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风华东有扶苏
第六百零五章 玄甲吞城(六)
大同城头的辽人士卒没有想过,有一天当自己面对着攀爬上城墙的敌人时,心头升起的情绪不是愤怒或者恐惧,而是...解脱。
杀戮同胞对于这年头的士卒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尤其是当你死我活的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但是一旦发现这种杀戮很可能没有尽头,那么朝着那些手无寸铁的难民射出的每一只箭,从城墙上泼下的每一滴热油,都是对最后仅剩的人性的最大考验。
城外已经死了多少人?还要死多少人?这些人原本都是辽人,和自己、和同袍一样的辽人,他们可能在曾经的南京道好好过日子,然而现在性命却像野草一样廉价地倒在了城外。
叛军的攻势又一次如同潮水一般退去,箭袋已经空了的辽卒靠倒在城墙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感到一种从精神到肉体上都累积得快要把他压垮的疲惫,当他抬起头时,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疲惫也同样出现在同袍和上司的脸上。
快要守不住了,或者说,还有守下去的意义么?
如果说西京道如同一片孤岛,那么大同便是这片孤岛上最孤单的那块石头,这座雄城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了被围攻时的坚守,然而这种没有退路没有支援的坚守实在是让每一个城里的人都赶到了由衷的绝望。
或许在上京的那位陛下,在西京道之外的许多辽人看来,从南京道沦陷之后西京道的混乱与孤立是暂时的,无奈的,魏辽的正面战场牵扯了太多东西,只要魏国不正式西征,那么辽国也没办法越过魏人的封锁线对西京道提供支援--然而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却让西京道里的每一个人都寒了心,生活在这片土地坚守着这片土地的辽人都觉得,他们已经被抛弃了。
这种状况在萧弘走入西京道后尤为严重,一个曾经背叛辽国,一个举起反旗的乱党,居然会被辽帝用来清洗朝堂,居然能活着跑到西京道来搞风搞雨,那些难民被他煽动那些心志不坚的士卒被他收编,大同正南方的朔州反而成了他的根基之地,一个西京道出现两种声音而上京却对此不闻不问,很多大同里的人已经不敢再深想下去只是凭借着本能在杀戮在守城,可以预见的是,这根弦崩断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如果再考虑到魏国骑兵仓促的西征以及萧弘大张旗鼓的攻城,而辽国仍然没办法对西京道进行有效的增援,那么城里的士气低落到什么程度也完全可以想象出来了。
“有点累,我睡会儿。”
抱着长戈的辽卒在城墙的阴影里低下头闭上眼睛,这大概算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在厮杀后放松精神的方式,他的同袍在一旁坐下,从怀里摸出干粮慢慢嚼着。
突兀的号角声惊醒了刚刚入睡的辽卒,或者说他闭上眼的时间太短其实根本没有睡着,城外刚刚退却的叛军又一次像潮水般漫向城墙,那些被刀枪逼迫着的难民依然顶在最前方,麻木的攻防再一次开始,城下的尸堆越来越高,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预想之中的退却却没再一次出现,反而是那些真正精锐的叛军已经开始攀附城墙,彷佛觉得难民的消耗已经足够,总攻的时刻到了。
城池上下由此爆发了更为猛烈的厮杀,顶着同样面孔肤色的辽人咆哮着向彼此挥刀,那些被萧弘洗脑以为自己真的在改变这个帝国的叛军士卒们眼里燃着汹涌的火光,和他们对比起来守城的士卒早已在不断的杀戮中陷入麻木--双方的士气根本不在同一等级,如果不是大同城高墙厚,哪怕进攻的叛军在士卒数量上根本不如守军,这座城也根本不可能守住。
但情况总归没危急到那一步,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城里的人就会陷入崩溃,但看起来绝对不是今天--起码攻城的叛军就没能杀穿城墙,先登阵地开辟之后双方的僵持从某种角度上完全可以视作守军的胜利,因为那些难民在此刻已经不再能对战争造成任何影响。
然而在厮杀落幕之前,叛军准备好的底牌就已经推到了城门前。
“轰!!!”
惊天动地的响声甚至让城头的厮杀也陷入了片刻停滞,守着南门的辽将呆愣片刻之后,迅速从自己的记忆里找出了这道巨响的来源,然后凄厉喊道:
“火炮!散开!”
