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千亿物资空间,玩转五零年代幸福进行中
第207章 盖成
远远的看着房子特别的气派。现在大的活计都已经干完了。剩下的就是瓦匠的活计了。
罗玉兰高兴的每个屋子都转了一遍了。房子高是三米。站在里面感觉真的不一样。有一种后世的感觉。
她感叹王新野罗玉成他们几个就更加的感叹了。“玉兰。咱们家比县城的房子还要好。”
罗玉兰找笑着点头。“等到墙面地面抹上洋灰就更加的气派了。”
几个人都点头,就连着老王头都是一样的激动。
这是自己的家了,没想到回来以后还能住这样的房子。
宋海生找到了罗玉兰,告诉她明天就可以先杨老二去定洋灰了,家里剩下的一些明天先用着。
罗玉兰和王新野两个第二天早早的出发了,最早明天洋灰才能送到,家里的应该够用吧?
罗玉成赶车去定石头,以前就已经和那边商量好了,现在过去就是告诉他们可以送石头了。
唐小雨在家里帮着婆婆做饭,今天早上还做了一盘子的豆腐,家里吃,剩下的她去村里一刻钟就卖光了。
宋海生带着瓦匠干活,唐家父子两个当小工,负责给和泥。
都是熟手,干起来那也是挺快的。主要还是觉得罗家人实诚,每天的饭菜都可口,人家也没有糊弄。
都是人心换人心的事情,人家这样,就是不用催,他们也会卖力的干活。
唐来福是真的挺累的,不过他高兴啊,虽然自己没有本事给儿子置办这样的房子,可是闺女能够住上也是好的。
一家人忙活着,一上午,五个瓦匠已经抹了四间屋子,照着这样的速度,三天,所有的屋子都能套好了。地面应该更快的。
罗玉兰和王新野两个找到了杨春喜,洋灰厂这里也是非常的顺利。交钱以后,两人离开了。
因为不着急,所以就是杨春喜自己送。
就这样,十天以后,唐来福回家了一趟,家里豁青了,也要回去看看的。
小翠也是能干的,再说还有大伯子
一家,红薯都没有用唐来福。
他第二天再次过来,现在已经开始垒院墙了。
二十四间房子都收拾好了,现在就等着干了可以搭炕。站在屋子里,真的觉得舒心,亮堂,宽敞。
一家人今年都瘦了不少,没有办法,太累了,现在不光是身体累,心也累。
“爷爷,我们去拉大门了。”王新野和罗玉成赶车离开了。
今天罗玉兰去了山上,那里的麦子也该收了。她去看看,可能明天他们就没有时间在这里干活。
因为有陷阱,罗玉成他们每天都会来看。
看着沉甸甸的麦穗,罗玉兰想了想,自己今天也不下山了,能割多少就是多少吧。
一个人干活还是有点寂寞的,一直到了下午,王新野他们两个找过来,看到媳妇已经割了一半了。
“玉兰,你怎么没等着明天咱们一起?”
“你们两个来的正好,往下背吧。”
王新野心疼媳妇,可是麦子已经割下来了。还是赶紧的弄回去吧。家里的晾晒台还不能用,只能还是放在半山腰的平台上。
罗玉成看着妹子满脸通红,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贴在身上。
“玉兰,你别割了。咱们明天一起,你歇着。”
罗玉兰点头“我知道的。你们赶紧的吧,回头告诉爷爷把平台收拾好了。”
没有带着背架,两人第一次只能用麻绳捆上,能背下去多少就是多少。
罗玉兰在他们两个离开后继续干活。今年山上有三亩地的小麦,趁着天气好,还是赶紧的弄回家才是对的。
两人放下麦子急匆匆的跑下山,老王头听说孙媳妇自己割麦子,赶紧的带着工具让王新野他们两个背着席子上山了。
一直到了天黑了,还剩下有一亩地,王新野说什么也不让媳妇干了。这样他们才下山。
唐来福知道闺女的小姑子自己去割麦子,心里感慨,家里有玉兰这样的孩子,还愁日子不好过?
