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国师兼左丞相

  说罢,李星云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眼神如同鹰隼一般锐利,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受到了他那强大的气场,不禁有些心生敬畏。

  “请太子殿下教导!”金山心中虽然不爽,但也绝对不会胡乱顶撞李星云,毕竟李星云身份尊贵,是未来的一国之君。相反,他还很希望李星云开口,因为他倒要看看,这个一向以不学无术、纨绔子弟著称的太子,能说出怎样一番让人耻笑的话来。

  然而,当李星云真的开口时,却如同一道晴天霹雳,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永远记住,百姓重要重于国家!”李星云的声音不大,却如洪钟一般,在朝堂上回荡。

  紧接着,他又说道:“百姓是水,朝廷是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诸位可明白?”

  这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文武百官们瞬间如遭雷击,有些愣神。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平日里被他们视为草包的太子,竟然能说出如此有哲理的话语。

  金山也同样惊愕不已,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星云,心中暗自思忖:“这还是那个整日只知吃喝玩乐的太子吗?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李星云似乎并没有在意众人的反应,他稍作停顿,给众人留出一些时间去消化他刚才所说的话。待众人稍稍回过神来,他这才继续开口说道:“我神武帝国建立的初衷,便是为百姓遮风挡雨,让普通百姓不受人欺负,能够安稳生活。如今百姓受到欺负,朝廷怎能坐视不管?”

  李星云说起谎来简直就是信手拈来,仿佛他天生就是一个撒谎高手一般。毕竟他可是堂堂的太子殿下,又有谁敢站出来质疑神武帝国建立的初衷并非如此呢?

  是你一个外人更了解情况呢,还是我这个太子殿下更清楚其中的内情呢?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你们这些人,作为神武帝国的大臣,作为神武帝国百姓的父母官,本王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李星云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你们的使命所在,若是有人德不配位,那就趁早辞官归隐,不要再耽误百姓去过更好的日子!”李星云越说越激动,到最后甚至有些慷慨激昂起来。

  他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一般,在朝堂上激起了阵阵涟漪。而那横渠四句更是被他说得朗朗上口,仿佛这本来就是他自己的名言一般。

  说完这些话后,李星云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了金山。他眼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金山就是那个德不配位的人,还不赶紧辞官!

  然而,金山又怎么可能轻易就范呢?让他辞官,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我等一定遵从太子良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武百官心中十分震惊,反复咀嚼这几句话,心中对李星云的看法开始飞快的转变!

  见金山不要脸,李星云冷笑一声,开口道:“左丞相金山,年事已高,特准许回家,颐养天年!”

  金山不主动,那李星云便主动,外界的压力那么大,李星云可不会和金山水煮青蛙,这么做哪怕有些不能服众,李星云也不在乎,朝廷的文武百官,早晚要换成李星云的心腹!

  “太子殿下!”金山满脸惊愕,他完全没有预料到李星云会如此决绝,竟然丝毫不给他任何机会。原本想要反驳的话语,在喉咙里打转,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因为他知道,如果此刻服软,那么自己的尊严将会荡然无存。

  然而,就在金山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突然话锋一转,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谢太子殿下!老臣告退!”说罢,他转身朝着大门走去,步伐坚定,没有丝毫的留恋。

  “哼!李星云,你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没有老夫的辅佐,你如何能够治理好朝廷呢?老夫就在家中等着你上门谢罪!”金山心中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他坚信,李星云迟早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到时候自然会乖乖地前来向他求饶。

  然而,李星云对离去的金山看都不看一眼,仿佛他根本就不存在一般。紧接着,李星云立刻高声宣布道:“袁天罡听命!”

  “微臣在!”伴随着一声低沉而有力的回应,只见在角落里的袁天罡如鬼魅一般,迅速地从人群中闪出。他的身影在众多人之中显得格外突兀,仿佛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尤其是他脸上那副神秘的面具,更是让他在人群中显得尤为扎眼,让人不禁对他的真实面容产生好奇。

  李星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视着下方的袁天罡,毫不掩饰自己的霸道和威严。他朗声道:“左丞相一职不可空缺,本王今日特封你为神武帝国国师兼左丞相,辅佐本王治理朝政。你可愿意?”

  袁天罡闻听此言,心中一阵激荡,但他并未表露出来,而是迅速跪地,磕头谢恩道:“微臣遵旨,定不负太子殿下信任!”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面具下的眼眶却已被感动的泪水所填满,心中的感激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然而,就在这一幕发生之际,在座的所有文武大臣们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一股不祥的气息。李星云赶走金山这件事,众人尚可理解,毕竟金山平日里嚣张跋扈,不得人心。但李星云竟然如此果断地提拔一个毫无履历的袁天罡出任左丞相兼国师的职位,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更何况,李星云的这番举动完全是直接拍板,丝毫没有给其他人半点反应的机会。这无疑让在场的大臣们感到一种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危机感,他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对李星云的这一决定议论纷纷。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