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大总裁丹阳富
第三百零二章 前朝结束了
堂兄一死,就表明老皇帝一家基本死绝了,昭阳放心了,再也没有了心腹大患。
那些老皇帝的女儿,也是早早就婚配了的,也不用她特别关心了。尽管有些堂姐和驸马也在京城居住,明没有和老皇帝一起跑去西双郡,可他们的田地都被没收了,大多数经商。
他们不来皇宫,昭阳也不想搭理他们,就这样相安无事。
西双郡实在是很远,老皇帝带出去的兵将还有十分之一二,昭阳女皇也不想要他们。
那些大臣们没有人给俸禄了,连一点盼头都没有了,有当官癖好的,没有了皇帝你还当什么官,想回来也怕昭阳女皇治他们叛乱的罪,京城就别想回来了。
兵将没有了人给开军饷,又没有了前途,堂兄这个太子一死,估计他们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的。
如果他们不去占山为王,或者另立一个皇帝出来,昭阳也懒得管他们,就看着那些兵将接下来怎么办吧。
昭阳看老皇帝的时代,到了现在就算过去了,就把他的时代叫做前朝吧,其实,叫前朝挺确切的。
接下来,就是收复那些四郡以外的地盘了,估计要忙一阵。
那些地盘,估计也好收回,郡守此前是听命老皇帝的,现在老皇帝和太子都毙命了,谁还缺心眼儿的抱着牌位不放呢?如果不赶紧的归了昭阳女皇,还要等着人家发兵攻打吗!
没有悬念的,那些郡守们都来归附了。昭阳也不想追究他们以前的过错,就照单全收了。至于应该减免的赋税,也比照园圃郡减免。
金冀不忘那个颜宇方,就和昭阳说了颜宇方的事情。
昭阳知道这个颜宇方是颜妃的弟弟,脑瓜是有的,曾经耍的她堂兄(太子)团团转。就让人在颜妃那里把他找来了,把他封了个殿前检点的六品官,让他专门管理群臣的言行。
实际上,就是让他专门针对大堂兄收买的几个官员,他们得了贿赂以后吃里扒外,可不能就此忘记了。以后抓到了他们的小辫子,必须开掉了。
昭阳的意思是看彦宇方的忠诚度,如果是有真才实学的,以后会重用他。
这时候,颜宇方给金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朝中官员接受了太子贿赂的人名名单。那些人是六个,就是前几天联名给昭阳上奏折的,写着他们一共接受贿赂的总数目是一万六千金币。
昭阳大怒:“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拿着我给的俸禄,暗中却算计我的皇位,立即按照名单捉拿了……”
六人被捉拿,当然不承认了,他们还在呼喊冤枉,颜宇方出现了,把他们和太子勾结的事情说了出来。
“你们接受了贿赂,有的是三千金币,有的两千金币,我这里有个名单。你们就为了把太子接进宫让女皇陛下作难的。接下来,女皇受不了尴尬就退位把皇位给了太子了。”
“太子答应你们了,到时候他当上了皇帝后,给他们每人官升一级,太子还有每个人两千金币的谢礼给你们,是不是这么回事?”
六人狡辩也没有用,随后就从他们的府上搜出了金币和书信,还有太子的承诺书。
昭阳没有想到他们比猜测的还恶劣,这次可就下狠心了,如果这次放过了他们,早晚又是祸胎。
这些人被定位为颠覆皇家的重罪,撤职全部打入死牢等待问斩,府邸和财产全部抄没,府邸收归国有,他们的家人都被净身出户赶走出府。
他们的后代子孙,连着三代都不录用进朝为官,或者是不能担当军方将领。
这样做,也是为了警示那些想颠覆皇家的人,让他们看看,昭阳女皇可不是好糊弄的,想在背后使用小动作,就得接受这样的结果。
此后,她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了,还打算把颜宇方当成了心腹加以重用。
那些在西双郡的太子的人马,据说还有八百多,金冀主张把他们都抓来,领头的几个大臣和将领砍头。下面的铁杆保皇派也变成奴隶,他们的家人也送去西南边关做苦力。
昭阳不同意:“我们派兵去抓他们,又得出动两三千人,就属于劳民伤财了。”
“再说,我们的人出去了并非是游山玩水,短兵相接的战斗必定会出现死伤和失踪。那些都是铁杆保皇派了,很多是兵痞,也不一定都抓得到,总会有漏网躲起来的。”
“八百人里面还有几个大臣和家眷,还有元帅和大小将军,还有那次雨夜失火的时候没有死的幸存者,还有当时在衙门外面巡逻的兵将,怎么也有个几十个吧。”
“我皇兄两万金币,行贿了一万六千金币,他们不是还有四千金币吗?”
