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救还是不救?
步兵不比骑兵,速度肯定要慢许多,更何况是两万人规模的调动,光是辎重粮草等运输工作便够繁琐的,再加上遇到了风雪天气,所以,当援兵抵达宁远城时,已经是冬月初一了,正好前后花了十四天的时间,比约定的五天之期足足多了九天。
孙承宗看着城头上迎风飘扬的大晋旗帜,不由长长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贾环已经带着祖天寿等人从城中迎了出来,一个个神精气足,满脸红光,斗志昂扬,半点也不似挨饿的样子,倒是让孙承宗和麾下众将惊讶了一把,这些家伙……分明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嘛!
贾环等人向孙承宗见过礼,师徒二人时隔半月相逢,均是十分欢喜,孙承宗捋着须感慨道:“为师虽然失期,但子明却没有失约,当真把宁远城保住了。”
贾环谦虚地道:“侥幸罢了,亏得建奴没有来攻,否则宁远城未必能守住。”
孙承宗微笑道:“虽然建奴没来,但以一支溃兵坚守孤城半月,无论胆气和毅力,均值得称道也,真可谓是孤胆英雄,勇毅过人。”
孙承宗麾下众将纷纷附和,吴三桂有点好奇地问道:“城中并无粮食,敢问贾大人和祖参将是如何支撑到现在的?”
祖天寿嘿嘿一笑道:“当然是靠吃肉撑过来的。!”
众人愕了一下,继而面色微变,祖天寿忙解释道:“吃羊肉,不是人肉,大家别想歪了。嘿嘿!”
众人不由松了口气,其实吃人肉也不稀奇,历史上只要发生饥荒,“易子相食”的现象并不鲜见,或者被困城中的军民为了活命,把老弱病残吃掉的先例也很多。
“哪来这许多羊,竟够你们两千人吃半个月的?”吴三桂好奇地追问。
祖天寿得意地道:“贾副使带着我们干了一票大的,搞了上千头牛羊,吃半年也不成问题。”
孙承宗讶然地望向贾环,后者轻咳一声道:“老师请先入城,转头学生再向你详细解释。”
于是众人过了吊桥,往城中行去,两万大军和粮草也陆续运入城中,一下子,宁远这座孤城变得兵精粮足起来,原来城中的守军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这时再不怕建奴突然来攻了。
孙承宗和贾环等人进了总兵府落座,贾环便率先站起来请罪道:“下官擅自下令偷袭了炒花部的一个部落,斩获牛羊马匹近千头,另有妇孺六十七人,在此向经略大人请罪。”
祖天寿忙也站起来:“这是末将与贾副使商量决定的,末将也有罪。”
众人不由恍然大悟,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了孙承宗,因为不与蒙古诸部交恶是朝廷的大政方针,贾环和祖天寿擅自偷袭炒花部,往大里说,有“擅开边衅”之嫌。
孙承宗捋须道:“贾副使和祖参将在援兵到来之前,成功保住了宁远城,此乃大功一件,偷袭炒花部也是不得以之举,何罪之有?而且炒花部屡次南下寇掠,也该给他们一个教训了,所以本官自会向皇上禀明,二位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谢经略大人回护!”贾环和祖天寿忙道谢,并且重新坐下。
在场众将闻此一事,望向贾环的眼神不禁都有些变了,这位年仅十四便连中六元的贾才子,原来还是个杀伐果断的狠角色,换着他们当中任何一人处于这种境地,恐怕都未必敢这么干,而贾环不仅干了,还干成功了!
这时贾环又道:“下官还有一事相禀。”
孙承宗点头道:“子明请讲。”
“努尔哈赤可能要攻打蒙古喀尔喀部了。”
孙承宗忙道:“消息可靠否?”
贾环答道:“下官不敢说十成十,但应该有七八成可能,因为虎兔墩把蒙古诸部的男子都征召去了,疑似要应付金人的攻打,而且根据这些天探子从锦州打探回来的消息,努尔哈赤已经回师沈阳了,只留二贝勒阿敏镇守锦州。”
孙承宗喜道:“若真如此,对我方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此一来,我方便有充足的时间修复辽西防线了,同时也更加证实了熊廷百弃守宁远是个极大的战略误判,本官会立即将此事飞报皇上!”
在场一众武将此时都有点坐蜡了,因为他们原来均是熊廷百的麾下,其中一些还是曾经镇守宁远城的将官,后来随着熊廷百弃城入关,如今证实放弃宁远城是个错误,他们自然也害怕被追责。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孙承宗自然不会傻到自毁根基,所以立即安抚道:“此乃熊廷百一人之过,诸位不必顾虑,接下来还望诸位同心合力,收复失地,壮我大晋军威。”
在场众将连忙纷纷表忠心,与熊廷百切割。
孙承宗满意地捋须点头,又对着贾环道:“贾副使做得很好,本官将上表,向皇上为你请功。”
贾环连忙致谢,众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贾环才晋升从五品的兵部主事没多久,恐怕马上又要升官了,当真是平步青云啊。
这时,祖天寿道:“末将也有一事要向经略大人禀明。”
孙承宗点头道:“祖参将请讲!”
“据探子打听回来的消息称,十三山尚有十数万军民被困,他们躲入大山中坚守,誓死不剃发从贼,忠勇可嘉,所以末将恳请经略大人发兵救援十三山。”
孙承宗皱眉不语,十三山位于锦州城东南边,距离宁远近四百多里地,救援的难度很大,更何况打野战,晋军根本不是来去如风的女真骑兵对手,到时别说救人了,只怕把自己也给搭进去。
在场众将显然都是这个想法,纷纷劝阻道:“十三山远在敌后,根本不可救,经略大人三思啊!”
“保住宁远城尚有困难,哪有余力救援十三山?此乃送死之举,万万不可!”
“正是正是,而且努尔哈赤既然已经回师沈阳,咱们现在出兵救援十三山,指不定救不了人,还把人家惹怒了,立派大军攻打宁远,得不偿失啊!”
孙承宗捋须沉思地片刻,目光随之望向了贾环,而后者沉默无语,似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意思,不由略略有些失望,沉声道:“此事事关重大,不能仓促决定,且让本官再细细衡量一番。”
众人又商议了一阵子,决定重启觉华岛,岛上派驻三千人,与宁远城遥相呼应。
待众将散去,孙承宗把贾环留了下来,问道:“子明也觉得不应该救援十三山被困的军民?”
贾环点了点头道:“从理智上讲,学生确实不支持出兵救援,咱们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即便强行派兵也是送死罢了,没必要做这种无为的牺牲。”
孙承宗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道:“为师自然明白,但是眼睁睁地看着十数万生灵涂炭,实在于心不忍啊,而且这些都是不肯剃发从贼的大晋军民,忠心耿耿,铁骨铮铮,若就此放弃,只怕要寒了三军将士,以及千万大晋百姓的心啊。”
贾环皱起了剑眉道:“事不可为,奈何!”
孙承宗闻言长叹一声,摆手道:“罢了,还是保住宁远和辽西防线要紧,子明,趁着天色未黑,且随为师到觉华岛视察一下,此岛之重要,不亚于宁远城。”
“固所愿也!”贾环站起来,与孙承宗一道离开了总兵府,出城前往觉华岛实地考察,以便制定接下来的防守策略,毕竟努尔哈迟早还是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