第二天,三个人再次的上山了,家里这里
必须留人,也就是只有他们三个干活了。
三个人的速度那是非常的快的。九点钟山上的麦子都割完了。
中午也把麦子都背到了半山腰。罗玉兰不会用打麦子的棍子,今年还是罗玉成他们两个干。
大晌午的,三个人也没有休息。一直在干活。
就怕地里麦子赶上雨了,他们有点担心,所以宁愿自己累,也要赶紧的让麦粒进家。
罗玉兰在一边打下手,用叉子不停的翻动着麦秸子。还要收麦粒,用叉子挑出去麦秸垛在一边。
等到晚上,天黑了。他们已经打了十袋子的麦粒了。
唐春生带着唐来福上山,这样五个人往下背也省了力气了。
“大侄女啊,你也是太能干了。”
“唐叔,不都是这样干活吗?”
唐来福摇头,就是小伙子也没有这个丫头能干。
麦子背下来,要拉回王家去晾晒的。晚上麦粒到家,三个人坐在院子里都不想动了,太累了。
第二天,唐来福和春生还是去帮着和泥,搬石头,三个继续上山,老王头就在家里晒麦子。
已经到家了,可是不能让麦子发了。今天三个人把剩下的六袋子的麦粒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弄回家了。
于美英心疼他们三个,什么也不让他们干了。
罗玉兰这三天的暴晒,脸红彤彤的,她觉得疼,弄不好都得脱皮。筆趣庫
不过麦子到家以后她是真的放心了,剩下的玉米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收,真的不着急。
院墙用了七天垒完了,墙高有两米,石头有一米半高,剩下的用的青砖。
宋海生他们帮着把大门也安上。现在这里已经算是盖完了。
王新野给他们结算工钱,“宋叔,这一阵可是麻烦你了。”
宋海生摇头。“大侄子,可是不用客气了。院子里留着这么多石头有什么用?”
“宋叔,我们想着另外的一面在秋后也码上。”
其实就是要在地窖里砌上石头,地窖的事情就是他们一家人自己干。
罗玉兰高兴的每个屋子都转了一遍了。房子高是三米。站在里面感觉真的不一样。有一种后世的感觉。
她感叹王新野罗玉成他们几个就更加的感叹了。“玉兰。咱们家比县城的房子还要好。”
罗玉兰找笑着点头。“等到墙面地面抹上洋灰就更加的气派了。”
几个人都点头,就连着老王头都是一样的激动。
这是自己的家了,没想到回来以后还能住这样的房子。
宋海生找到了罗玉兰,告诉她明天就可以先杨老二去定洋灰了,家里剩下的一些明天先用着。
罗玉兰和王新野两个第二天早早的出发了,最早明天洋灰才能送到,家里的应该够用吧?
罗玉成赶车去定石头,以前就已经和那边商量好了,现在过去就是告诉他们可以送石头了。
唐小雨在家里帮着婆婆做饭,今天早上还做了一盘子的豆腐,家里吃,剩下的她去村里一刻钟就卖光了。
宋海生带着瓦匠干活,唐家父子两个当小工,负责给和泥。
都是熟手,干起来那也是挺快的。主要还是觉得罗家人实诚,每天的饭菜都可口,人家也没有糊弄。
都是人心换人心的事情,人家这样,就是不用催,他们也会卖力的干活。
唐来福是真的挺累的,不过他高兴啊,虽然自己没有本事给儿子置办这样的房子,可是闺女能够住上也是好的。
一家人忙活着,一上午,五个瓦匠已经抹了四间屋子,照着这样的速度,三天,所有的屋子都能套好了。地面应该更快的。
罗玉兰和王新野两个找到了杨春喜,洋灰厂这里也是非常的顺利。交钱以后,两人离开了。
因为不着急,所以就是杨春喜自己送。
就这样,十天以后,唐来福回家了一趟,家里豁青了,也要回去看看的。
小翠也是能干的,再说还有大伯子
一家,红薯都没有用唐来福。
他第二天再次过来,现在已经开始垒院墙了。
二十四间房子都收拾好了,现在就等着干了可以搭炕。站在屋子里,真的觉得舒心,亮堂,宽敞。
一家人今年都瘦了不少,没有办法,太累了,现在不光是身体累,心也累。
“爷爷,我们去拉大门了。”王新野和罗玉成赶车离开了。
今天罗玉兰去了山上,那里的麦子也该收了。她去看看,可能明天他们就没有时间在这里干活。
因为有陷阱,罗玉成他们每天都会来看。
看着沉甸甸的麦穗,罗玉兰想了想,自己今天也不下山了,能割多少就是多少吧。
一个人干活还是有点寂寞的,一直到了下午,王新野他们两个找过来,看到媳妇已经割了一半了。
“玉兰,你怎么没等着明天咱们一起?”
