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千亿物资空间,玩转五零年代幸福进行中
第197章 春天
王一梅狼狈的扭头快步的出了院子。
唐小雨怒气冲冲的去插门,还往门外吐了一口吐沫,太恶心人了。
快要晚上的时候,老王头他们三个才回家,今天他们爷仨一直在王家剥花生种。
还端回来一碗破了的花生仁。
晚上家里高粱米粥,咸鸭蛋,还有炒酱,炸花生米。
罗玉成他们两个光吃粥是吃不饱的。每人吃了两个馒头。
罗玉兰看着他们两个现在都有一米七了,在这个个头普遍偏矮的年代,他们两个真的是高个子的了。
她和唐小雨两个还没有一米六,不过罗玉兰对自己有信心,一定可以长到一米六多的。
要不然也对不起自己吃了这么多好吃的。
这天她没有去卖豆腐,而是上山了,她偷偷的撒上了化肥了,等到开化了就不用施肥了。
干什么都偷偷摸摸的,不过不这样也不行。
等到过了半个月,地里已经开化了。现在还不能种地,还是有点早,要不种子发芽也不行,不过院子里可以种菜了。
“娘,我明天卖完豆腐就留在家里了。”唐小雨还有点不好意思,好吃好喝的在婆家待了一冬,该干活却是要回去。
“嗯,回去吧,帮着你娘多干点活。”
于美英对儿媳妇挺满意的。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第二天,豆腐装车的时候,于美英给儿媳妇带了一筐的萝卜,还有一袋子的玉米,这是家里挑着最好最大的玉米棒子搓的。这样的当种子最好了。
还有花生种也带过去一些,虽然不多,可是种半亩地是没有问题的。其余的都没给带,这样唐小雨都觉得挺不好意思了。
罗玉兰在村里卖豆腐,今天村里就留了一盘子的豆腐,多了也不好卖,谁家也不能天天吃豆腐,吃不起。
不过今年也有找她们家换豆种的。
罗玉成也没有留下吃饭。下午要去送粪的。这活计得抓紧了。还要抓紧攘匀了,家里的粪有不少。也就还剩下一亩地的好地,
山脚下那里有三亩地需要粪。
吃完午饭,睡了半个小时,两个小伙子去套车,这是第一次用马。
这几个月,小马驹已经长成了大马了,膘肥体壮的,老王头有时间就会训练它,现在马上就要春种了,当然要让它适应了。
这匹马挺温顺的,地里还有面泥泞,不过它拉着一车粪,走着挺轻松的,这下王新野和罗玉成两个都兴奋了。
罗玉兰在家里收拾地窖里的菜,就是放在地窖里也会烂的,要把不好的菜帮子都拔扒下来。
“娘,猪你定好了没有?什么时候去抓猪?母羊也快要下羊了。”
“我去问问,应该也快了。”
今年于美英还是定了两头猪,没有多订,老王头也定了两头。家里今年的粮食除了人吃,也就够喂两头猪的。毕竟还有马,羊,鸡鸭。
于美英还是去了李家,“大娘,什么时间可以抓猪?”
“美英来了?屋里坐。”
于美英笑着摇头“大娘我不进去了,就是过来看看小猪。”
“美英啊,你过两天来就行,我也去告诉别人一声,美英,你也别生大娘的气,从我家定小猪的都说你把好的挑走了,告诉我今年一定大家伙一起来。”
于美英理解,“行,大娘你定好了告诉我一声。”
老太太有点不好意思,今年家里还有十头小猪,于美英也不能都要了,有几家去年因为自己让于美英先挑了非常的不满意,今年从别人家定的。
“美英啊。大娘都觉得没脸。”
“不会的,没事的大娘,我能理解的。”
她们就是站在猪圈边看着里面的小猪,都挺好的。
说实在的让于美英挑,她觉得自己也挑不好。
回家告诉闺女这件事,罗玉兰也能理解。
两个小伙子用了三天的时间,两家的粪斗攘到地里,罗家四亩地,王家六亩地,差不多都攘上了。筆趣庫
两人一边干活还说,还是得家里有牲口。
这天他们一家吃饭。“爷爷,咱们什么时候去
定砖?”
