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5
去医院不如在家里自己治。
当然了,现在说这个话不行,桐桐拦着也不合理。
话只能由四爷来说,于是,四爷就说不去:“早年我见过有人摔了,跟我这差不多。那时候上哪看西医?那人吃了个游方郎中的方子,三副之后就能坐起来了,七副之后能下地。方子我还记得,你带着你妈去公社药铺抓点药……回来先吃三天好好,要是不好,再说去医院的事。”
金寿在一边急了:“爸,药哪能乱吃呢?”
“不要说话!”四爷摆摆手,说金福:“拿纸笔,我说,你写。”
四爷又打发金寿:“你去看看小泥炉还能不能用,晚半晌要给你爸熬药。”
金寿说不通,跟自己赌气,出去了一拳砸在墙上,然后靠在墙上抹眼泪,说到底,还是家里没钱了!这学上的,有啥意思!
他一边收拾泥炉,一边寻思着,上哪弄钱去?
桐桐偷偷告诉四爷一个方子,“下药猛点,三天能简单的活动。”要不然你也难受!之后慢慢温补就是了。
金福写好,拿了方子:“妈,我去就行了。天冷,有风……”
“我跟着去吧!还有要添置的,我得去看看。”主要得看药的质量怎么样,要是药品部全,还得找别的借口买其他的药材,回来好偷偷替换。
金福没法子:“那就不用牛车了,我拉个架子车,妈,你坐上吧。我拉你去!”
成!拉着也成,现在这体力确实有些跟不上。
正出门呢,金如两口子回来:“妈——”
桐桐愣了一下,“回来了?你爸在家呢,瞧瞧就回去吧,别耽搁你的事。”家里也是有婆婆的,别叫人指摘你。
“您干啥去呀?我替您跑一趟。”
“你替不了!你爸今天还成,先进屋去,家里有人。”
嗳!
金如带着关小海进屋去了,等到桐桐也走到后墙外了,听见关小海在喊:“小喜,铁锨了?”
“干啥呀?”
“我把这菜园子给翻一翻,赶这半天的功夫。”
牡丹就喊:“姐夫,咋好意思叫你一进门就干活呢?”
跟着是金如的声音:“别管他!他有空他就干。”然后喊老四,“拿砍刀来!我把柴火给剁了。赶明我抽空捡两车柴火回来……牡丹,晚上冷了,爸得躺着养,一天三回的得烧炕。没柴了你叫人给我捎个话。”
“这是最近都去修渠了,才没跟上。这几天够了,忙过这几天,专门去山上拉柴去……”
再喊什么就听不见了。
桐桐靠在架子车的车帮上,心说:就是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都在干他们能干的事。
还要咋?大部分人家的孩子也都这个样子。
金寿没叫大姐砍柴:“我今儿不上学,才说收拾完炉子就剁柴火的。”
金如并不勉强,起身收拾爹妈的衣柜去了,这换季了,该浆洗的得浆洗,她指挥弟弟和妹妹,“老四,小意,去抬水去!把脏的都拿出来……”牡丹正在收拾她这边的炉灶,就看见大姑姐坐在木盆边上,又是捶又是打的清洗着,用的也都是灶膛的草木灰。
金如一边洗,一边说老三和老四,“衣服领子油气最大,黑脏黑脏的,妈身上没劲,搓洗不了,你们自己看着点,一看脏了自己就先洗了,别怕不能干,在火边晾着,咋都能干。”
两人瓮声瓮气的应着。
牡丹说:“脏了我洗,扔出来就行。”
“你别惯他们!我在家,他们啥都能干。我出嫁了,你一嫁进来,啥都抢着干,他们靠你就靠习惯了。”
四爷躺在家里,听着各种声响,许是炕暖起来了,舒服了一些,他竟是睡着了。
“这一味是安神的……”老郎中戴着个缺了一条腿的老花镜,对着方子,“……这个方子都没见过。”
金福担心,才要问,桐桐就给拦了,催这中药铺的老朱:“能配齐不?要是缺了药,还得往县城去?”
“能配齐,够配三副的。我明儿去县城,你再来还有。”
桐桐:“……”你可真会说话!谁家药铺这么跟人说话的?咒人嘛这不是。
中药是真不贵,三副药花了三百块钱。这三百听起来是很多,但现在最大面额的钱币是五万。这么一比对,这三百块钱就真不算多了?