“你们两个来的正好,往下背吧。”
王新野心疼媳妇,可是麦子已经割下来了。还是赶紧的弄回去吧。家里的晾晒台还不能用,只能还是放在半山腰的平台上。
罗玉成看着妹子满脸通红,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贴在身上。
“玉兰,你别割了。咱们明天一起,你歇着。”
罗玉兰点头“我知道的。你们赶紧的吧,回头告诉爷爷把平台收拾好了。”
没有带着背架,两人第一次只能用麻绳捆上,能背下去多少就是多少。
罗玉兰在他们两个离开后继续干活。今年山上有三亩地的小麦,趁着天气好,还是赶紧的弄回家才是对的。
两人放下麦子急匆匆的跑下山,老王头听说孙媳妇自己割麦子,赶紧的带着工具让王新野他们两个背着席子上山了。
一直到了天黑了,还剩下有一亩地,王新野说什么也不让媳妇干了。这样他们才下山。
唐来福知道闺女的小姑子自己去割麦子,心里感慨,家里有玉兰这样的孩子,还愁日子不好过?
第二天,三个人再次的上山了,家里这里
必须留人,也就是只有他们三个干活了。
三个人的速度那是非常的快的。九点钟山上的麦子都割完了。
中午也把麦子都背到了半山腰。罗玉兰不会用打麦子的棍子,今年还是罗玉成他们两个干。
大晌午的,三个人也没有休息。一直在干活。
就怕地里麦子赶上雨了,他们有点担心,所以宁愿自己累,也要赶紧的让麦粒进家。
罗玉兰在一边打下手,用叉子不停的翻动着麦秸子。还要收麦粒,用叉子挑出去麦秸垛在一边。
等到晚上,天黑了。他们已经打了十袋子的麦粒了。
唐春生带着唐来福上山,这样五个人往下背也省了力气了。
“大侄女啊,你也是太能干了。”
“唐叔,不都是这样干活吗?”
唐来福摇头,就是小伙子也没有这个丫头能干。
麦子背下来,要拉回王家去晾晒的。晚上麦粒到家,三个人坐在院子里都不想动了,太累了。
第二天,唐来福和春生还是去帮着和泥,搬石头,三个继续上山,老王头就在家里晒麦子。
已经到家了,可是不能让麦子发了。今天三个人把剩下的六袋子的麦粒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弄回家了。
于美英心疼他们三个,什么也不让他们干了。
罗玉兰这三天的暴晒,脸红彤彤的,她觉得疼,弄不好都得脱皮。筆趣庫
不过麦子到家以后她是真的放心了,剩下的玉米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收,真的不着急。
院墙用了七天垒完了,墙高有两米,石头有一米半高,剩下的用的青砖。
宋海生他们帮着把大门也安上。现在这里已经算是盖完了。
王新野给他们结算工钱,“宋叔,这一阵可是麻烦你了。”
宋海生摇头。“大侄子,可是不用客气了。院子里留着这么多石头有什么用?”
“宋叔,我们想着另外的一面在秋后也码上。”
其实就是要在地窖里砌上石头,地窖的事情就是他们一家人自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