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汉初三杰41
刘邦感慨万千,纪信的尸体他们都没能找回,现如今纪信的墓不过是衣冠冢而己。
“等天幕结束,随乃公去一趟长陵,去看看咱们这些老伙计!”
“诺!”
【我们再把视线转向韩信。】
【得了刘邦给的三万人,韩信的斗志越发昂扬,汉三年九月,出发没多久的韩信便攻下了代国。】
【占领了代国的韩信接着又向赵国进发,准备将赵国也收入囊中,但是刘邦那边正在与项羽对峙,兵力上的差距让刘邦的处境十分不妙,所以,刘邦在韩信攻打完了代国之后,就赶紧来信将韩信手中的精锐部队给调走了。】
【韩信能够被称为兵仙,作战能力那是真的很强,手中的精锐部队都没有了,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就会跟着军队一起回去帮刘邦了。】
【但是我们的兵仙大大,显然是不走寻常路的,精锐走了没关系,韩信觉得自己手中就算只有剩下的这些兵卒,也足够攻下赵国。】
【信心满满的韩信在与赵国的对战中,还引出了一个很出名的成语和战役,这便是背水一战。】
【韩信和张耳带着几万兵马,准备从东边的井陉进攻赵国。】
【赵王赵歇和代王陈余得知之后,陈兵二十万在井陉与汉军对峙。】
【赵歇和陈余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在仔细的看过地形图之后,认为韩信选的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
【井陉狭小,不利于粮车等大型辎重通行,并且这条小小的道路,还是当时的汉军唯一的补给通道。】
【韩信远道而来,粮草必然准备不充足,若是在此时阻断了井陉口,那就是截断了汉军的补给和支援。】
【李左车认为,韩信虽然用兵如神,但是没有粮草和支援,就算是韩信,也会选择退走!】
【他们若是再对韩信主动进攻,彻底消灭韩信的部队也是有可能的。】
【李左车提出建议的时候自信满满,满心以为,自己这么好的建议一定会被采纳。】
【但很可惜,很多时候,失败可能不是因为没有人想到更好的办法,而是因为有方法,但是上位者不用。】
【李左车同样遇见了这样的问题。】
【赵国大将陈余对李左车的建议嗤之以鼻,陈余是一个正首的有点过了头的人,他自认为自己起兵反秦,是正义之师,不能接受一些“阴谋诡计”。】
【李左车的这个建议,在陈余看来,就是旁门左道。】
【本来赵军的数量就是汉军的好几倍,若是再用上这等计谋,就算是赢了,陈余也会觉得自己在欺负人,所以坚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当然也知道井陉口的重要性,原本他还有点担忧赵军会不会截断井陉口,在脑中模拟种种作战方法以获取此战的胜利。】
【听闻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和张耳大喜过望。】
【韩信首接命人在井陉口安营扎寨,亲自把守要塞,但是这一战的兵力差距还是有点过大了,韩信手中的精锐又被刘邦要走了,这一战想要获胜,还是得靠韩信的战术。】
【韩信到了深夜还在布置战术,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己经接近井陉口,即将发起进攻。】
【韩信让一小部分军队排成一列,背靠井陉唯一的一条小河站立,然后又派了两千轻骑兵拿上汉军的旗帜,绕远路悄悄出去,埋伏在赵营附近。】
【赵歇和陈余见到韩信的这般布置,抚掌大笑,他们觉得韩信大概是昏了头了,军队背对河水,面向赵军,如果双方打起来,那么汉军连退路都没有!】
【赵王赵歇认定了韩信这次犯了兵家大忌,此战,汉军必败,赵军必胜!】
【汉赵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等等,是我听错了吗?}
{我好像也听到了,陈余是代王,也是赵国的大将?}
{不是啥情况,这到底是主播失误了还是这两个陈余就是两个人啊!}
{等会儿,让我捋捋,代国不是都己经被韩信给灭了吗?为什么代王反而成了赵国的大将啊!投奔赵国去了?}
{若是代王的实力能够成为大将军,那么代国为什么一碰就碎了!}
{说不定这是重了名的两个人?}
{可是主播也没说这是两个人啊!挠头.jpg}
{李左车,也是可惜了啊!}
{李左车:呸,饭喂你们嘴里都不知道吃!}
{不过我觉得李左车的建议其实也就那样,看韩信接下来的部署就能知道,就算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用处也不大!}
{没错,这个时候,这个井陉口截不截断的,好像也没多大意义。}
{毕竟刘邦那边自顾不暇,根本就不可能派兵增援韩信!}
{粮草还是得有点的吧!}
{刘邦那边也在跟楚军争夺运粮的通道呢,你觉得就算是能分出粮草给韩信,又能给多少?}
{那好像是确实没多少!}
{有就己经很好了,总比没有强!大拇指.jpg}
韩信搞这么一出,也确实是给汉朝之前的朝代们给整不会了。
秦始皇嬴政率先问王翦老将军:“王翦,你能猜到韩信是想要干什么吗?”
王翦行事也很是光明磊落,兵法他不是不会用,但是用的都是比较正常的兵法。
就像当初攻楚,王翦觉得就是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消灭楚国。
现在的秦国兵强马壮,正是攻击力最强的时候,秦国的铁蹄勇猛无比,不管是兵力还是补给装备,都是最优解。
富裕如秦国,从来不需要去想怎么以少胜多的问题。
韩信这种路子,他们整个秦朝都没多少!
王翦努力调动自己的脑细胞,回想着自己看过的所有的兵书和战役案例。
让士兵背对河水?那就不就像是赵王说的那般,前面是敌军,后面是河水,没有退路?
那为什么要派两千人出去?
偷袭敌营?
可是主力军都没了,就剩这么两千人,就算是能够顺利的偷袭敌营,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就是要里应外合?
可是人数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里应外合也不一定能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