“我就派个大臣去宣旨,告诉他们,那些金币我不要了,就当给他们回家的路费和以后的遣散费了。让他们均分了以后各自回家。大臣宣旨完毕后即刻回返,不指导不参与他们分钱……”
“哦,四千金币八百人,平分的话每人五个,当大臣的,将官的,过去都是趾高气扬的,那个愿意拿这么一点点啊,不当场打起来才怪?”
“我要的就是让他们自己打起来,只有打起来了,他们才分崩离析,都不用咱们动手!”
大臣们知道了这事,都夸奖昭阳女皇又成熟了,治国的本事,玩人的手段升级了。四千金币不要了,让他们去争夺,人为给他们个内讧的引子,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
果然,老皇帝剩下的这些人,就因为这些钱打起来了。
有的说:“当初我们几十人去骗大德国的半自动步枪,先帝就承诺如果成功骗到了手,就奖赏给我们每人五个金币,那时候先帝也没有太多的钱,只是给了我们每人两个,还差三个呢?”
“是啊,我们现在还有五十多人,每人三个,先给到我们手里!”
另一个将军说:“胡扯,你们那是陈年旧账了,先帝欠了我们半年的俸禄,我也不多要,就一百个金币了。我和我兄弟们把这些金币分了还不够呢。”
大臣们还有四五个,他们也不干:“都住口,我们也半年多没有发放俸禄了,这些金币还不够我们分得,你们谁也休想动……”
就因为这些金币,他们打的昏天黑地,大臣在混乱中死了两个,小兵子在混乱中死伤了十多个。那个将军武艺差劲,反而被手下杀死了……。
白巾国现在安定了,马佳让基地兵工厂又生产了两千支半自动步枪,给昭阳送去了六百支。
这些是没有膛线的,这也不是问题,因为膛线机已经能用了,一旦这些武器需要升级,那就把有膛线的枪管运过去,枪管只需要一换,半自动就脱胎换骨了。
因为白巾国西方的天桐国,在哪次挫败了昭阳她皇大爷的抢劫以后,觉得白巾国人的战力也不过如此。你强硬了,白巾国人就服软了。通过这次的事件,窥探到了白巾国人的弱点。
他们又听说,辅助白巾国昭阳女皇的大德国军队,现在已经撤退回国了,武器也带回去了。
他们看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立即发兵夺得了西双郡的半个郡,并不断蚕食。昭阳对着马佳告急,想接着寻求大德国支援武器。
这个是马佳必须管的,白巾国安定,有助于大德国的安定,不就是需要武器吗?给!
白巾国在得到了六百支步枪的基础上,马佳又追加了五百支,开始大规模反攻天桐国。
白巾国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打仗方面曾经得到过大德国人的真传,时间不长,就收复了全部的失地,还夺了天桐国的一个半郡府。
天桐国损兵折将,还丢了一个半郡府,过去犬牙交错的国境线,被白巾国人为拉直了边境线。
他们也生气,可武器不如人,人家不和你拼武艺,你又能怎么样。
马佳得到了东洲军急报,关外的黑水国又在蠢蠢欲动了,黑水国和大德国因为领土纷争,始终是大德国的宿敌。马佳让基地调拨六百支没有膛线的半自动过去,加强黑水关防务。
东洲军老营其实已经派人来了,就等着接收女皇赐予的武器的。
他们领到了武器弹药,立即装了两条船回返。
可是,两条船在过了平原郡以后,马上就要到黑水郡的时候,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虽然黑水郡和基地撒出了人马去调查,可船没影了,武器也没影了,人也没影了。
后来,两方人马一无所获,也就停止了调查。
马佳认为,丢了武器虽然是大事,但以现在落后的刑侦手段,找不到了也没有能有什么办法?再说了,那些步枪是没有膛线的,其实也不太重要。
只是那些枪,效仿了买来的步枪,都是有编号的,如果在那里出现了,看号码就知道出处。
丢了六百支步枪,就得又补给了六百支,这次运输的小心谨慎才平安送到了。
这件事关乎到武器外流,是她最关心的,心情反映在了脸上。这些外出南詹国的人平安回来了,现在还不能说这事,免得消息扩散引起人们恐慌。