也就是说,现在用的是第一版人|民币,面值有多种,大面值的有一千、五千、一万、五万的。后来因为数额大,使用不方便,这才换了。但现在就是这样的。
给四爷买了药,桐桐又单要了两样药,这是她自己用的,又花了两百,这就算是把事给办了。
再要买啥?暂时就算了,先这么着吧。
母子俩到家得时候,家里晾着那么些衣服,菜园子深翻了一遍,金如两口子已经回去了。
牡丹在大厨房做饭,两个儿子在摞柴火,小女儿又在给堂屋这边烧炕了。
桐桐不叫其他人碰,“你们熬药不如我。”
常年吃中药的人,非要这么说,那也没人跟她抢。熬了药,四爷喝了,不得桐桐给自己把药熬好,四爷就睡着了,睡的特别的安稳。
桐桐喝了药,就上炕去睡了,睡眠才是最好的药引子。
父母都睡下了,金福打发弟弟妹妹:“睡去吧!我守着。你们明儿还要上学呢。”
“我守前半夜,你守后半夜。”金寿不走,坐在炕的另一边。
两人都不走,就在边上守着。
这边的灯亮着,牡丹拿着针线活过来了,坐在边上的凳子上,借着那么一点点的灯光,纳鞋底。
金寿说:“我本来还想着今天冬天征兵的时候我当兵去……”
嗯!想去就去,家里不用你操心,只要人家能选上。
金寿摇头:“选不上!我的视力好像不成,不达标。去年我们班就有一个,跟我的情况差不多,体检没过。”
“那就先毕业,等毕业了再看。”
“要是能考上中专,国家给补贴,不用家里养。”金寿说,“爸想叫我去公社当办事员,我想试着考中专看看!大学不敢想,肯定考不上,我考个中专不知道行不行。”
“考!想考就考。试一下嘛,考不上就考不上。爸大概是觉得太难考了。”金寿摇头:“看吧!要是爸能好,我好去试试!爸要是……得养,我就不去考了,回去就去当办事员去,离家近,能照看家里。”
“不管咋样,你想考就去考,家里有我呢。”
这些话桐桐和四爷是不知道的,桐桐一觉起来,浑身都轻了。四爷靠起来能吃一碗饭了!显见是好了,叫三个小的该上学上学。现在是农闲的时节,好些人还在修渠,对金福来说,他是不用出工了。
两口子早出晚归,一车一车的给家里拉柴火。
四爷能坐起来了,也没闲着。桐桐把柴火里的荆条抽出来,削皮给四爷放到手边,这就编成筐子了。
桐桐呢,得空了弄些麦秆,用些玉米皮,用这个给做些厨房用具。像是篦子,像是放东西的盘子,甚至于锅盖之类的都能用这些个东西做。
没钱,这会子身体又不好,那就按照没钱没力的法子过日子呗。
按照小锅的大小,给做了篦子、笼屉、馍盘,锅盖,牡丹干出力的活可以,干这种灵巧的活儿手就没那么巧了。
她是放下笤帚抓簸箕,得一点点空就在纳鞋底,一大家子的鞋底她都纳。小意的鞋最好做,一是小,二是小女孩鞋底薄一点也没啥。她给小意先做了一双棉鞋,三天抽空给小意做了一双,“坐到学堂里脚不冻。”
小意试穿,翘着脚:“我过年穿。”
“过年另外给你做,再不穿就小了。可着你的脚做的,穿吧。”
桐桐看的叹气,再等等,容我身子好了,好出去想办法去。
三天的时间,四爷能下炕了。
下炕了,在屋子里溜达溜达,甚至于扶着他,他自己上厕所问题都不大。
从后院回来,有人从门口过,看见四爷能动了,就问说:“这好多了。”
是啊!好多了。
好多了,然后金大财和王翠枝这老两口上门了。
小意背着书包急匆匆的跑回来,准备去河滩里捞鱼去的,结果碰见爷爷奶奶了。她脸一拉,嘴一撅,低声问候了一句,就先跑进去放了书包,然后去拿水桶:“大嫂,河滩里捞小鱼了……”
牡丹换了一双草鞋,拎了个筐子:“摸些泥鳅去,泥鳅养人。”
然后喊金福:“下游放水了,能摸鱼了……快些!”
金福撂下手里的活就走:“走走走!”说着喊小意,“你别去了,在家呆着,水凉,不许你去。”
小意急的跺脚,低声跟大嫂说:“爷奶来家了,我不爱在家呆。”
“嘘!别瞎说。”
“就是!爸没好的时候咋不来呢?来了一次,还是分家,妈让请来的。为啥不来呢?不还是怕咱家借钱么?这是亲儿子呢。”
牡丹拉着小意赶紧往出走,这话可不敢胡说,咱不兴说这个。
这边还没出门呢,牡丹就听见自家婆婆跟太婆婆说:“……哪里好了?大夫说了,一天得一个鸡蛋,半斤细粮,半两肉,半斤蔬果……我大伯家那边送了十个鸡蛋,还能扛几天!这吃完了,可就没有了!
妈,你那边的鸡还下着蛋呢吧?一会子等金寿和金喜回来,叫他们哥俩去那边抓□□,公鸡母鸡我都要!母鸡下蛋,公鸡杀了吃肉,养养。细粮和蔬果不用你跟我爸管,我自己想办法。您可是亲的,不至于不舍得给亲儿子吃吧。”
王翠枝:“……”你也是有儿媳妇的人!你刁钻成这样子,咋可能给你儿子娶到好媳妇!叫你遇上两个像你一样的儿媳妇,你就知道啥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