“明天去。”老王头真的没有着急,孙媳妇问了,那就明天去。
第二天爷四个赶着马车去定砖。
“爷,还是得弄马车,这驴车太小了。”
“我已经告诉人家给做了。就等着人家给送过来就行了。”
做马车还是真得手艺,一般人还真的做不好,老王头就是没敢自己做。
“爷爷,我们三个该上山去砍房梁了吧?”罗玉成问。
应该是去年秋后去的,可是家里的活计太多,还要填磉,所以就拖到了现在了。
“家里有二十根,我算计着最少也是差九十根,我和木匠打听了。房梁和花架咱们自己弄,他们给打窗户和门。”
“爷爷,我想盖大窗户的房子,不能打了就多放几个窗户,那样屋里亮堂。
玻璃咱们用不起,不过房檐出来多一些,也不会打湿窗户纸的。”
“行。”老王头没有意见的。这是给孙子盖新房,当然要听孙媳妇的了。
砖厂离着这里不近,赶车去用了一个小时才到。
这里已经开工了,看着工人从窑里推出来的青砖就喜欢。
宋海生早就算计好了用多少砖,来这里直接的说出数就行了。
老王头笑呵呵的和砖厂老板商量,最后一百块砖还给便宜一毛钱,还给送过去。
他们要的多,可是大订单了。
半个月以后就可以送了,瓦片也在这里定的,这个不着急。可以等到盖好了房子再去送。
就这么一会,花出去八十七块钱。罗玉兰不心疼,她手里有,现在就等着找到适合的机会弄出来一些。
她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就是用来花的,别等到到时候你花的机会都没有。
老王头还特意的去宋海生家里,告诉他砖已经定好了,让他有时间去一趟家里,这片地砖卸在哪里省劲。
“王叔啊,你家房子盖起来就是咱们这里独一份了。”
“咳,钱都是孩子们自己得来的,留着也没用。花了吧,不够的我这里还有一些。”
唐小雨怒气冲冲的去插门,还往门外吐了一口吐沫,太恶心人了。
快要晚上的时候,老王头他们三个才回家,今天他们爷仨一直在王家剥花生种。
还端回来一碗破了的花生仁。
晚上家里高粱米粥,咸鸭蛋,还有炒酱,炸花生米。
罗玉成他们两个光吃粥是吃不饱的。每人吃了两个馒头。
罗玉兰看着他们两个现在都有一米七了,在这个个头普遍偏矮的年代,他们两个真的是高个子的了。
她和唐小雨两个还没有一米六,不过罗玉兰对自己有信心,一定可以长到一米六多的。
要不然也对不起自己吃了这么多好吃的。
这天她没有去卖豆腐,而是上山了,她偷偷的撒上了化肥了,等到开化了就不用施肥了。
干什么都偷偷摸摸的,不过不这样也不行。
等到过了半个月,地里已经开化了。现在还不能种地,还是有点早,要不种子发芽也不行,不过院子里可以种菜了。
“娘,我明天卖完豆腐就留在家里了。”唐小雨还有点不好意思,好吃好喝的在婆家待了一冬,该干活却是要回去。
“嗯,回去吧,帮着你娘多干点活。”
于美英对儿媳妇挺满意的。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第二天,豆腐装车的时候,于美英给儿媳妇带了一筐的萝卜,还有一袋子的玉米,这是家里挑着最好最大的玉米棒子搓的。这样的当种子最好了。
还有花生种也带过去一些,虽然不多,可是种半亩地是没有问题的。其余的都没给带,这样唐小雨都觉得挺不好意思了。
罗玉兰在村里卖豆腐,今天村里就留了一盘子的豆腐,多了也不好卖,谁家也不能天天吃豆腐,吃不起。
不过今年也有找她们家换豆种的。
罗玉成也没有留下吃饭。下午要去送粪的。这活计得抓紧了。还要抓紧攘匀了,家里的粪有不少。也就还剩下一亩地的好地,
山脚下那里有三亩地需要粪。
吃完午饭,睡了半个小时,两个小伙子去套车,这是第一次用马。
这几个月,小马驹已经长成了大马了,膘肥体壮的,老王头有时间就会训练它,现在马上就要春种了,当然要让它适应了。
这匹马挺温顺的,地里还有面泥泞,不过它拉着一车粪,走着挺轻松的,这下王新野和罗玉成两个都兴奋了。
罗玉兰在家里收拾地窖里的菜,就是放在地窖里也会烂的,要把不好的菜帮子都拔扒下来。
“娘,猪你定好了没有?什么时候去抓猪?母羊也快要下羊了。”
“我去问问,应该也快了。”
今年于美英还是定了两头猪,没有多订,老王头也定了两头。家里今年的粮食除了人吃,也就够喂两头猪的。毕竟还有马,羊,鸡鸭。
于美英还是去了李家,“大娘,什么时间可以抓猪?”