那些老皇帝的女儿,也是早早就婚配了的,也不用她特别关心了。尽管有些堂姐和驸马也在京城居住,明没有和老皇帝一起跑去西双郡,可他们的田地都被没收了,大多数经商。
他们不来皇宫,昭阳也不想搭理他们,就这样相安无事。
西双郡实在是很远,老皇帝带出去的兵将还有十分之一二,昭阳女皇也不想要他们。
那些大臣们没有人给俸禄了,连一点盼头都没有了,有当官癖好的,没有了皇帝你还当什么官,想回来也怕昭阳女皇治他们叛乱的罪,京城就别想回来了。
兵将没有了人给开军饷,又没有了前途,堂兄这个太子一死,估计他们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的。
如果他们不去占山为王,或者另立一个皇帝出来,昭阳也懒得管他们,就看着那些兵将接下来怎么办吧。
昭阳看老皇帝的时代,到了现在就算过去了,就把他的时代叫做前朝吧,其实,叫前朝挺确切的。
接下来,就是收复那些四郡以外的地盘了,估计要忙一阵。
那些地盘,估计也好收回,郡守此前是听命老皇帝的,现在老皇帝和太子都毙命了,谁还缺心眼儿的抱着牌位不放呢?如果不赶紧的归了昭阳女皇,还要等着人家发兵攻打吗!
没有悬念的,那些郡守们都来归附了。昭阳也不想追究他们以前的过错,就照单全收了。至于应该减免的赋税,也比照园圃郡减免。
金冀不忘那个颜宇方,就和昭阳说了颜宇方的事情。
昭阳知道这个颜宇方是颜妃的弟弟,脑瓜是有的,曾经耍的她堂兄(太子)团团转。就让人在颜妃那里把他找来了,把他封了个殿前检点的六品官,让他专门管理群臣的言行。
实际上,就是让他专门针对大堂兄收买的几个官员,他们得了贿赂以后吃里扒外,可不能就此忘记了。以后抓到了他们的小辫子,必须开掉了。
昭阳的意思是看彦宇方的忠诚度,如果是有真才实学的,以后会重用他。
这时候,颜宇方给金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朝中官员接受了太子贿赂的人名名单。那些人是六个,就是前几天联名给昭阳上奏折的,写着他们一共接受贿赂的总数目是一万六千金币。
昭阳大怒:“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拿着我给的俸禄,暗中却算计我的皇位,立即按照名单捉拿了……”
六人被捉拿,当然不承认了,他们还在呼喊冤枉,颜宇方出现了,把他们和太子勾结的事情说了出来。
“你们接受了贿赂,有的是三千金币,有的两千金币,我这里有个名单。你们就为了把太子接进宫让女皇陛下作难的。接下来,女皇受不了尴尬就退位把皇位给了太子了。”
“太子答应你们了,到时候他当上了皇帝后,给他们每人官升一级,太子还有每个人两千金币的谢礼给你们,是不是这么回事?”
六人狡辩也没有用,随后就从他们的府上搜出了金币和书信,还有太子的承诺书。
昭阳没有想到他们比猜测的还恶劣,这次可就下狠心了,如果这次放过了他们,早晚又是祸胎。
这些人被定位为颠覆皇家的重罪,撤职全部打入死牢等待问斩,府邸和财产全部抄没,府邸收归国有,他们的家人都被净身出户赶走出府。
他们的后代子孙,连着三代都不录用进朝为官,或者是不能担当军方将领。
这样做,也是为了警示那些想颠覆皇家的人,让他们看看,昭阳女皇可不是好糊弄的,想在背后使用小动作,就得接受这样的结果。
此后,她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了,还打算把颜宇方当成了心腹加以重用。
那些在西双郡的太子的人马,据说还有八百多,金冀主张把他们都抓来,领头的几个大臣和将领砍头。下面的铁杆保皇派也变成奴隶,他们的家人也送去西南边关做苦力。
昭阳不同意:“我们派兵去抓他们,又得出动两三千人,就属于劳民伤财了。”
“再说,我们的人出去了并非是游山玩水,短兵相接的战斗必定会出现死伤和失踪。那些都是铁杆保皇派了,很多是兵痞,也不一定都抓得到,总会有漏网躲起来的。”
“八百人里面还有几个大臣和家眷,还有元帅和大小将军,还有那次雨夜失火的时候没有死的幸存者,还有当时在衙门外面巡逻的兵将,怎么也有个几十个吧。”
“我皇兄两万金币,行贿了一万六千金币,他们不是还有四千金币吗?”
