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突然又不想退了

腊月二十九,圣宫内团锦簇,完全不似冬天。

太子乘坐专车入宫。

即将十八岁的太子贾本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在后排的是六十多岁的王夫人和差不多年纪的贾政。

贾政看着宫外本不应该在冬天盛开的朵,不禁有些惊奇。

“听说圣宫百草宫内繁锦簇,即使是寒冬时节也有芬芳盛开,原来都是真的。”

贾政轻抚着胡须,露出感慨之色。

自从远离朝堂之后,贾政还是留起了胡须和长发,恢复了古典之美。

虽然短发无须早已经是朝廷上下的主流了,但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改。

贾蓉对此很宽容,完全不管这种事情,更严厉训斥了那些非要全体剃头剃须,没事搞扩大化的傻逼。

虽然各地宗室都剃发剃须,就连一些皇室宗女也都留起了清爽的短发,但是相信以后他们的后人肯定会继续留长发自认皇室正统的。

贾蓉就是狠狠注入正能量!

六十多岁的王夫人已经不怕贾蓉的正能量了。

“过完年圣上也该三十有五了,皇后娘娘比圣上大四岁,到了正月就是三十有九了。”

王夫人的话说完后,太子贾本说:“外祖母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给母亲的礼物,相信母亲肯定会喜欢!”

贾政和王夫人都点了点头。

两人都没有说她们真正担心的事情。

快四十岁的贾元春已经开始失宠了,不管是二儿子贾术被流放,还是去年一年的拮据状况都说明了这一点。

如今圣皇贾蓉正值壮年,又保养的如年轻时候一样,再当二十年圣皇都绰绰有余。

也许是察觉到了这一点,自从上半年贾元春一系被打压后,后宫那些女人就再也没有能力干涉朝政。

同时前些阵子内务府库银失窃,也把一些贾家人撤掉,换成了新入职的公务员。

贾蓉又制定了更严格的检查制度,圣宫附近二十四小时有人巡逻。

后宫的影响力被压制到了最低,对朝堂再也没有影响力了。

没有后宫的支持,皇子公主们能依靠的就只有贾蓉的宠爱。

贾蓉偏偏对亲生的子女没什么感情。

别看贾兰惨,实际上贾蓉对贾兰比对其余儿女好了一点点。

三人很快进入了圣宫。

圣宫有内宫和外宫,外宫为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群,内宫则是后方一个大型的正方形区域。

一般人无法进入内宫,贾政和太子不算是外人,但也只有类似过年请安这种时候才能进入内宫。

即使是如此,见面的地点也没有选择平常住的地方。

这一次依旧是在外宫见面,而且前来的不光是贾政和太子。

当车子停在了百凤厅。

百凤厅不是内宫建筑,是外宫用来举办宴会的中型宴会厅,能够同时容纳千人左右。

在一些重要日子里,朝中三品以上大员和公侯伯爵会带着妻子和儿女过来参加宴会,与其余人叙叙旧。

既是年轻人认识的场合,也是大员们互相认识的场合。

这里类似宴会厅,但是没有跳舞的地方,也没有那么多坐位,大部分人都是站着吃饭喝酒闲聊,同时除了上厕所外不能随便离开。

太子进来后,很快有人过来打招呼。

“太子殿下。”薛科前来行礼打招呼,他的身边站着一个书香气息打扮的女人,以及一个七岁的女儿。

妻子是贾蓉从被抄家的大官女儿里挑选的,贾蓉其实很乐意解决手下人的婚配问题,有点想当月老瞎指挥的意思。

好在介绍的都不错。

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也被赏赐给了薛蝌,不过妾室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活动。

莺儿是和外面护卫眉来眼去被发配出去的,薛蝌虽然接了,但只是看在薛宝钗的面子上照顾了一些,生了孩子后就不管了。

太子对着薛蝌点头,“锦田侯不必多礼。”

