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王爷一身都是水

第482章 诱其兵进北平

“战机就在这个冬天。”朱楩牵着袁巧儿的手,突然轻声说道。

袁巧儿闻言,心中一紧,她凝视着朱楩的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郎君的意思是,成败与否,就取决于燕王是否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吗?”

朱楩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山峦上,若有所思地说:“最近的天气似乎比去年此时更为寒冷,我们必须加快行动了。”

袁巧儿的眉头微皱,低声追问:“快些去北平?”

朱楩转头看向她,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去北平。”

朱楩转过头,继续解释道:“我估计,我们到达北平后,还需要前往大宁一趟。”

袁巧儿的疑惑更深了,她抬起头,直视着朱楩的眼睛,问道:“我们去大宁做什么呢?朝廷并没有攻打大宁的计划,而且宁王恐怕也只会冷眼旁观吧。”

朱楩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大宁与北平相邻,此次朝廷大军北上,我担心四哥会去找十七哥借兵。”

袁巧儿更加困惑了,她追问道:“可是,借兵不是一件好事吗?这样可以增强四哥的实力,对他的战局应该有所帮助才对。”

朱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缓声道:“你说的这情况,关键在于十七哥是心甘情愿借兵的。然而,若十七哥不愿借兵,甚至有意拖延,那又当如何呢?”

袁巧儿闻言,略一思索,瞬间领悟了朱楩话中的深意。她凝视着朱楩,心中暗自感叹其敏锐的洞察力。

以当前的局势来看,任何人卷入朱棣的纷争,都极有可能被朝廷视作同谋,遭受牵连。更何况是借兵给朱棣,这无疑是公然支持他的造反行为。

因此,对于朱权而言,最明智的选择无疑是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尽管朱棣是他的四哥,尽管他深知朱棣一旦失败,他们这些弟弟们恐怕也难以幸免。

然而,人皆有求生本能,谁都明白早死不如晚死的道理。拖延时间,或许还能等待局势出现转机。所以,无论如何,朱权都绝对不可能应允借兵给朱棣。

那么,如果朱棣借不到兵,后果将会不堪设想。这场战争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失败,不仅意味着他个人的失败,更可能导致全家老小的性命难保。因此,无论如何,朱棣都必须想尽办法借到兵。

在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朱棣会采取极端手段——胁迫朱权夺取兵权。这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但这样一来,朱权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对于朝廷而言,朱权将成为逆臣贼子的帮凶;而对于朱棣来说,朱权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卷入其中,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和感激。

“如此一来,两头不讨好的就只有十七哥了。”袁巧儿不禁感叹道。

朱楩点头表示赞同:“四哥若是独自去借兵,的确很有可能引发这样的局面。所以,我们应该和四哥一同前往,让十七哥看到我也站在四哥这一边,或许他会感到稍微安心一些。”

此时的燕王府内,气氛异常凝重,众将领与朱棣围坐在沙盘地图前,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严肃和专注。他们正在深入研究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探讨如何制定最佳的战略和战术。

李景隆作为敌方将领,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贸然集结五十万大军直接前往真定。相反,他选择进驻德州,这一举动表明他如今已不再是那个性急的人。

朱能情绪有些激动地说道:“李景隆没有直接会师真定,显然是担心我们会在他会师整军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李景隆谨慎决策的认可,但同时也意识到这给己方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朱棣微微点头,表示同意朱能的看法。实际上,他早已安排朱能负责在真定周围设伏,对李景隆的会师行动进行骚扰和伏击。如果这次行动能够成功,不仅可以极大地鼓舞己方的士气,还能再次挫败李景隆所率领的南军的锐气。

然而,张玉却插话道:“李景隆若是如此轻易就会上当,那这场仗恐怕也就无需再打了。我们可以直接长驱直入,杀到京城,恐怕也无人能够阻拦。”他的观点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李景隆并非等闲之辈,不会轻易中伏。

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当前的局势,每个人都深知这场战役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决战,没有人敢掉以轻心或有丝毫的懈怠。

然而,燕军的核心人物朱棣却始终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坐在朱棣身旁的朱高炽,眼见场面有些失控,连忙安抚着众位将领,试图平息他们的争吵。

经过一阵激烈的争论后,一旦最关键的那个人没有发表意见,整个场面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显然,此时此刻就是这样的状况。由于朱棣的沉默,现场气氛异常凝重,每个人都屏气凝神,静静等待着朱棣开口发话,并下达下一步的指示和安排。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静谧中,朱棣突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李景隆不过是个赵括之流罢了,有什么可怕的呢?本王倒是有一个绝妙的计划。”

他的话语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打破了沉默的僵局。众人闻言,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将身子微微前倾,全神贯注地聆听朱棣接下来的话语,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这个计划中的排兵布阵,以及各自在其中所承担的任务。

朱棣先是手指真定说道:“耿炳文战败,李景隆弃下真定不用,进驻德州整军,必然不会再折回真定与我咱们决战,本王推断他必然会向北挺进到河间。”

朱棣手指滑向河间一带,接着说道:“李景隆表面不可一世,但实则心存恐惧,知道本王在北平的话此必定不敢急速进兵,那么咱们不如调集兵马往援永平,诱其进兵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