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35

孩子们都走了,只剩下两口子了。

桐桐胳膊一伸,挂在四爷脖子上晃悠。

四爷就笑,揽着她由着她晃悠:“遭罪了!”这么多人在,这么多双眼睛,真的是干啥都不方便。

他低声道:“咱俩换个地方。”

去哪?

四爷慢慢摇着她:“往后很长时间,只跟吃有关。”得叫你吃饱,吃好,想吃水果有水果,想吃蔬菜有蔬菜,可选择的就不多了。

建国初年,战争不断,外部封锁,吃饭问题不仅是个人、是家庭的问题,也是国家的大问题。

为了保障国家的五谷粮食,会有大批量的农场开始开垦。

大到北大荒,小到各个县都有自己的农垦农场。开始必然会艰苦一些,但比起这顿顿难以下咽的饭食,偷摸的不敢这样不敢那样,其实还是吃饱吃好更重要一点。

就像是农场,也不都是下地的活。

得给你找个安生的、清闲的地方呆着,叫你吃饱吃好。

桐桐撒手,看四爷:“去哪?”

“县城东边,有大概十多万亩的盐碱砂石荒地。听冯军的意思,县里决定改造这一片,建一个国营农场。”

招工?

“跟部队合建!”四爷低声道:“干部从各个单位抽调,自愿报名。”

桐桐:“……”条件艰苦,未必有人乐意去。

“各个生产大队有三个名额!”算是招工招一部分,“有技能的优先。”

桐桐就说:“不如把小海放到农场,能开拖拉机这算个特长。”

四爷摇头,咱去这地方有咱的打算,可但对于关小海来说,虽然拿了工资,可还是换了个地方种地,还更辛苦。那就不如给他放到县城!

女婿跟儿媳妇还不一样!他还是去人力车管理所,里面蹬人力车的,原先都是县城里拉黄包车的。能坐的起黄包车的本就不多,金镇跟人谈生意,必然是用车的。当年常年包车的老张,而今是里面的一个头头,事都是说好的。再加上县城周边有了厂子,也需要能跑远道的人。

谁有面子谁进嘛!下次关小海来,就告诉他这件事,先把他塞进去。刚好天慢慢凉了,要给人力车加棚子,要维修这些个东西,他去正好。

行吧!这也有半年了,关家老两口换着来了好几回,关小海是得空就来。小麦收了之后,有了新粮食,关母整了一篦子黑面花卷,叫小海给小如送去了。

黑面虽粗糙,但确实是细粮。

这次小如回来送弟弟妹妹,关母又叫小海送来了十个鸡蛋。

又不是诚心不过了,态度到这里,知道我们在意什么就行了。

隔了一天,关小海又来了。秋里的嫩南瓜,这玩意高产,他用筐子背上四五个,“妈,给你放着炒菜蒸包子。”

桐桐刚下班,正做饭呢,顺手就捞了个南瓜叫小海去洗:“那就炒个嫩南瓜。”

小海洗了个最小最嫩的,又去烧火。桐桐一边切菜,这才一边说:“……你爸给说好了,去人力三轮管理所,也不要你去跑,就多长些心眼,多学学维修的技术!”

小海愕然的抬起头来,赶紧站起来:“妈,您看……”

“以后,城里也会有汽车,有公交,也需要司机,更需要维修。得自己心里有数,你爸只能想办法把你塞进去,能不能混的住,混的开,还得你自己。”

“嗳!您放心,妈,我肯定好好干。”

“宿舍是没有的,也不分房!你爸给找了人,租公房住,一月花不了几个钱。就算是你们两口子在县城安了家了。”

“嗳——嗳——”

关家再是如何也没想到,亲家给自家儿子找了一条路,愣是给送到县城去了。

老关说:“你老丈人是有本事。”把那个服务社弄的红红火火的,都成了公社的闹市了,“那你看,我哪一天过去一趟,谢谢人家。”

“谢啥?谢不是见外吗?”关小海就说,“您别管呗!人家是一个女婿半个儿,我就当我是个儿,不就行了。”

老关:“……”你可真是亏了你先人了!

把关母气的:“真是有奶就是娘。”

“看您这话说的,有奶的不喊娘,那就只能等着饿死!”能给一口吃的,能活命,我喊娘咋了?不是应该的吗?

老关气的把旱烟装不到烟斗里,“老二,男人要站在人前硬邦邦的像个汉子,就不能叫人笑话。”“那要是拿了我老丈人的好处,没叫人家姑娘过好日子,全塞给爹妈兄弟,这就叫汉子?这不是忘恩负义吗?”关小海坐在边上,“再说了,人家这工作是给我的,是给女婿的,不是给关家的。”

胡说八道:“我知道,这是看见你老丈人得势了,你就看不上土里刨食的爹妈了!人家还没看不起我们,你先看不起我们。”

“你跟我妈土里刨食,这是实情。我老丈人得势,这也是实情。那您说,拉着我跟你们土里刨食好呢?还是跟紧我得势的老丈人好呢?我就是把先人羞了,又能咋?先人也没能叫我过上好日子呀!您折腾来折腾去,也是不想叫我过好日子。那你说,我该咋办?”

