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懂生酒客

《列仙传》有云:“酒客者,梁市上酒家人也。作酒常美而售,日得万钱。有过而逐之,主人酒常酢败。

穷贫,梁市中贾人多以女妻而迎之,或去或来。

后百余岁来,为梁丞,使民益种芋菜,曰:“三年当大饥。”卒如其言,梁民不死。

五年解印绶去,莫知其终焉。

酒客萧,寄沽梁肆。何以标异,醇醴殊味。屈身佐时,民用不匮。解绂晨征,莫知所萃。”

其意为“酒客是大梁集市上酒家的佣工,他酿制的酒味道醇美容易销售,每天能给东家带来万钱的收入。

后因过失而被赶走,从此这个酒家的酒就经常酸坏。酒客窘困贫穷。然而梁市上的商贾却都愿把女儿嫁给他,接他去家中。酒客有时离开梁地,有时又回来。

过了一百多年,他当了梁的郡丞。他让百姓多种芋头蔬菜,说:“三年之内要发生饥荒。”果然被他说中了,梁地的老百姓因此没有饿死。

酒客任官五年就辞去,没有人知道他最终的下落,是什么地方。

酒客落魄困窘,寄身梁地酒肆中。是以什么标奇立异的?自然是酒味醇厚与众不同。

委身辅佐时世,百姓食用不穷。一旦辞官远行,就没人知道他的所终。”

修行之路悠远漫长,枯燥乏味,若是无有一身外之物来化解掉,修行者对前尘往世的诸般念想,唯一的可解之外物,怕不就得是孟婆的汤了!

有首诗词“对酒当歌,无愁可解,是个道人标格。好风过耳,皓月盈怀,清净水声山色。

世上千年,山中七日,随处惯曾为客。尽虚空、北斗南辰,此事有谁消得。

曾听得、碧眼胡僧,布袍沧海,直下钓丝千尺。掣取鲸鱼,风雷变化,不是等闲奇特。

寒暑相催,乾坤不用,历劫不为陈迹。可怜生、忘却高年,长伴小儿嬉剧。”

意思就是“面对美酒,当放声歌唱,无论心中忧愁几何,可解!这正是修道之人的高风亮节之范。

当一道清风吹过汝之耳旁,明亮的月光洒满修士胸怀,你享受着清澈的水声和秀美的山色。

人世间千年光阴,山中却只觉得才过了七日,修行者早已习惯四海为家,天作被地当床,月光阳光明媚照的悠闲。

可仰望着虚空中的那北斗七星以及南辰星繁尘,这样的空虚寂寞冷境界,或多或少,修者谁得可能领悟到一二呢?!

都曾听说过,有位碧眼的胡僧,穿着布袍在沧海之上,垂下了千尺的钓丝。

他所钓起的巨大鲸鱼,如同风雷一般变幻莫测。这可不是寻常的奇特景象。

寒来暑往,岁月匆匆,但天地间的变化并不因此而陈旧。

只可惜,修士早已忘却了,自己的高龄!

唉!只愿长久陪伴在孩子们嬉戏玩耍时。”这是一个修行者的内心写照,可见修行岁月是把杀猪刀来!

却是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深远高意,更彰显出人生苦短,修行枯燥无味儿的些许情景。

曹孟德借着醉意,所吟诵而出之《短歌行》,可不是劝人及时行乐的。而是使其成为个不愧军事家又大诗人的一代枭雄,尽显出其雄心壮志,大气澎湃之相。

曹操这首《短歌行》其中著名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直是人们在遇到忧愁和困难无法排解之时的精神替代品,感叹语句。

曹操之《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又好一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背后的故事,有识之士,自各见了诸多分晓,包括解译出了万象新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又作“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酒”之历史,其源起可追溯至远古蒙昧时期,酒的发现与酿造过程,充满了偶然与自然演化之神秘色彩。

早期人类,或通过观察动物,如黑猩猩、猴子等,食用发酵水果后所产生之“醉”效。储存之果实自然腐烂,所产生之酒精,如“猿猴造酒”传说等,无意间发现了发酵的现象。

而酵母菌分解水果中之糖分产生乙醇,此过程,遂成为酿酒之基础。

公元前七千年前,华夏已有酿酒活动,陶罐中残留的发酵米、麦、葡萄和蜂蜜混合物,皆是考古发现最早的酒精饮料证据之一。

同时,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也利用谷物酿造啤酒,葡萄酒则在希腊、罗马等地盛行。

