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24

婆婆给买内衣,牡丹的脸都红透了:“妈,不用……”

桐桐‘嘘’了一声,外面都是男人,给了就收着。回头洗了再穿。

牡丹:“……”她细细的摸了一遍,跟同事们穿的那个是一样的。

润叶也没见过,接触的女性就这么些,真没见过这个东西。做姑娘的时候,胸大就得用裹胸布给裹上,要是不裹就会被骂的。

但是裹着是真的不舒服,她十四五岁的时候裹着那玩意都觉得像是要喘不过气了一样。那时候奶奶还在世,奶奶就骂,说不裹的都是浪,是下贱,是不要脸。

那时候她和姐姐跟奶奶一个屋子睡,白天裹了,夜里能解开吧。可没被子盖,都是跟奶奶一个被窝的。一解开奶奶就又骂,骂自己是浪蹄子,不要个脸。

她气的牙痒痒,可后来同村的小姐妹说,大家都裹着呢!长的小的就算了,大起来就得裹着。等到结婚嫁人了就不用了,生了娃娃之后就更不用了。

果然,结了婚之后就再不用裹了。她自己做了肚兜穿上,十一二岁的时候穿的就是肚兜。现在才知道,原来还有专门给‘它们’穿的衣裳呢?

她急着想换,婆婆却摆手:??“以后新买的小衣裳,都必须洗一遍再穿。这是贴身的,得干净。洗了,晾干,再上身。”

然后又把存着的棉布拿出来,给三个人分了,这是做内裤的,“不能凑活……”妇科病特别麻烦,尴尬又不好意思看大夫,来例假都是用草木灰,而今的卫生纸的产量是非常低的。一般在外面很难买到的。

倒是有单位的能好点,单位给女职工争取了每月的定额。卫生巾那是进口货,供应人群有限,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

像是牡丹,家里养的太粗糙了,例假多,且每次来都痛经,可她“皮实”呀,难受都忍着。

你说叫她吃药吧,她都觉得是浪费钱,女人谁都有那么几天,忍一忍就过去了。

“你们给你们自己做,不要把布存着了。”

这么好的布料,做裤衩子穿?其实都够做个夏天穿的半袖衬衫了。

润叶没言语,第一个拿剪刀,自己给自己裁剪起来。然后拽了牡丹的,“我给你裁!”

牡丹:“哎呀……”完了,上去就是一剪刀,多糟践呀!

过年,在单位这么住太过于拥挤。可要是回家去过年,连被褥都得带,这跟再搬一次家没啥不同。

为了不麻烦,挤一挤就挤一挤吧。两铺炕,只要能住下,问提就不大。天冷,没啥事干,不干活的都在炕上呆着呢。

小如针线活做的不好,润叶能做细致活,她拿去给小如缝去了。

桐桐也正好教小如做饭,要去饭馆,你总得有一样拿得出手。或是馒头蒸的比旁人好,或是菜做的味道好,或是刀工了得。

原主两口子的日子在当年算是过的不差的,不像是牡丹,做来做去,就是那样的饭了。你叫她做好的,她自来没做过,自然就做不了。

因此,先叫小如跟着学。而今食材有限,你能把馒头、包子做的好,这就是别人顶不了你的地方。

再有就是咸菜、泡菜,这很讲究的。怎么做出来的更爽口!

她只动口,不动手,叫小如自己来。

关小海要帮忙,桐桐也不拦,只叫他负责火就行了。

里面两个儿媳妇做针线,外屋的炕上,三个小的在念书复习。闺女和女婿做饭收拾,桐桐就动个嘴。

四爷带着老大和老二,借了大队上的骡车,去县城了。

那些铺子的资方,人家的日子正经不错。早前就攒下家底了,要宅院有宅院,要铺子有铺子,攒下的钱财那可都是真金白银。说实话,就是人家十年啥也不干,吃不穷穿不穷。

合资之后,还照样担任店铺的经理,拿着工资,按月分红。

猛的给店里添人,你得叫人家看得见利呀。小县城的布匹生意本来就没那么好做,现在这境况,更多的都是自己织布,自己染,黑灰都染不匀称。

四爷就给出主意,可以跟公方代表商量,收购站可以代收农户出的小尺幅布,而后布铺自己染,以前的布铺都带自己染的。染完之后,小尺幅布给孩子裁衣是合适的,颜色也可以鲜艳一些。

这是可以走礼的!社会稳定,人口生育高峰期,小尺幅布大小固定,颜色多样,这是有利可图的。

如此以来,你就需要染布的师傅。

金镇原先给这位老板清理过库房积压,两人有些交情。进来以后,就说有事相求。借钱是没有问题的,但话说到这里,却跟借钱不相干,只说了这么一个主意。

就听金镇又说:“只要做的好了,这就不仅仅是个布铺了。为啥不能是个厂呢?是个专供婴幼儿的厂呢?”