老关不言语了,被这不要脸的气的着实不痛快。按照礼节,真应该去一趟的!感谢感谢,这真不是错的!这一家子里要是出一个端公家饭碗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关母坐在炕上长吁短叹的,好半天才说:“老二,你是心狼了!你是端了饭碗,不想管这家里了。”

“我还要咋管?我十四上开始挣钱养家,现在连小妹都成年了,我还要咋养?我帮着养了他们,那是给你们尽孝呢!难不成他们能记我的恩,将来我老了,他们能对我好?”关小海就起身,“我连夜的就去县城了,也没啥要带的。”

这就是扔下父母彻底不管,自己奔前程去了。

关母嚎啕大哭,这生了个什么孽障!这个事真不怪人家媳妇,这事一点征兆都没有,老二也是突然才知道的。他没还没来得及跟他媳妇说,他媳妇也没来得及给他挑拨。这就是个狼,才一有前程,就立马把爹妈都舍了的狼。

关小海扛着自己的被褥,衣裳也没两件,绳子一绑,肩膀上一挂,这就能上路了。

他边走边哭,要不然咋办呢?

家里要给弟弟结婚,这都是要大宗支出的,自己还没争一分呢,家里就等着拿自己的工资办事了。

刚开始去的工资是学徒工,工资不高!这种工资要拿几年还不知道,我要是贴补家里,咋跟媳妇交代。

家里没这份工资,就觉得一般的媳妇就可以!

家里要是有了这份工资,那自家妈真就觉得一般的姑娘配不起他儿子。她愿意多花点代价娶个更好的。

不是挑拣这个黑了,就是挑拣那个矮了,或是人家说话不大方……事真不是这么个事。

就像是当初娶小如,谈好的,在彩礼上金家要的中规中矩,自家妈还挑剔呢,说是小如是家里的长女,下面的兄弟不成年,以后少不得叫帮忙去给金家出苦力。

虽说婚事成了,可心里一直不满意。直到小如嫁进来把彩礼全带过来不算,金家还另外陪嫁了两床被子,两身衣服,一笼子的母鸡,这才满意了起来。

婚后,又因为那一笼子母鸡,闹了起来。

那母鸡是才开窝的母鸡,下了蛋积攒着,是为了小如吃的,或是用鸡蛋换点针头线脑的,她花起来方便的。可自家妈总要那母鸡,说放到一起养,然后就多收蛋。

小如就是不给,婆媳俩闹了几次,小如生气了,把那一笼母鸡卖了,这才消停了起来。

婆媳俩的矛盾最开始就是因为那一笼母鸡的!

前年冬天,有人给老三说亲,都差不多说好了。可那一年不是添了小如吗?家里多了一口劳力,收的就多了。自家妈看不上之前说的那个姑娘了,说那姑娘家家里姊妹六个,不是个能生儿子的,给了彩礼也没钱给嫁妆,不同意了。

今天自己要是应承了,由着他们办事。现在给老三说的那个姑娘,自家妈还会不愿意的,觉得人家配不上她老三,又得说人家矮,娘矬矬一窝,想找一个高一点的媳妇,毕竟,家里能拿的起更高价的彩礼。

他们将来要养老钱这是应该的,可拿我的一点一点的补老三的短板,凭啥?

穷不择妻,他没能耐自己谈的愿意跟他的,那就别挑拣!既穷又没本事,真就给他个拔尖的媳妇,他守得住吗?

丢人也罢,羞了先人也罢,谁不是奔着好日子去的?

他一边走,一边擦泪。

夜里的秋风吹着,倒是不觉得冷。凌晨四点到了县城,去是食堂的后门。

后门有人拉煤,这就准备开工了。早起要供应馒头包子,蒸馍馍可不得凌晨四五点起来?

一听见里面有动静了,他就敲门:“我是关小海,找小如。”

“金师傅,有人找。”

门开了,小如一边戴厨师帽,一边看他:“走了一晚上?”她把人往里面拉,“男宿舍都起来了,你去睡去。”

结果就看到行李了,小海一边哭一边笑,把报名通知单给小如看。

小如:“……”怪不得前儿爸爸来县城了,怕是办这个事的。说压小海半年还就压半年,阳历的二月份中下旬到九月的上旬,可不就整整半年。

然后小海又拿了一张公房的单子递过去:“房子……爸给办好了。”

小如接过来一看地址,然后朝后门的斜对面指了指,“那里?”

嗯!安家的房子跟她上班的地方相距三十米。

小如:“……”在这里工作唯一的坏处就是早班得起早,凌晨四点多就得干活。晚班的话,也得八-九点之后才能休息,厨房总得收拾好。

爸爸是把能考虑的都考虑到了,不知道怎么托人的,才能正好把房子安排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