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风流狂炫折耳根

第170章 我想起高兴的事情

“某省得!”

屈突寿点点头,坐回位置上,心情颇好的举起酒杯,招呼三人饮酒。

柴哲威与何全举杯回应,柴令武则是以热饮代替。

四人推杯换盏间,窗外喧嚣的长安城,也逐渐安静下来。

何全凑在窗外看了一眼,轻声提醒道:“公爷,二位郎君,已经三更时分了。”

“这么晚了吗?”

柴哲威愣神一瞬,想到他明日还要去国子监。

赶忙起身朝屈突寿拱手:“公爷,天色不早了,某明日还要去国子监上学,咱们改日再聚吧。”

屈突寿有些意犹未尽,但也不好强留,起身将三人送下楼。

二月的风,依旧有些凉意,吹散了四人的酒意。

柴令武回头看着已经喝得面红耳赤的屈突寿,交待道:“大兄还是少要在外面露面的好,今日酒也喝了,美人也睡了,差不多也早些回府吧。”

“嗝~”

屈突寿打个酒嗝,指着不远处匆匆赶来的一群人,大笑道:“这不,接为兄的人,来了!”

几人定睛看去,果然看见屈突仲翔正领着人朝这里快速靠近。

屈突寿搭着柴令武的肩膀,询问道:“贤弟,你们怎么回去?”

“走路!”

柴令武淡淡吐出两个字,挣脱屈突寿的臂膀,快步跟上柴哲威与何全。

来接他们的人,也到了。

两拨人就此分别,各自朝着各自的府邸走去。

今夜的长安没有宵禁。

即便大多数百姓已经散去,依旧有不少夜猫子在大街上晃来晃去,更是有不少醉酒之人东倒西歪的躺在各处角落。

大街上,还能看见巡街的武侯敲着梆子维持秩序。

每当发现有醉倒之人,武侯们便熟练上前,将其拖到角落里与其他醉鬼堆放,避免他们被踩死。

街道两侧灯火通明。

柴令武与柴哲威缓缓步行,不时绕开醉倒在路上的人影。

柴令武甚至眼尖的在醉倒的人堆里看见了一些衣衫凌乱大姑娘小媳妇,也是同样的醉得不省人事。

纵然大唐民风开放,没有什么男女大防还要沉塘的说法。

但柴令武大抵也能预料到,她们明天清醒之后,肯定是少不了要吃一顿来自父兄或是家中汉子的马鞭。

“好一场酣畅淋漓的狂欢啊!”

柴令武有些感慨,这种全民狂欢的日子,即便是他两世为人,也鲜少能够见到。

柴哲威放慢脚步,轻笑道:“因为值得!”

“值得?”

柴令武反复咂摸着这两个字,旋即重重点头。

没错,值得!

对于中原汉人来说,突厥人给他们带来的仇恨,早已融进了骨血里。

就好比柴令武前世的汉人与小日子的仇恨。

他毫不怀疑,小日子灭亡时,他前世的同胞,定然也会如今日的唐人那般,彻底陷入狂欢。

所以,的确是值得。

嗯......说起小日子......如今他来了,也就没必再等到白江口之战了。

改日里找个机会,将小日子有银山的消息捅上去,早就为钱发疯的李世民肯定不会放弃一座银山。

打定主意之后,柴令武心里顿时充满了斗志。

那是一座真正的银山,在江户时代那种野人时代,便已创下年产量高达百万两的记录。

李世民吃肉,他喝点汤不过分吧?

对了,还有六诏的铜(云南铜),吕宋的金(印尼金),占城的三季水稻(东南亚稻)......这些东西都是真正好东西。

土豆红薯玉米在美洲,大唐的航海技术不行,无法飘洋过海。

但铜,金,水稻这些好东西,可都在大唐的周边。

以大唐现在的武力,欺负一下那些还住在树上的野猴子,抢夺一下他们无法利用资源,还不是手到擒来?

光是想一想,柴令武就忍不住流哈喇子。

太诱人了,真的太诱人了。

注意到柴令武脸上的贪婪,柴哲威不禁有些诧异:“怎么了,在想什么?”

柴哲威回神,赶忙抬手擦擦嘴角的哈喇子,拨浪鼓似的摇头:“没什么,就是想到了一些高兴的事情。”

“高兴的事情?”

柴哲威挑了挑眉,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问道:“不会是和钱有关吧?”

“嗯?”

柴令武愣住,随即大惊失色:“大兄你会读心术?”

“什么读心术,你眼珠子都快变成孔方兄了!”

柴哲威哈哈一笑,忍不住伸手使劲在柴令武头顶上蹂躏几下,将他的头顶揉成了鸡窝。

柴令武有些幽怨,他就是爱点小钱钱嘛,这也有错?

