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59

对于半路去高考的人来说,这无疑是非常难的。

而今的高考分三大类,文、理、农林医学。对于金寿和小意来说,比较容易,他们一直在学校,且打算考了之后,学校安排了补习老师,系统的去补习高考要考的科目。况且,农林医学有巨大的缺口,优先录取,分数值相对较低,国家给的补贴又最高,也是录取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方向。

对于金禄来说,还稍微能好一些。他打算学文科,文科而言,这就是看积累。而且不考数理化,只考语文、政治常识、历史地理。

上过私塾的人,文史是不分家的,他有底子。地理这个现补是来的极的。而政治常识只要常年读报,大差不差成绩都不会低。

金福呢,他觉得单位重视他,他又是搞自来水的,因此,想学水利。但这是理工科类,不仅要考数学,还要考理化。这短时间内是补不起来的。

因此,四爷就说:“领导希望出一个大学生,这是前提!你先考进去,然后去旁听相关专业的课程,只要真的能学进去,学校未必不会同意你换专业,或是兼修专业。”

其实文科相对来说还安全一些,他们出来最多是人事领导岗位,不属于学术权威。

所以,四爷觉得金福要是想考,可以先走这一条路,他点了点法律:“百废待兴!当时去自来水公司是无奈之举,你理工功底薄弱,这个工作你如果做不了,自然有能胜任的人。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跳出来看看呢?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就像是法律……”

桐桐在边上抱着孙女,哄孩子睡觉。心说,再过些年,公|检|法彻底的瘫痪,被收缴一切权利。虽然工作上肯定有妨碍,但是这不是针对你个人的。

金福的自尊心强,有刚性无韧性。这跟金禄不同,金禄……是你把他打到泥里,他都能躬着身子活下去的人。

苦口婆心,把金福说通了。

因着号召高考,凡是报名要高考的,单位给放假,让他们带薪学习。

没有哪次的高考叫四爷和桐桐的感情这么复杂,随着一窝子羊羔接着一窝羊羔的出生,春去夏来,高考也是一日近似一日。

今年这个羊羔依旧是一半公一半母,大家也不再笑了,因为去年的公羊在年前宰杀之后,大家都喝到羊肉汤了。

今年看着满地跑的羊羔子,想着说不定今年大家一人还能多吃两口羊肉呢。

桐桐正忙着呢,农场今年新配置的吉普过来呢,带来一阵子烟尘。四爷从驾驶室内探出头来,后面坐着褚东平和刘南生,“去县里开会,中午不在家吃了。”

“开会?突然有会?”才说今儿吃酿皮呢,你不是正想吃么。

四爷还没说话呢,老褚搭话了:“刚接到电话,通知去一趟。司机都没得,抓了老金的差。”幸好他学啥都快,这还没几天就学会了。

“行!那路上慢点。”

四爷应了,刘南生又想起来了,“林呀,你跟孙平说一声,他奶奶今早有些胃疼,叫他晌午去买半斤羊肉……给他奶炖上。”

“好!记着了。”桐桐嘴上应着,心里却说:从Z??哪也没看出孙大娘有胃病呀!胃疼不吃药,说是吃药会更疼,就羊肉汤好,暖胃。

车走了,桐桐跟孙安一说,孙安应着,一下班就赶紧往县城去,一来一回也挺远的。

结果正做饭呢,孙安红着眼眶过来了:“师傅,河滩公社那边是不是每天都杀羊?”

是的!那边就是养羊的,今年还送了母羊过来给配|种的,怎么了?

“我想请半天假,给我奶买些羊肉。我奶胃疼的,受不住了……”

哟!难不成真病了。

桐桐放下手里的活就过去,老太太躺着呻|吟,一副痛苦难当的样子,“……不要紧,老毛病了……那些年难呀,为了叫娃们吃饱,我是饿的,啥野菜野草都往肚子里塞,生啃过树皮……这胃就这样了……我们家平儿孝顺,看见我难受,看把我孙儿心疼的……不要紧!有你们孝顺的守着,就是明儿两腿一蹬,眼睛一闭,这辈子也值了……”桐桐:“……”老太太好身板,嘛毛病没有!这是压根就是没吃过苦的身体,真的!只要是真的下地干过活,就算是熬夜做针线,纺线织布,这肩颈腰椎都绝对不能是这么一个健康的状态。

但是,老太太有个烈士儿子。桐桐不能戳破这个事,只道:“大娘,不至于的。您等着,羊肉汤只要有用,那咱就喝羊肉汤。”

说着,就喊孙安:“等一个小时之后,你去我那边端汤来。”

嗳!