薛蝌如今不是白身,跟随贾蓉十多年,早已经封了侯爵。

在贾蓉一众亲戚里,算是混得最好的了。

在外人看来贾宝玉是自己不成器非要搞事情,贾琏一开始就不清白,薛蟠是运气不好被刺客杀了,不然也战功封侯了。

贾蓉不算贾家人,薛家在薛蝌的带领下,已经开始管控了各地的银行商行,以及海洋贸易。

即使如此,和薛宝钗还有薛宝琴也没有太大关系。

薛蝌只能给贾蓉送礼物孝敬,单独给亲妹妹送礼物都不行,必须要一起送了才符合规矩。

有贾蓉在,哪里轮到他给妹妹送吃的喝的

薛蝌正是因为了解宫里的事情和规矩,所以和自己妹妹和外甥都保持了距离。

对太子同样如此。

薛蝌所代表的薛家人,不愿意和太子走得太近。

走得近了,太子就会要钱……

在简单的寒暄后,薛蝌就走了,其余人则是各做各的事情。

很快又有人过来和太子打招呼。

“太子、国丈!”一个长得漂亮的美妇带着一个年轻少女过来打招呼。

太子和贾政都不认识这个女人。

太子客气说:“夫人是”

附近站着的宫女介绍说:“这位是高丽王之妻韩夫人,旁边是韩夫人的妹妹韩湘君。”

太子迅速高兴说:“原来是高丽王之妻。”

太子正高兴的时候,旁边一个老妇人很快过来。

“见过太子,臣妾乃是高丽王之母,我这儿媳不守规矩,太子勿怪。”

老妇人用警告的眼神看了一眼韩夫人姐妹。

两姐妹迅速退下,不敢再看太子。

王夫人看场面有些尴尬,迅速上前搭话,给太子解了围。

贾政很快带着太子去和左相搭话,互相叙旧了一番,然后又去见工部尚书夫妇。

左右丞相拿着酒杯站在一起闲聊。

“高丽王看来不是运气好。”

“嗯。”

高丽王被封王纯属意外,他是远来五军都督之子,因为有人举报这人剽窃别人的军事理论写书,贾蓉知道后就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带着三千人去打高丽叛乱。

结果打赢了,结果真就直接封了王。

开疆拓土封王并不是玩笑,打西班牙是几个功臣不想当海外王,一大群手下也不想背井离乡无法回家,所以宁愿要老家的伯爵侯爵,也不要外国的王爵。

其余打扶桑天竺也都按照承诺封王了,打一些小地方没封王是功劳不够,或者占领的都是一些化外之地,没有任何统治价值。

因为统治需要,负责镇压和建设高丽的高丽王无法回国,就让留守的妻子代为参加宴会,以及向圣皇表示感激。

韩夫人过来和太子打招呼没有错,但是高丽王的母亲认为这不守妇道。

不管是儿媳韩夫人还是韩夫人的妹妹,都应该在贾蓉胯下接受改造,学习宫廷规矩,而不是去认识什么太子。

圣朝诸王效忠的都是圣皇,不是太子。

如果朝廷大臣和诸王都和太子走得近,那就证明圣皇老了,大家都在押注太子,站在太子那边,不再以老人家的话为主。

太子着急登基是大忌!

胡乱站位也是作死的行为。

几个朝廷重臣和太子都是客套的应付,都没有多说。

场中不少贵妇人见状,也都不再和太子接触。

不满十八岁的太子还是太稚嫩了,而且长得也不好看。

尤其是当外表二十三四岁的贾蓉到来之后,对比就更加明显了。

“参见圣上!圣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人都跪地行礼,包括太子。

太子今天敢站着,明天就有人提议废太子了。

贾蓉带着圣仁和圣宫两位皇后进场,对着众人微笑说:“平身,诸位都是有功之人,不必多礼。”

众人都感谢道:“谢圣上!”

贾蓉很快入座,左右各坐着两位皇后。

贾元春年纪大一些,比贾蓉大四岁,是原配夫人。

而接盘的圣仁皇后反倒是比贾蓉小五岁,还不到三十岁。

以前贾蓉给她跪了几次,这些年就喜欢站着让跪着的她干活。

在公众面前,贾蓉还是给了面子,三人坐在三个椅子上,没有那么随意。

“太子年纪也不小了,你的婚事自己决定就行,朕的妻子也都是自己选的,让朕看看你是否有选择良配的眼光。”

太子听到后,迅速恭敬地:“谢父皇!”

