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熔点问题
白胜强也在分析着案卷,看到陈青峰突然跑回来,身上还灰头土脸。
于是两个人立刻凑了过来。
陈青峰把桌子上的东西挪开,然后找了两个白色的瓷盘子,紧接着,他把取到的两袋沙土全都倒到了盘子里。
“老陈,你这是什么意思?”
“这一盘是爆炸中心点的沙子,这一盘,是距离中心点大概一百多米以外的地方的沙子!你们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这……”
汪建华好奇的上手摸了一下,紧接着白胜强也凑过来仔细端详,这两盘沙子却看不出来什么。
陈青峰知道,他们这样是无法感受到的,于是把他们叫到了帐篷外,借着烈日的阳光,陈青峰抓起盘子里的沙土,慢慢地让沙土落在盘子里。
突然之间,在阳光的照射下,两人看到了沙土,中间隐藏着一些星星点点的东西。
但是同样的沙土,另外一盘就没有。
“这是……”
“玻璃,玻璃是由沙子制造的,这我们都知道,如果温度足够的话,现场肯定会形成一些类似玻璃的东西,所以这两种沙土才不一样,而形成这样的高温,想要让炸药放在车厢内部是不可能的,必须是在铁轨上!”
“什么?”
听到这句话,汪建华也抓起一把沙子,仔细的放在手心,在阳光的照射下,果然有一些晶莹的像玻璃一样的小东西,不过这些东西不如玻璃清澈,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恐怕会以为是沙子里的异色的小石子。
可是另一盘沙子却是很细的风沙。
“我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是这里的地理环境,你们看这是一块即将荒漠化的土地,沙土都是随风吹过来的,也就是说落在地上呢,都是这种很细的细沙和软沙,土块和石块数量很少,沙土在地面上沉积了下来,我看了一下,只有爆炸中心点的沙子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在中心点发生的爆炸,高温使周围的沙土凝结变成了类似玻璃的小晶体……”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因为连日来调查的路线一直争论不休,谁也确定不下来,到底要沿着哪条路线去调查?
如果炸弹是在车厢里发现的,那车上的旅客嫌疑最大,可如果炸弹是放在车厢外面的铁轨上,周围可以抵达这里的居民,还有经常往返于这里的工作人员,甚至其他人员就是最大的嫌疑犯。
眼下,陈青峰终于把这个案子调查清楚了。
事实证明,车上的乘客应该都是受害者,而凶手很有可能是本地人。
“老陈,真不愧是你呀,到底还是想办法把这个路线定了下来!汪老师,你什么意见?”
“心服口服,果然陈老师名不虚传!”
汪建华也对连日来的调查感到疲惫不已,此时调查的路线突然突破了,他也不禁对陈青峰竖起了大拇指。
于是三名专家很快就找到了刘处长,说出了关于新的调查结论。
刘处长很惊讶,关于路线问题,三位专家之前已经争论了很久,但现在居然一下子统一了,而且,还是一致同意了陈青峰的结论。
“什么,你们确定了,炸弹是放在车厢以外!”
“对,我们确定了,应该就是这样,这样一来融化的铁轨,还有一些其他的理由就能说得通了,其实一开始我也有疑惑,爆炸的威力确实能够熔断金属,但是车轮下的铁轨呢,但是现在,我想明白了,如果爆炸发生的时候,爆炸的威力被车厢锁住,那么车轮下的沙子应该不会发生结晶这样的变化。”
“老陈,这可是关系到路线呀,如果调查方向弄错了,那事情就严重了,你们好好确定一下,真的确定了吗!”
“刘处长,我有充分的理由,如果说融化钢铁,温度大概在一千五百摄氏度左右,而沙子不像是普通的家用玻璃,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当然这种并不纯粹,想要融化二氧化硅,温度应该在一千七百度左右!”
“对,我们现场发现了一些属于这个车厢的玻璃碎片,并没有融化的痕迹,也就是说爆炸发生的时候,车外的温度比车内温度还要高,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确定,爆炸的确是发生在车厢之外……”
听到这句话,刘组长顿时信服了。
如果说刚才他还有一些疑惑的话,那温度是绝对造不了假的。
按照爆炸发现的情况,中心点的位置确实可以融化金属,按照道理来说,爆炸的中心点温度应该是最高的,当然这和燃烧不一样,燃烧最高的是外焰的温度,但是考虑到爆炸是从地面向天花板的方向,哪怕是燃烧,也应该是地面的温度最低,可是现在发现的证据表明,地面的温度当时已经超过了一千七百摄氏度。
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那些现场玻璃化的沙土应该就是爆炸中心点最近的位置。
……
此时刘处长深思了片刻。
“白胜强同志,眼下这个案子的调查方向,很可能会由车内的乘客转向你们地方,迅速摸排列车经过的位置所在的周边地区,看看有没有在爆炸时失踪的人员,尤其是请假的,还有一些平时对社会不满的人员,都要排查!”
“是,我这就安排下去!”
……
陈青峰的发现等于让案件进了一大步。
不过陈青峰还在等之前的dna报告,他总觉得汪建华发现的那具女尸很有调查的价值。
接下来,调查的重心发生了变化,现场的搜集物证的工作依旧在进行,然而陈青峰他们再守在现场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回到了市里。
终于住进了招待所,陈青峰痛痛快快的去洗了个澡,洗去了一身的尘土和污垢。
接着,他稍微吃了点东西,就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的看着现在案件的所有口供资料和其他的一些资料。
之前重点调查的那个女受害人,曾经的恋人。
目前涉及到她的口供有一些。
按照列车员的回忆,当时车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人。
不过对方手里并没有拿着行李,但这个印象只是模糊的,毕竟车上那么多人,那个列车员想要记住每个人的相貌实在是不可能。
所以陈青峰现在只能推倒,如果假设列车员说的是对的,那么当时车上又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