这还真就是个好主意!

“老兄,今儿不走,留下吃顿饭。”然后喊了他儿子,“你去请一下刘经理。”刘经理是公派经理,一样的,把营业额拉上去,这也是他的职责。甚至与他能否晋升有关!

坐在桌上一谈这个事,刘经理就说能行,“大有可为!不要怕在咱们铺子销售不出去,若是可以,咱们反向给供销社供货。原材料不够,也可以从各地调配,收购站都动起来,原料是不缺的。这就是咱们合营之后,制度的优越性。”

资方去后面上厕所的时候,他老婆拦住他:“这是个好主意!小尺幅布不光是能做孩子的衣裳……女人里面穿的……小褂子、小裤头,这布做了好看……”

“嘘!小心人家说咱是小资产……”

就是好看嘛!人家说给孩子买的,你知道人家回去做了什么穿?穿里面也没人知道。肯定特别好卖,“你问老金,是不是他闺女想来上班,这要弄起来就缺人,咱也要给店里放点跟咱走的近的人!老金家的姑娘行,这个面子得给。”

给给给!没说不给。老金要是能来,我更欢迎!

四爷这几天就是忙着跟人家彻底敲定这些个事情。带着两个儿子,是告诉他们,这有些事应该怎么办。求人办事,得看能不能张开这个嘴。在情分不到的时候,你得考量,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然后金禄回过味来了,“我去问问,冬学班还要不要扫盲老师。”

扫盲的老师从各个学校抽调,是没有工资和补贴,自愿服务大众的。

冬学班就是那种冬天没啥活,各个街道都有,只要有空,谁都能来上课的那种。这种班除了过年那几天之外,其他时间还能上半个月的课,一天学十个字,半个月也能写一百五十个字。

像是名字、借条、收条、请假条之类的就都能写了。

有些工作找关系进去,可以。

但有些工作有了托人的痕迹,是不是就不太好了?

金禄觉得,“我想去试试!”年跟前领导频繁慰问,总会有机会的。

四爷把他放在冬学班门口,叫他自己去问。去了十来分钟,人家答应了。金福又回他的单位,跟同事说好了,他们这边有值班宿舍。完了又把屠宰场那边家里的钥匙给金禄,“回头给你送点粮食跟菜来,要是时间早,你就走三四里路回屠宰场家里去住;要是时间晚,天气不好,就去我单位的值班室凑活一晚上。”

“嗳!”

四爷给了钱,拿着吧!

饭店食堂那边就更好处理了,路子早铺好了。套到兔子扒皮之后,自家几乎就没咋吃,除了少数的送人之外,都给这边送来了。他们也有他们的人情要送,不管是公私方的经理还是后厨的大师傅,这都是说好的。过了正月十五就能来上班。

连住宿四爷都帮着看好了,单身或是另一口子不在城里的,都住店里后院,有男女宿舍各一间。这店里拢共就十三个人,不缺柴不缺煤,能吃饱能穿暖。

哪里饿肚子这地方都不会饿肚子,做饭的人若是饿了,就一定会偷吃的。所以,吃的可以粗糙,但一定能吃饱。

都到腊月二十七了,大队上陆续收到通知,请生产大队予以配合,办理相关手续,正月十六去单位报到。

东河湾大队收到两份,一份是润叶的,去布店做营业员;一份是金禄的,金禄被东城街道办要去,做宣传干事了。

虽然跟四爷要送去的地方不一样,但这个地方是金禄靠他自己的本事拿下来了。东城街道办在县城,金禄回来了,他考虑的是:“街道办说要是两口子都在县城,会给分一明一暗两间房。”

要安家呀!

四爷只夸:“办的好!”根据你的能力,走你自己的路。

而西河湾大队收到了关家媳妇金如的招工通知,去合营食堂。

这个得叫关家知道,但却不能把这个通知给关家。大队派人找到收购站,叫小如去办手续。这个时候关小海才知道,老丈人都给办好了。

一下子送走三个,还不知道啥意思吗?

这要是自己再有哪里没办好,小如就真的飞了。人家也不提离婚,反正一个在县城,一个在生产队种地,这咋弄?

他得高高兴兴的跟小如回去,先办手续。咱得说:这真是个好事。

小如不回关家了,等金禄和润叶办完了,她跟这两口子回公社。

关小海低声说:“我得回家说一声,你先回,我赶饭时就回来。”

“小心挨打!”

放心!

挨打那倒是不至于,关小海拉着个脸,说父母:“现在不生事了,我的家也散了,都安生了。”

关家父母对视一眼,没想拆老二的家,谁能想到走到这一步了。

关父说:“找个中人,我亲自去给你老丈人赔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