华夏文献中有记载,酒有多种起源之说。如夏朝的仪狄献酒大禹、杜康(少康)发明秫酒。

而周代的“醴酪”,则被认为是文字记录中最古老的酒。

此外,华夏江南地区的“花雕酒”传说,也体现出了酒与家庭文化的紧密联系。

蓝色星球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南美洲用谷物制吉开酒,墨西哥用龙舌兰汁,东非用香蕉和棕榈树,日本则发展出清酒。

酒无论在宗教、社交和艺术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无酒不成席,更是华夏招待宾客,款待好友的经典宴席版本。

简言之,言而简之,酒的历史既是自然馈赠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缩影,融合了偶然发现、技术革新与文化传承。是这世间不可或缺的忘忧水,忘情药。

在道教文化中,八仙常常被描绘成喜欢饮酒的形象。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传说中经常饮酒作乐,展现了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等八仙,他们的形象和故事中都充满了饮酒的场景,这使他们在民间被赋予了“酒仙”的美称。

而八仙中的每一位,都有其独特的饮酒故事和象征意义。

铁拐李:常背药葫芦,浪迹江湖,行医治病,形象虽丑但医术高明。

汉钟离:袒胸露乳,手执宝扇,性格豁达开朗。

张果老:倒骑白驴,擅长法术,云游四方。

吕洞宾:剑仙,背剑执拂尘,文武双全。

何仙姑:唯一女神仙,手执荷花,纯洁善良。

蓝采和:流浪艺人,手持花篮,性格豁达乐观。

韩湘子:文人雅士,持长箫,自然通灵。

曹国舅:官服冠冕,手持玉板,象征惩恶扬善。

这些传说,不仅展示了八仙的超凡能力和逍遥生活,也反映了民间对他们饮酒行为的接受和喜爱。

通过这些故事,八仙的形象更加生动和亲民,成为华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话往回说,且说梁国的集市上,就有一间酒肆,老板雇佣了一个会酿酒的外乡人,这个外乡人所酿的酒甘美醇厚,每天都能卖到万钱。

可有一次,因为外乡人的些许过失,店老板就把他给辞退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店家对酿酒技艺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但他亲手酿造出来的美酒,却总是带有一股令人不悦的酸味。

这种酸味不仅破坏了酒原本应有的香醇口感,更使得原本对其抱有期待的顾客们大失所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愈发严重,店家所酿之酒的声誉也逐渐受损。

原本门庭若市的酒馆,如今变得门可罗雀,生意一落千丈。人们对这家酒馆的酒失去了兴趣,转而选择其他更为优质的酒品。

这个外乡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而且身上连一文钱都没有。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梁国集市中的商人们却对他格外热情,不仅欢迎他的到来,甚至还纷纷表示希望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这个外乡人似乎对这些商人的好意并不在意,他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行踪飘忽不定。就这样,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个外乡人经历了许多事情,也逐渐在梁国站稳了脚跟。最终,他竟然成为了梁国的丞相,权倾朝野。

成为丞相后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经历。他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在面临饥荒这样的灾难时,更是苦不堪言。于是,他下令让民众们多种芋菜,并且告诉他们:“三年之后,将会有一场大饥荒降临。”

众人虽然对他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做了。果然,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三年后,梁国真的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饥荒。然而,由于民众们提前种植了芋菜,这场饥荒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影响,许多人都因此逃过一劫。

五年后,这位外乡人突然辞去了丞相的职务,悄然离去,从此杳无音讯,不知所踪。

这个故事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描绘了酒客在红尘世间修行的点滴经历。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酒客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精通修行之道的高人。

他在喧嚣的尘世中,宛如一位隐士,以酒为媒介,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每一口酒都像是他与世界对话的语言,透过那浓郁的酒香,他领悟着生活的真谛。

酒客不仅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更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修行的契机。他在繁华的市井中,观察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以一颗宽容和善良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与温暖。

在修行的道路上,酒客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方法。他以酒为友,以诗为伴,将修行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他在饮酒作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和自省,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逐渐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酒客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哲理和启示。他的存在让我们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就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酒客萧綷,寄沽梁肆。

何以标异?醇醴殊味。

屈身佐时,民用不匮。

解绂晨征,莫知所萃。

《列仙传赞·其三十三.酒客》晋·郭元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