“我就派个大臣去宣旨,告诉他们,那些金币我不要了,就当给他们回家的路费和以后的遣散费了。让他们均分了以后各自回家。大臣宣旨完毕后即刻回返,不指导不参与他们分钱……”
“哦,四千金币八百人,平分的话每人五个,当大臣的,将官的,过去都是趾高气扬的,那个愿意拿这么一点点啊,不当场打起来才怪?”
“我要的就是让他们自己打起来,只有打起来了,他们才分崩离析,都不用咱们动手!”
大臣们知道了这事,都夸奖昭阳女皇又成熟了,治国的本事,玩人的手段升级了。四千金币不要了,让他们去争夺,人为给他们个内讧的引子,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
果然,老皇帝剩下的这些人,就因为这些钱打起来了。
有的说:“当初我们几十人去骗大德国的半自动步枪,先帝就承诺如果成功骗到了手,就奖赏给我们每人五个金币,那时候先帝也没有太多的钱,只是给了我们每人两个,还差三个呢?”
“是啊,我们现在还有五十多人,每人三个,先给到我们手里!”
另一个将军说:“胡扯,你们那是陈年旧账了,先帝欠了我们半年的俸禄,我也不多要,就一百个金币了。我和我兄弟们把这些金币分了还不够呢。”
大臣们还有四五个,他们也不干:“都住口,我们也半年多没有发放俸禄了,这些金币还不够我们分得,你们谁也休想动……”
就因为这些金币,他们打的昏天黑地,大臣在混乱中死了两个,小兵子在混乱中死伤了十多个。那个将军武艺差劲,反而被手下杀死了……。
白巾国现在安定了,马佳让基地兵工厂又生产了两千支半自动步枪,给昭阳送去了六百支。
这些是没有膛线的,这也不是问题,因为膛线机已经能用了,一旦这些武器需要升级,那就把有膛线的枪管运过去,枪管只需要一换,半自动就脱胎换骨了。
因为白巾国西方的天桐国,在哪次挫败了昭阳她皇大爷的抢劫以后,觉得白巾国人的战力也不过如此。你强硬了,白巾国人就服软了。通过这次的事件,窥探到了白巾国人的弱点。
他们又听说,辅助白巾国昭阳女皇的大德国军队,现在已经撤退回国了,武器也带回去了。
他们看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立即发兵夺得了西双郡的半个郡,并不断蚕食。昭阳对着马佳告急,想接着寻求大德国支援武器。
这个是马佳必须管的,白巾国安定,有助于大德国的安定,不就是需要武器吗?给!
白巾国在得到了六百支步枪的基础上,马佳又追加了五百支,开始大规模反攻天桐国。
白巾国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打仗方面曾经得到过大德国人的真传,时间不长,就收复了全部的失地,还夺了天桐国的一个半郡府。
天桐国损兵折将,还丢了一个半郡府,过去犬牙交错的国境线,被白巾国人为拉直了边境线。
他们也生气,可武器不如人,人家不和你拼武艺,你又能怎么样。
马佳得到了东洲军急报,关外的黑水国又在蠢蠢欲动了,黑水国和大德国因为领土纷争,始终是大德国的宿敌。马佳让基地调拨六百支没有膛线的半自动过去,加强黑水关防务。
东洲军老营其实已经派人来了,就等着接收女皇赐予的武器的。
他们领到了武器弹药,立即装了两条船回返。
可是,两条船在过了平原郡以后,马上就要到黑水郡的时候,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虽然黑水郡和基地撒出了人马去调查,可船没影了,武器也没影了,人也没影了。
后来,两方人马一无所获,也就停止了调查。
马佳认为,丢了武器虽然是大事,但以现在落后的刑侦手段,找不到了也没有能有什么办法?再说了,那些步枪是没有膛线的,其实也不太重要。
只是那些枪,效仿了买来的步枪,都是有编号的,如果在那里出现了,看号码就知道出处。
丢了六百支步枪,就得又补给了六百支,这次运输的小心谨慎才平安送到了。
这件事关乎到武器外流,是她最关心的,心情反映在了脸上。这些外出南詹国的人平安回来了,现在还不能说这事,免得消息扩散引起人们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