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那民间银行的纸钞从何而来?”

李彦说道:“可以从京师的官方银行兑换。”

杨宁思忖片刻,对李彦说道:“银行关乎重大,臣只是担心民间有人掌握银行,恐怕做出不利之事。例如有些人将钱存到这些私人银行后,取不出来了。”

“能否取得出来,并非取决于是否是私人银行,而是取决于朝廷,取决于地方官府。”皇帝说道,“百姓将钱存到私人银行,取不出来,私人银行违法,地方官府依法办案,该抓的抓,该罚的罚。朕知道诸位担心地方压着,瞒而不报。这是司法的问题,不是银行的问题,是官府的问题,朝廷的问题!需要从司法层面完善。依朕看,刑部和大理寺可以完善相关律法,例如地方官府和地方银行上级对地方银行监察不利,轻则罢官,重则问斩!”

“至于刚才右相说的放一部分银行到民间,是一种疏导。民间的借贷就像无数条没有任何规划的河流,时而就泛滥,造成民生的灾难。现在郡县准许设立一批民间银行,就是疏导的过程。朕认为右相的这个提议没有问题,但需要在审核资格层面严格把控,风险层面做到有效管控。”

大臣们不再说什么,李彦道:“无事退朝吧。”

赵禹站出来道:“陛下,魏使已经入京,不知何时召见?”

“哦,朕想起来了,见魏使之前,朕先要提拔卿为礼部尚书。至于见魏使的时间,容后再议!”

说完,李彦起身便离开。

赵禹一脸懵逼,我这就又升官了?

刘文静走过来,拍了拍赵禹的肩膀:“恭喜啊,今晚喝酒算你的,万花楼里最贵的那个,也算你的。”

等出了太极殿,赵禹问刘文静道:“关于接下来与魏国的战事,陛下到底怎么想的?”

“这还用问吗?”刘文静小声道,“刚才杨宁说要从陈匀案揪出其他人,陛下没搭理他,你就应该知道陛下的想法了。”

“这两件事有关系?”

“陈荣、杨茂那些人都是想着要与魏国议和的,陛下得留着他们……算了,不能跟你说太多,做臣子的,各司其职,晚上记得买单!”

赵禹摇了摇头。

正如刘文静所言,陈匀案,李彦没有扩大,是因为保守派现在还得留着,哪怕是给保守派换人,也得一个个换。

一下子杀了一半,用什么来填?

用新政派来填当然可以,问题是到时候填下去的未必是新政派,可能是投机派。

有人说管他是不是投机派,只要表明态度就可以了。

在某些人眼里,世界上只剩下表态了,毕竟弱小的人太需要别人的认可。

别人只需要稍微说几句赞美他的话,就把别人当成了自己人。

政治如果这么简单,最后的下场和朱由检有什么区别?

像杨宁那种就是投机派,这两年是背地里做了很多事的。

李彦杀了很多人,提拔了真正有能力的改制派,可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要皇帝亲自来提拔。

皇帝也无法亲力亲为提拔那么多人。

据他所知,杨宁就在四品以下,引荐了不少自己的人,在地方上也引荐了一些。

你说杨宁是新政派?

对不起,他可不是什么新政派,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

至于陈匀案,李彦是不是打算大事化小?

肯定不是!

他不是那种人!

他是那种只要抓住一点点把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必要的时候,连人家家后苑的蚯蚓都要刨出来切成两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