都在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赵言,这是多么大的殊荣,这么年轻就当上阁老,这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足以见得皇上对赵言确实十分重视,这是他们羡慕不来的东西。

把赵言提为阁老是德明帝一直以来的想法,奈何阁老人员早就已经满员,他总不能光明正大的把人塞进去,否则赵言就会被人扣上走后门的帽子。

明明靠实力,却要被流言蜚语所影响,这不是德明帝想要的结果。

如今时机渐渐的成熟,德明帝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恭贺赵大人。”

“以后就得叫赵阁老了。”

赵言身旁围了不少人,他们工部又出了一位阁老,这含金量可不低,朝中现在总共三位阁老,其中就数赵言最年轻,放在阁老中是嫩的可以掐出水的存在。

当上阁老,赵言唯一的变化就是忙的不可开交,工部的事情他还得继续管,但其他五个部门他也得管,现在人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否则事情根本干不完,曹阁老又再次和赵言打配合,不过两人这次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还是平级,这对曹阁老来说体验感十分新鲜。

两人之前就合作过,现在不需要怎么磨合,赵言上手速度比曹阁老想象中的还要快。

吴阁老对赵言抱有敌意,他觉得赵言就是靠关系才能升官如此之快,朝堂上谁不知赵言和傅楚的关系以及傅楚和皇上的关系,对于走后门的人他一向都是瞧不上,故而赵言来了几天吴阁老的态度一直都是冷冷淡淡,就差把不待见写在脸上。

敏锐的察觉到吴阁老对他的敌意后赵言立刻就拉开双方之间的距离,有事他直接就找自己的老上司曹阁老。

“赵爱卿,现在当上阁老后感觉如何?”德明帝看着赵言眼底的青黑后出声关心道,赵言算是他行走的“锦囊妙策”,很多有用的点子都是赵言想出来后执行的,效果有多好大家都知道,所以他也愿意多给赵言点面子。

时不时的关心是他拉拢人心的手段,但这其中也掺杂着几份真心。

“多谢皇上关心,臣一切都好。”除去忙的没什么时间睡觉外赵言过的还算可以,他现在就是还不能完全平衡所有的事情,才会显得慌忙,但赵言有信心,过段时间等他把事情全部熟悉后肯定会事半功倍。

“既是如此,赵爱卿你来说说该如何让国库充盈起来。”

德明帝一开口就是王炸,因为每次赵言给出的意见都十分中肯,所以他每次都逮着赵言提问,万一就能想出有用的法子呢。

现在朝中谁不知道,国库亏空的厉害,已经有人把赵言默默倒霉蛋的范围,这阁老果然不好当,杨逸之都为赵言捏了一把冷汗,他甚至已经开始偷偷埋怨德明帝,这么难以攻克的难题就应该私下问,而不是在早朝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若是赵言给出解决的方法还好,要是给不出那场面可想而知的尴尬,到时候肯定又要有人造谣赵言能当上阁老全靠走关系。

接手谢阁老的工作后,赵言对户部最为关注,作为黎国的“钱袋子”,搁里头空空瘪瘪的实在是让人看了都觉得寒酸,为此他特地跟周尚书要了往年的账本来进行细细的研究。

“回皇上,微臣觉得可以从税收入手。”赵言不慌不忙的回道,他心里早就已经有想法,但现在只是纸上谈兵的阶段,能不能真的要国库充盈答案还是个未知数。

这个答案德明帝不算满意,他继续追问道:“税收?赵爱卿是指要多收税还是要增加税收的项目?可多收税百姓的日子还能过下去吗,这样容易引起暴动。”

德明帝有自己的考虑,多少朝代的负面都是因为昏君没有底线的压榨,这才导致百姓揭竿而起勇斗恶势力,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位明君,做不来那些强盗的事情,如今百姓靠着改良的稻种能勉强填饱肚子,他总不能全都搜刮走。

“回皇上,臣指的税收并非田税而是商税。”在赵言看来商税早就该改革了,田税压的这么重没道理商税那么轻飘飘,商人的身家是无法预测的,他们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是妥妥不缺钱的,就算要宰,肯定也要挑肥的宰。

“赵大人此言差矣,士农工商,商人可是排在最后头的存在,整个黎国的商人又能有多少,依我看,还是要从农民下手,他们才是大头,现在他们不愁吃穿,正是他们报效朝廷的时候。”吴阁老私下可收了不少商人递过来的好处,他自然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损,他这个人一向做事风格就是自己就算错那也得说成对的。

两位阁老意见不合,其他官员这时候都不会冒头,得罪哪边都不好,况且皇上还没表态,他们只需要听着就好。

对于吴阁老想要继续压榨农民的想法,赵言立刻就开始回怼,“吴阁老,或许你知道什么叫民生疾苦吗?顶着烈日在田地里干活晒到发烫手上的动作却依旧不能停,一家的生计全靠地里的产出,稻种是改良了,肥料确实是推行了,可这都不能成为剥削农民的原因,他们之所以能填饱肚子,那都是靠他们的双手换来的,天下的农民数以万计,你真的想看民声载道吗?”吃过种田的苦赵言能感同身受,自己辛苦一年好不容易种出来的粮食却要把大头拱手让于朝廷,自己一家老小勒紧裤腰带吃着清汤寡水,这个就是挑战人性的做法。

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一直遭受压迫的百姓。

吴阁老做事不行但嘴皮子溜,这些年他就是靠着这张嘴才混到如今的地位,他对上赵言也不怵,毕竟他可比赵言大了好几轮。

不光是文武百官在看,就连德明帝也都在认真听两人吵架。

“你……你,你简直就是胡搅蛮缠!”吴阁老没想到赵言的嘴皮子比他还溜,吵得越久他越处于下风,有好几次甚至被绕进去,幸亏他吵架经验丰富,否则就真的要被赵言给骗到了。

赵言见好就收,把吴阁老气的吹胡子瞪眼后他立马乖巧的站好,目前德明帝还没作出选择,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