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朕还就怕他不搞事(求追订)
长孙的惊呼声传进耳朵里,让李世民的脸色更阴沉了些。
此刻,长孙也顾不得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律令了,一把抄起密信认认真真看起来。
看完信件上的内容之后,温婉的俏脸上也是浮现一抹冷冽。
“这群老家伙,是非要和朝廷死磕到底啊。”长孙的表情有些难看,声音也带着些许冷意。
李世民眉心微蹙,语气低沉:“老家伙们联袂进京,恐怕也是想做最后一搏。”
听出李世民的言外之意,长孙立即咬牙保证:
“二郎尽管与他们争,皇宫之内,一切有妾身操持,妾身可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大家闺秀,妾身也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
长孙表态,李世民脸上的阴沉之色稍缓。
他从长孙手上取过密信,轻轻摇头:“事情未必已经糟糕到这种地步,我能感觉出来,父皇现在应该是没有其他心思了,朕现在担忧的,主要是承乾和青雀。”
李世民说着,顺手将长孙揽进怀里。
也不嫌弃她身上的尘土,单手环住她的腰支,另一只手将密信捏成一团。
长孙顺势靠进李世民怀里,蹙眉问:“二郎是担心他们使人离间咱们的孩儿?”
李世民点点头,神色陡然阴郁下来:“这种事情,他们做得出来,承乾与青雀年纪尚小,始终还差了点明辨是非的能力。”
“他们敢!”
这话一出,长孙顿时拍案而起。
巨大的动静,甚至将李世民都吓了一跳。
长孙转头,与李世民对视,一双眸子里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暴虐之色:
“他们要是敢使这样的阴招,妾身即便拼着这皇后之位不要,也要拉着他们一块儿下地狱。”
长孙现在的样子,很骇人。
李世民还是第二次看见长孙这副面孔。
第一次,是玄武门前夕,长孙着甲持剑,独自一人留在秦王府,保护还未长大的李承乾与李泰。
当时的长孙,也是这副表情。
李世民愣神一瞬,赶忙劝道:“观音婢,事情还没有坏到这种地步,你......”
长孙厉声打断李世民:“二郎,妾身是个妇道人家,不懂那许多弯弯绕绕,妾身只知道,谁敢动我孩儿,妾身就要他们死!”
正所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这句话,放在长孙身上也适用。
几个孩子,就是她的逆鳞,谁也不能触碰,玄武门那一次是如此,这一次也是如此。
李世民沉默了,他能看出来,长孙是真的很生气。
长孙胸膛略微起伏着,继续出声:“二郎,妾身知道你走到现在不容易,但无论如何,妾身都不会容许有人伤害承乾和青雀。”
“朕明白,朕明白的,承乾和青雀儿,也是朕的孩子,朕也不会让他们有什么闪失。”
李世民赶忙起身,拍着长孙的后背给她顺气。
长孙有气疾,情绪一激动,就容易犯病。
他一边替她顺气,一边出声安抚:“朕都明白,观音婢放心,朕不会让他们有离间承乾与青雀的机会的,你难道还不信朕吗?”
长孙的情绪缓和下来,忍不住抬手捂住心口。
方才那一阵的激动,让她的心口有些隐隐作痛。
李世民见状,不由脸色一变:“观音婢,你心口又开始痛了?”
“王德,传太医。”
“不妨事!”
长孙摇头,制止了李世民传太医的命令。
李世民赶紧起身搀扶她坐下,关切道:“还是让太医过来看看吧。”
“老毛病了,太医看了也无用。”长孙仍是拒绝。
家族遗传的气疾,使她从小到大饱受折磨,但她如今早已习惯这种感觉,她很清楚,这是无药可医的绝症。
缓了一阵心悸,她目光死死的盯着李世民,询问道:“二郎,你准备怎么安置咱们的孩儿?”
李世民一愣,旋即若有所思道:“朕的本意是,让承乾与青雀去与太上皇......”
“不行!”
李世民的话音未落,便被长孙急促打断:“皇宫里不安全,而且太上皇......他......”
长孙话说到一半,李世民已经明白她要表达的意思。
一时间,他也有些惊疑不定起来。
长孙斩钉截铁道:“让青雀和承乾去太皇上跟前伺候,绝对不行,至少这段时日,不行。”
李世民抿了抿唇,没有说话,心里也开始思虑起来。
这段日子,虽说李渊和他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但谁也不敢保证,李渊当真会就此认命。
万一李渊认为自己老当益壮,那李承乾和青雀去大安宫,就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
想到此处,他试探着询问道:“那朕把承乾带在身边?”