“美英来了?屋里坐。”
于美英笑着摇头“大娘我不进去了,就是过来看看小猪。”
“美英啊,你过两天来就行,我也去告诉别人一声,美英,你也别生大娘的气,从我家定小猪的都说你把好的挑走了,告诉我今年一定大家伙一起来。”
于美英理解,“行,大娘你定好了告诉我一声。”
老太太有点不好意思,今年家里还有十头小猪,于美英也不能都要了,有几家去年因为自己让于美英先挑了非常的不满意,今年从别人家定的。
“美英啊。大娘都觉得没脸。”
“不会的,没事的大娘,我能理解的。”
她们就是站在猪圈边看着里面的小猪,都挺好的。
说实在的让于美英挑,她觉得自己也挑不好。
回家告诉闺女这件事,罗玉兰也能理解。
两个小伙子用了三天的时间,两家的粪斗攘到地里,罗家四亩地,王家六亩地,差不多都攘上了。筆趣庫
两人一边干活还说,还是得家里有牲口。
这天他们一家吃饭。“爷爷,咱们什么时候去
定砖?”
“明天去。”老王头真的没有着急,孙媳妇问了,那就明天去。
第二天爷四个赶着马车去定砖。
“爷,还是得弄马车,这驴车太小了。”
“我已经告诉人家给做了。就等着人家给送过来就行了。”
做马车还是真得手艺,一般人还真的做不好,老王头就是没敢自己做。
“爷爷,我们三个该上山去砍房梁了吧?”罗玉成问。
应该是去年秋后去的,可是家里的活计太多,还要填磉,所以就拖到了现在了。
“家里有二十根,我算计着最少也是差九十根,我和木匠打听了。房梁和花架咱们自己弄,他们给打窗户和门。”
“爷爷,我想盖大窗户的房子,不能打了就多放几个窗户,那样屋里亮堂。
玻璃咱们用不起,不过房檐出来多一些,也不会打湿窗户纸的。”
“行。”老王头没有意见的。这是给孙子盖新房,当然要听孙媳妇的了。
砖厂离着这里不近,赶车去用了一个小时才到。
这里已经开工了,看着工人从窑里推出来的青砖就喜欢。
宋海生早就算计好了用多少砖,来这里直接的说出数就行了。
老王头笑呵呵的和砖厂老板商量,最后一百块砖还给便宜一毛钱,还给送过去。
他们要的多,可是大订单了。
半个月以后就可以送了,瓦片也在这里定的,这个不着急。可以等到盖好了房子再去送。
就这么一会,花出去八十七块钱。罗玉兰不心疼,她手里有,现在就等着找到适合的机会弄出来一些。
她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就是用来花的,别等到到时候你花的机会都没有。
老王头还特意的去宋海生家里,告诉他砖已经定好了,让他有时间去一趟家里,这片地砖卸在哪里省劲。
“王叔啊,你家房子盖起来就是咱们这里独一份了。”
“咳,钱都是孩子们自己得来的,留着也没用。花了吧,不够的我这里还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