贾蓉微笑说:“都快十八岁的人了,再找你母亲要钱也说不过去,以后金陵和徽州的煤矿生意交给你,除了供给国企和朝臣的那份之外,其余你自己经营,年纪大了,也学学如何赚钱。”

太子现在非常缺钱,听到后没有忍住心中的高兴,更加急切地喊道:“谢父皇!!儿臣一定好好经营!!”

贾蓉登基之后为了欣欣向荣,就让各地开始植树造林。

说是保护环境,大家都不理解。

但是说造祥瑞,大家就懂了。

家家户户的燃料被煤球取代,现在也不需要到处去砍木头,京城外面的路上早就长出了不少枝繁叶茂的大树。

煤矿生意一直都是很赚钱的生意。

煤、铁、盐、布、烟、军火这些都是国营,也都上缴巨额利润进入国库。

贾蓉打算将煤铁私营,这样产量会迅速提高,解决劳动力安置和庞大的产出需求。

很多钱就算是自己儿子不挣,别人的儿子也会挣。

金字塔结构就是那样。

那么大的一个蛋糕,不可能守住一辈子,别人该吃就会吃。

贾蓉也懒得管那么多,让自己儿子去管理,总比让贪官的儿子管理好。

掌握一省之地煤矿生意的太子,直接就可以成为全国级别的富豪,这就是权力的力量。

所谓的民间首富在这种权力面前就像是一个小虾米。

众人都知道贾蓉不贪恋权力,如今已经有培养太子的打算了。

也许早就开始培养了,只是没有一般人想的那么着急,直接当储君培养。

如今只是从县令做起,再加上要去开疆拓土的传闻,明显是很重视太子。

贾元春坐在一边,脸上也露出轻松又安心的微笑。

太子自己有钱的话,贾元春这边的负担也少了。

此时贾元春忽然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不理解身边这位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丈夫。

他明明那么爱自己,为自己等了三年又三年,这些年也一直都对自己宠爱有加,甚至是去年这个时候还为他又生了一个孩子。

对儿子严格一些,也是不想他们走贾宝玉的老路子。

毕竟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就像是自己哥哥贾珠一样,肯定要严格教育才对。

贾元春后悔自己做的少了,仔细想想,这些年基本上没有为贾蓉做过什么事情。

没有为贾蓉推荐过几个美女,就连几个妹妹入门的事情,当年也是不情不愿的松口,以至于现在贾迎春和自己关系很不好,这几年一直都不想和自己亲近。

治国帮不上忙,治家没有什么需要,管教儿子也没教好,仔细想想……

贾元春真的想了一下后,发现自己没有被废掉,全都是贾蓉看在了多年的夫妻情分上开了恩。

这次的宴会毕竟不是给太子开的,很快其余人也陆续过来见礼。

贾蓉看向贾政和王夫人。

“如今工部已经造出了飞机,前往天竺也就十多个小时,只是飞机目前还不稳定,万一出了事情总归是不好。”

“从京城到天竺坐船也就半个月,等明年春江水化之后,你们夫妇替朕去看望天竺王,朕会提前和他说一声。”

贾政和王夫人迅速道谢:“谢圣上!!”

贾宝玉犯了事情不能回来,此番贾蓉肯让贾政和王夫人去天竺公费看望儿子,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在贾政和王夫人推到一边后,陆续有人带着妻子女儿过来见驾。

有的是刚回来的京官,也有今年立功的功勋。

很快到了高丽王的母亲和妻子姐妹。

贾蓉随意说:“高丽王刚刚坐镇高丽,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朕免除高丽之地三年赋税和进贡,让他安心替朕教化一地之民,知道感恩就行了。”

高丽王母亲磕头跪谢,“谢圣上隆恩!”