柴哲威不再多言,柴令武能搞到钱,那是他的本事。

作为兄长,他只会替他开心。

浩浩荡荡的队伍回到国公府,国公府也沉寂下来,整个长安,再次陷入了安静。

......

开心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三天狂欢过后,忙碌的生活再一次成为了百姓的日常。

没法子,日子总是要过的,饭总是要吃的。

大胜的消息,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更像是一次忘情的放纵,但真正的生活,是清粥小菜,是柴米油盐与酱醋。

日子一天天过着,当终南山顶上最后一片雪白消融之时,关中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麦田里的春麦抽出春芽,嫩黄之中夹杂着丝丝碧绿。

蒌蒿,芦芽,河豚,野鸭,共同组成了渭水两岸的奇妙景色。

还有那出城前来野外踏青的美人儿,也成为了这江畔美景的一部份。

柴令武倒躺在战马背上,将关中美景尽收眼底。

不禁大声吟哦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好诗,好诗!”

柴令武话音刚落,一旁的黄元便谄笑着凑上来捧哏:“小郎君这首诗,写得好,写得妙啊。”

“哦?”

柴令武直起身子,正如伯牙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满脸期待地问道:“那你说,这首诗好在何处,妙在何处?”

黄元脸色僵住,一张脸涨得通红。

好半晌,才期期艾艾道:“它好就好在......好在......好在......”

一旁的何全看不下去,接过话头:“它好就好在,是小郎君写的。”

“对对对!”

黄元长舒口气,赶忙小鸡啄米般点头:“小郎君写的诗,能不好吗?”

柴令武嘴角含笑,点头道:“何全兄说得好,好听,爱听,多说点,黄元嘛......先滚一边儿去。”

黄元一脸幽怨的打马离开,顿时引得哄笑声一片。

王胜指着黄元,嘲笑道:“大字不识一箩筐,装什么读书人啊,你懂什么叫诗吗?”

柴令武看向王胜,不紧不慢地问道:“那你说,这首诗好不好?”

“嘎~”

王胜的笑声戛然而止,有些尴尬地挠挠头:“小郎君的诗,自然是顶好的......”

柴令武点点头:“行,那你回去写个五百字读后感,详细说说这诗好在哪里。”

“啊?”

王胜张大嘴巴,难以置信,一张脸肉眼可见丧下来:“可是,可是,属下不识字啊。”

这下,轮到黄元捧腹大笑:“当初公爷送咱们这群老兄弟去认字,你死活不去,真活该啊你......”

“既然你识字,那你写一千字。”柴令武无情地打断黄元的嘲笑。

“......”

“莫法活咧~”

“额死算咧~”

黄元垂足顿胸,一千字,他认识的字加起来都没一千啊。

“小郎君,骊山到了!”关键时候,还是沉稳的何全出面,结束了这场闹剧。

柴令武闻声抬头,高大的骊山轮廓映入眼帘。

是的,柴令武又来祸害骊山了。

嗯......说祸害,其实也不太准确。

因为这一次,他没打算继续薅李世民的温汤监,只是准备在骊山上寻一块风水宝地种花而已。

没错,种花!

如今他在关中的香水买卖已经走入正轨。

各种味道的香水,很是受长安那些贵妇人的喜爱。

出货量大了,光靠季节野花与香料提香,已经无法满足香水市场的份额。

因此,他需要搞一片鲜花基地。

而他找遍整个关中,也没有哪里比骊山更合适种植鲜花。

尤其是骊山上还盛产温泉,可以充分保证他在冬天的时候,也有足够的鲜花可以供应香水作坊。

所以,他又来了。

站在山下打量一阵,柴令武翻身下马,随手将马缰扔给何全。

招呼道:“上山吧!”

“是!”

一行人下马,缓缓顺着前往骊山行宫的山道朝温汤监而去。

同一时间,温汤监内。

主事的老太监正在菜房里精心伺弄着这一季蔬菜。

他一双眸子里满是温情,有锄头,他不用,他就要用他的双手去锄草,去松土。

因为对他来说,这些蔬菜,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

他亲眼见证了这些蔬菜从播种,到出苗,再长到亭亭玉立。

这些菜,每一颗,都倾注了他百分之百的心血。

“砰~”

突然,一名小太监撞开温室木门,跌跌撞撞朝他跑来。

惊慌大喊:“老祖宗,不好啦,那个......那个,又......又来啦。”

老太监神色不悦,起身斥责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要是弄坏了这些菜,咱家送你去见祖宗,好好说,到底谁来了?”

“就是,就是......”

小太监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话音刚起,一道俊朗的身影已经大摇大摆的走进温室,身后还跟着一大票凶神恶煞的部曲。

老太监大惊失色:“小祖宗,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