“麻烦他林婶了。”

桐桐笑了笑便回去了,家里有一根大棒骨,本来就打算今儿炖上,晚上就能喝骨头汤了,那就先炖着吧。

猪大骨炖了一个小时,汤一样是白的。然后把去年冬天熬制的羊油拿出来,舀了一勺子,这玩意膻味重,一勺子羊油进去,这汤瞬间就一股子羊肉汤没炖好的膻味。

但爱吃羊肉的人往往不是很在意这个膻味。

她站在院子里喊孙安:“过来端汤。”

孙安没看出来,端着走了。

下午去上班的时候,桐桐问说:“你奶奶的胃还疼吗?”

“不疼了!这就得长期吃,暖着胃才能好些。”

桐桐没跟孩子多说,只等着刘南生回来再提这个事。

刘南生看了看手表,咋还没来呢?

四爷把兜里的兔肉干塞到嘴里垫着,过来接军区的人,怕是路上不顺,多等了两小时了。

连着吃了七八块兔肉干,才看见几个穿军装的朝这边走过来:“这是吗?”

这边还没有答话呢,那边就有人用破锣嗓子喊道:“是地方的同志来接了吗?对不起,半路遇上下暴雨,车动不了了,我们走来的,耽搁时间了……”

这声音?四爷失笑,这不是老谭吗?连襟,林宝书的丈夫。

因此,他就先搭话了:“……谭师长大驾光临,先公事是应该的,可也应该给家里的发个电报!”

老谭愣了一下,然后大笑出声:“哎哟!连襟,是你呀!赶紧!赶紧!接着吧!我们家那口子给大姐带了一口袋的东西……”

四爷笑着往过走,低声跟县领导说:“谭师长是个和气人!”

“这不是师长了,高升了,去了军需……谭主任。”

这个倒是真不知道。

老谭也没想到,这烘干蔬菜的是自家这连襟,意外给碰上了。

碰上了,公事谈完,不上家里坐坐,只顿饭就不合适了。况且,也需要看看咱们的产能,到底能完成多少任务。

谈事的工夫,四爷给农场打了电话,叫桐桐提前准备准备。

这可真得准备,得了信儿,只能说把大公鸡给宰了,本来应该留到年底的,现在要待客,那就宰两只公鸡先待客吧。又把熏干的兔子炖上,没有复杂的菜色,就这些了。

老谭参观这烘干车间,说实话,很意外。

他说:“干菜更容易运输和储存,去年冬天,驻边哨所补给里几乎都是咱们的干菜。不怕冻,是哨所最优之选。”

四爷指着还在工作的车间:“种植和产量受限,因此,像是口感比较好的野菜,也在烘干之列。咱们一年四季不停工,当然了,野菜占比极小,今年夏季是生产旺季。最多的是豆角、茄子甚至于包括黄瓜。像是黄瓜,如果军需需要,那么……像是京城、沪市的一些任务就不能接了。”

动机黄瓜当然更受欢迎,但这也意味着价格更高。

老谭摇头,咱以节省为先,贵的不要,像是萝卜、白菜、南瓜、地瓜这类的,咱们的需求量极大。

莫说你们一个农场了,你们全县的蔬菜都算上,也未必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量。当然,这只是冬季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需求,平时咱们自己的连队基本能自给自足的。

公事谈完了,往家走,剩下的就是私事,人家也就不打搅了。

这个时候老谭才说:“你搁在这里屈才了,以你的能耐,换个地方发展或许更好……”

四爷连连摆手:“老谭,这里很好!”不显山不露水,是一个逍遥的所在。

老谭叹气:“你呀,跟大姐两个人,真的是可惜了。”说着话,就到了跟前了,远远的看见门口站着两个十分相像的大小伙子,他站不住脚,点着这俩小伙子,“说实话,血缘这东西还是神奇的!这俩小子都是有些像宝墨的。”

是说外甥有些像舅舅。

应该是有些相像的地方吧!

金福和金禄笑着迎过来:“姨夫!”

“嗳!”两个这么大的外甥。

家里来了客人,好一番喧腾。隔壁刘南生准备做饭,听着那边的说笑声,想起婆婆和孩子都说,喝了人家一碗羊肉汤。

她把家里的豆腐干拿了一碗,端着给送去:“林,豆腐干。”

桐桐在厨房,朝她招手。

刘南生也没去西屋,打搅人家说话,直接就进了厨房:“多亏你还有羊肉,给炖了一碗羊肉汤。”

桐桐没言语,拉着刘南生到瓷盆边上:“本来今晚上打算喝骨头汤的。”都炖上了,谁知道来了客人,这汤等会就下了面条了。

刘南生没明白,啥意思?

桐桐指了指那骨头:你看这是什么骨头!

猪骨头,猪大骨,很明显。

桐桐端了羊油罐子,叫刘南生闻。

刘南生看着桐桐:“……”

桐桐也看着她,咱也不敢说老太太是装的,只能把羊油罐子递过去:“羊油能祛风,补虚,化毒,润燥,倒是不知道暖胃的效果这么好!大娘喝了说胃不疼了,那你拿回去试试。要是还不能改善,就该去省城给瞧瞧,好好给治!”

刘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