长孙蹙眉摇头:“承乾是太子,你将他带在身边合乎情理,可青雀呢?”
李世民有些为难:“太庙献俘时,四海诸国的使节都会前来观礼,如今青雀还未开府建衙,朕把他带在身边,不合礼仪,你要看着皇宫,也顾不上他,要不让青雀去辅机府上住一段时日?”
长孙沉默一瞬,仍是摇头:“届时,兄长也定是要为你冲锋陷阵,长孙家几个小辈,不是那些老家伙的对手。”
李世民再次陷入沉默。
他不得不承认,长孙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世家的手段太多,而且防不胜防。
若是长孙无忌能随时照看着李泰,他自然不用担心。
但长孙无忌不在,光凭长孙家几个孩子,只怕不会是世家的对手。
哪怕长孙家老大长孙冲在一众二代里,也算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可比起世家那群诡计多端的老家伙,也还是太稚嫩了。
须知,权力斗争这种事情,绝非是两拨人凑在一起斗斗嘴皮子那么简单。
表面上争的是仁义道德,但私底下,隐藏的是无数阴私手段。
暗杀,分化,离间,还都只是最基础的手段。
李世民沉默着沉默着,脑海里很突兀的浮现出一道吊儿郎当的身影。
陡然间,他表情变得古怪,朝长孙试探着问道:“观音婢,你觉得柴令武那小皮猴子,如何?”
长孙一愣,诧异道:“柴令武?”
李世民点点头,若有所思道:“柴绍,程知节,李绩他们已经启程去了灵州和延州。辅机,玄龄,玄成,温彦博等人届时要上台与世家打擂。
至于萧瑀,王珪之流,也是各有各的心思。如今朝中可用之人,便只剩下一个克明,一个候君集。
但克明病重,候君集还肩负着护卫长安之责,朕思来想去,也就柴令武那皮猴子,对上世家的腌臜手段不容易吃亏。”
长孙眉头紧皱,没有第一时间发表看法。
而是在脑海之中不断回想柴令武的光辉战绩。
只是任凭她怎么想,在她的印象中,柴令武都只不过是个仗着家世横行霸道的纨绔子弟。
当然,她不否认,柴令武在洛阳的时候,的确让世家那些老家伙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
可在她看来,柴令武在洛阳能成事,更多是的还是因为有温彦博坐镇洛阳的缘故。
若只是柴令武一人,他还能如此游刃有余吗?
她不免问出心底担忧:“柴令武这小子的确有一些本事,但这一次来的人,毕竟不是洛阳那群人能比的,他能护住青雀吗?”
李世民摩挲着下巴,沉吟道:“光凭他一人,或许有些吃力,可若是朕再给他找个帮手的话,他要护住青雀乃至于雉奴,可能也并非难事。”
“帮手?”
长孙诧异道:“哪来的帮手,朝中众臣,不是已经......”
李世民摆摆手,制止了长孙的疑问。
长孙有些不明所以,明明刚刚才说过,朝中众臣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立场,现在又说找个帮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李世民神秘一笑,压低声音道:“咱们手上的力量,都有了使出,但承乾手上的力量,也不弱啊。”
“陛下是说,太子三卫?”
长孙眸中泛起异彩。
是啊,她怎么把承乾手上的太子三卫给忽略了?
李世民笑着颔首:“不错,就是太子三卫,依照柴令武那小子的脾性,一旦手上有了兵权,他定然不会坐以待毙,若是让承乾与他联手,只怕该头疼的,就不是你我了。”
“如果是这样的安排......”
长孙陷入了沉思,她需要仔细思量这其中的利弊。
所谓太子三卫,便是护卫太子东宫的卫队。
分别叫做太子亲卫、太子勋卫和太子翊卫。
别看三卫名义上只是护卫东宫的卫队,但三卫的人数可不少,每卫人手都有一千二百人到一千六百人不等,加起来也有四五千人。
此外,太子的直属亲兵其实还有东宫六率,即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六率人马加起来也有一两万人。
只不过如今李承乾还未成人,东宫六率还是十二卫代领,并未在他手上。
不然光凭李承乾手上的兵,都够打一场大仗。
长孙沉吟良久,旋即微微颔首:“柴二郎能力不差,只是他性子跳脱,若是一朝有了兵权,怕是又要搞一些幺蛾子出来。”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摇头道:“你别说,朕还就怕他不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