喊叫声传开,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那些炮弹并没有飞向城墙,叛军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十几门火炮,在城头上守军无力顾及的时候,在难民已经堵塞了城门前空地导致守军根本无法杀出摧毁火炮阵地的时候,接连不断地向着城门轰击。
没有意外,大同被轰开了。
曾被魏国俘获,又被赶到西京道,最后被萧弘统合的汉姓将领带着精锐的亲卫顶到了城门洞里,他以为自己会遇到最为猛烈的反扑,然而当他真正意义上杀进大同城内时,却发现那些守军正在四处奔逃。
城门彷佛是最后支撑他们继续杀戮下去的那根弦,在这持续一年的孤立,接连数波的屠戮平民后,城里的粮食不够了,城里的军械用光了,所谓的军人的职责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可笑,连上京都抛弃了他们...继续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城门被攻破后,才会出现这种许多人继续厮杀,许多人放弃反抗的局面。
消息传到后方,大帐外的萧弘其实对这一切并不意外,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消磨大同守军的意志,又用了许多人命来替他铺好通往自由的路,其实如果不是魏军突然西征,也许他拿下大同的过程还不用这么惊险...也许连一仗都不用打,他就可以让这些守军成为自己新的力量。
当然,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意义了,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入城,接手城池,恢复防御,等到魏人来到城下,他们面对的只会是固若金汤的大同,整个西京道,都会成为他握在手里的本钱...还真是一个充满光明的未来。
志得意满的萧弘带着后军开拔向了大同,讽刺的是直到此刻城头上的厮杀都还有些没落幕,那洞开的城吸引了还活下来的难民的注意,无数人涌向那里,就好像真的只要走进大同,他们就可以重新在这个世上活得像个人一样。
这给想要光荣进城接手大同乃至西京道的萧弘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一道军令传下,后军朝着那些难民挥起鞭子或屠刀,在人潮里开出一条路来,通往萧弘想要的自由。
地面的震动让他从这种美好的情绪里醒了过来,身为这个世上最擅长使用骑兵的将领之一,他很快意识到了什么,却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他身边的亲卫也意识到了什么,看向身后,地平线上,无数的骑兵突然出现,没有丝毫停顿地组成锋矢,向着这边奔腾而来。
“我们还有这么多骑兵?”
“不,”他的同袍脸色苍白,“那铠甲...那他妈是魏人!”
“魏人来了!”
突兀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城门前安静了片刻,然后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混乱,离城门就差一步的萧弘没有转身去看那条由黑色铠甲组成的黑龙,只是呆呆地抬头看着大同的城墙。
他已经不想再去思考为什么魏国的西凉铁骑明明被拦在了很远的地方,却突然神兵天降一样出现在这里,偏偏是大同被破的时候,偏偏是后军即将入城的时候,偏偏是...他最得意的时候。
他只是突然有些感慨,每一次自己离自由无比近的时候,总有只看不见的巴掌从看不见的地方抽过来,把他抽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然后冷冷地告诉他。
“醒醒,萧弘,别做梦了。”
杀戮同胞对于这年头的士卒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尤其是当你死我活的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但是一旦发现这种杀戮很可能没有尽头,那么朝着那些手无寸铁的难民射出的每一只箭,从城墙上泼下的每一滴热油,都是对最后仅剩的人性的最大考验。
城外已经死了多少人?还要死多少人?这些人原本都是辽人,和自己、和同袍一样的辽人,他们可能在曾经的南京道好好过日子,然而现在性命却像野草一样廉价地倒在了城外。
叛军的攻势又一次如同潮水一般退去,箭袋已经空了的辽卒靠倒在城墙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感到一种从精神到肉体上都累积得快要把他压垮的疲惫,当他抬起头时,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疲惫也同样出现在同袍和上司的脸上。
快要守不住了,或者说,还有守下去的意义么?
如果说西京道如同一片孤岛,那么大同便是这片孤岛上最孤单的那块石头,这座雄城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了被围攻时的坚守,然而这种没有退路没有支援的坚守实在是让每一个城里的人都赶到了由衷的绝望。
或许在上京的那位陛下,在西京道之外的许多辽人看来,从南京道沦陷之后西京道的混乱与孤立是暂时的,无奈的,魏辽的正面战场牵扯了太多东西,只要魏国不正式西征,那么辽国也没办法越过魏人的封锁线对西京道提供支援--然而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却让西京道里的每一个人都寒了心,生活在这片土地坚守着这片土地的辽人都觉得,他们已经被抛弃了。