贾蓉又笑着说:“你教子有方,朕和你丈夫也同朝为官相识一场,高丽那地方穷山恶水多刁民,你去了怕是水土不服,又无认识的人闲聊,去了怕是闷出病来,以后就在京城养老便是,按照王妃品格领取俸禄和福利。”

高丽王母亲更加感动了,“谢圣上隆恩!老身感激圣上大恩大德!”

贾蓉笑道:“正好南方送来了几方上好的棺木,其余王妃早就准备了,也不需要朕关心,你儿子在高丽也准备不好什么东西,朕送你一副棺材,以后寿终正寝后去了另外世界也有个上好的家,继续享荣华富贵。”

年纪大的老人都会提前准备棺材,把棺材看成是身后事来准备。

因为提前准备棺材,也就不避讳死亡的到来了,老人家和儿女都能坦然面对。

死无葬身之地肯定是诅咒骂人的话,一个上好的棺材绝对是儿女最好的孝敬。

贾蓉钦赐棺材这种事情,在附近许多老太太看来是无上的荣耀,幸福的要死了一样。

等宴会散会后,给了好处的贾蓉就和两个皇后还有韩夫人姐妹一起回宫。

了钱,当然要收好处了,在那老太太和宴会里一群老太太滔滔不绝夸赞圣皇隆恩的时候,圣皇也对着她儿媳滔滔不绝。

高丽王肯定是知道这种事情的,但是他只会感恩,不然就是不忠不孝。

妻子要是和普通人私通,谁都会勃然大怒。

但要是和圣皇明通,那就当夫妻齐心为圣皇效忠了。

臣子和臣妾,本来就是一回事。

而且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几个王爷都是如此,满朝文武也都默契的不提这个事情。

就算是说了的话,也只会夸识大体,有贵气。

不想这样做可以拒绝封王,圣皇又不对伯爵公爵动手。

也可以不送女儿和妻子进宫,贾蓉从来没要求大臣一定送,都是自愿的。

又过了几天,贾蓉玩女人玩腻了,又发现好多大臣为了让儿子参军,送了好多女人过来。

“每年只允许十个女人进宫!蜀王、辽王、东海王、东瀛王、镇西王、天竺王各送一人即可!”

贾蓉忽然又觉得当皇帝很舒服了,暂时没有了退位让贤的想法。

“非世袭三代以上功勋贵族者,不得送女入宫!包括官宦之家!非三代为官者,不得送女进宫!”

“凡服侍朕的贵族之女、官家之女、可私营炼铁厂一处,每年上税五分之一即可!”

“凡民间选秀入宫之女,若为宫女可得银千两!”

“凡为朕生儿育女者,不论出身,其家族可得煤矿一座。”

贾蓉很快开始大放水,让利于女。

此令一出,全国哗然!

民间再也没有人溺死女婴了,也不重男轻女了,全国女性地位猛然提高了一大截。

长得丑的还是没啥变化,主要是长的漂亮的女孩子更加受宠了。

又过了几天,正月还没有过去,贾兰就因为床事无度死在了屋子里,光着身子死在了冰冷的清晨。

屋子里都是不堪入目的禁书,经过贾蓉诊断是龙虎之药吃多了,因为怕人说不能孩子就努力过度,死在了小厮身上,甚至是双手用力勒死了小厮。

李纨又悲痛又羞愧,很快就低调的草草下葬了。

贾蓉当天晚上……就在天香宫给穿着孝服的李纨举办了一场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到的欢迎会,和尤二姐尤三姐还有秦可卿等人一起帮她冲淡了悲伤。

李纨的事情是小事情,尽管贾蓉和李纨再三保证绝对不会让人泄露出去,但朝廷上下还是知道了贾兰堕落而死的事情。

荣国府的风评都差了十多年了,贾元春恨不得把荣国府炸了,不想再和荣国府有半点关系。

受贾兰影响,太子很快被打发回去继续当县令了。

出征的事情暂时搁置,贾兰一个人坏了全京城文武百官的好事情,恨得不少想要建功立业的年轻人去他坟头尿尿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