这种状况在萧弘走入西京道后尤为严重,一个曾经背叛辽国,一个举起反旗的乱党,居然会被辽帝用来清洗朝堂,居然能活着跑到西京道来搞风搞雨,那些难民被他煽动那些心志不坚的士卒被他收编,大同正南方的朔州反而成了他的根基之地,一个西京道出现两种声音而上京却对此不闻不问,很多大同里的人已经不敢再深想下去只是凭借着本能在杀戮在守城,可以预见的是,这根弦崩断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如果再考虑到魏国骑兵仓促的西征以及萧弘大张旗鼓的攻城,而辽国仍然没办法对西京道进行有效的增援,那么城里的士气低落到什么程度也完全可以想象出来了。
“有点累,我睡会儿。”
抱着长戈的辽卒在城墙的阴影里低下头闭上眼睛,这大概算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在厮杀后放松精神的方式,他的同袍在一旁坐下,从怀里摸出干粮慢慢嚼着。
突兀的号角声惊醒了刚刚入睡的辽卒,或者说他闭上眼的时间太短其实根本没有睡着,城外刚刚退却的叛军又一次像潮水般漫向城墙,那些被刀枪逼迫着的难民依然顶在最前方,麻木的攻防再一次开始,城下的尸堆越来越高,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预想之中的退却却没再一次出现,反而是那些真正精锐的叛军已经开始攀附城墙,彷佛觉得难民的消耗已经足够,总攻的时刻到了。
城池上下由此爆发了更为猛烈的厮杀,顶着同样面孔肤色的辽人咆哮着向彼此挥刀,那些被萧弘洗脑以为自己真的在改变这个帝国的叛军士卒们眼里燃着汹涌的火光,和他们对比起来守城的士卒早已在不断的杀戮中陷入麻木--双方的士气根本不在同一等级,如果不是大同城高墙厚,哪怕进攻的叛军在士卒数量上根本不如守军,这座城也根本不可能守住。
但情况总归没危急到那一步,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城里的人就会陷入崩溃,但看起来绝对不是今天--起码攻城的叛军就没能杀穿城墙,先登阵地开辟之后双方的僵持从某种角度上完全可以视作守军的胜利,因为那些难民在此刻已经不再能对战争造成任何影响。
然而在厮杀落幕之前,叛军准备好的底牌就已经推到了城门前。
“轰!!!”
惊天动地的响声甚至让城头的厮杀也陷入了片刻停滞,守着南门的辽将呆愣片刻之后,迅速从自己的记忆里找出了这道巨响的来源,然后凄厉喊道:
“火炮!散开!”
喊叫声传开,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那些炮弹并没有飞向城墙,叛军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十几门火炮,在城头上守军无力顾及的时候,在难民已经堵塞了城门前空地导致守军根本无法杀出摧毁火炮阵地的时候,接连不断地向着城门轰击。
没有意外,大同被轰开了。
曾被魏国俘获,又被赶到西京道,最后被萧弘统合的汉姓将领带着精锐的亲卫顶到了城门洞里,他以为自己会遇到最为猛烈的反扑,然而当他真正意义上杀进大同城内时,却发现那些守军正在四处奔逃。
城门彷佛是最后支撑他们继续杀戮下去的那根弦,在这持续一年的孤立,接连数波的屠戮平民后,城里的粮食不够了,城里的军械用光了,所谓的军人的职责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可笑,连上京都抛弃了他们...继续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城门被攻破后,才会出现这种许多人继续厮杀,许多人放弃反抗的局面。
消息传到后方,大帐外的萧弘其实对这一切并不意外,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消磨大同守军的意志,又用了许多人命来替他铺好通往自由的路,其实如果不是魏军突然西征,也许他拿下大同的过程还不用这么惊险...也许连一仗都不用打,他就可以让这些守军成为自己新的力量。
当然,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意义了,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入城,接手城池,恢复防御,等到魏人来到城下,他们面对的只会是固若金汤的大同,整个西京道,都会成为他握在手里的本钱...还真是一个充满光明的未来。
志得意满的萧弘带着后军开拔向了大同,讽刺的是直到此刻城头上的厮杀都还有些没落幕,那洞开的城吸引了还活下来的难民的注意,无数人涌向那里,就好像真的只要走进大同,他们就可以重新在这个世上活得像个人一样。
这给想要光荣进城接手大同乃至西京道的萧弘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一道军令传下,后军朝着那些难民挥起鞭子或屠刀,在人潮里开出一条路来,通往萧弘想要的自由。
地面的震动让他从这种美好的情绪里醒了过来,身为这个世上最擅长使用骑兵的将领之一,他很快意识到了什么,却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他身边的亲卫也意识到了什么,看向身后,地平线上,无数的骑兵突然出现,没有丝毫停顿地组成锋矢,向着这边奔腾而来。
“我们还有这么多骑兵?”
“不,”他的同袍脸色苍白,“那铠甲...那他妈是魏人!”
“魏人来了!”
突兀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城门前安静了片刻,然后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混乱,离城门就差一步的萧弘没有转身去看那条由黑色铠甲组成的黑龙,只是呆呆地抬头看着大同的城墙。
他已经不想再去思考为什么魏国的西凉铁骑明明被拦在了很远的地方,却突然神兵天降一样出现在这里,偏偏是大同被破的时候,偏偏是后军即将入城的时候,偏偏是...他最得意的时候。
他只是突然有些感慨,每一次自己离自由无比近的时候,总有只看不见的巴掌从看不见的地方抽过来,把他抽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然后冷冷地告诉他。
“醒醒,萧弘,别做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