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收复云南之战(一)

隆武元年五月十二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张无忌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着下方整装待发的大军,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的将领们,最终落在了汤和、李文忠和蓝玉三人身上。

“汤和将军!”张无忌高声喊道,声音在城楼上回荡。

汤和应声而出,他身披重甲,威风凛凛地走到张无忌面前,抱拳施礼。

“汤和,朕封你为征南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四川,攻打明玉珍为首的大夏伪政权。”张无忌郑重地说道。

汤和单膝跪地,领命道:“陛下放心,末将定当不辱使命,剿灭伪政权,纳入大明版图!”

张无忌满意地点点头,接着看向李文忠,“李文忠将军,朕封你为左副将军,协助汤和将军作战。”

李文忠也跪地领命,“末将必竭尽所能,辅佐汤和将军,为陛下建功立业!”

最后,张无忌的目光落在了蓝玉身上,“蓝玉将军,朕封你为右将军,与汤和、李文忠一同出征。”

蓝玉跪地谢恩,“陛下,末将定当奋勇杀敌,不负陛下所托!”

张无忌大手一挥,“出发吧!愿诸位将军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张无忌的一声令下,十五万大军如滚滚洪流一般,浩浩荡荡地向着四川进发。

同时,在四川的明玉珍也在积极备战。

他趁着元廷和明军作战的时机,从家乡随县起兵,收拢周围的流氓无赖,迅速拉起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

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果敢的决策,明玉珍带领着这支队伍由巫峡引兵入四川,一路势如破竹。

几年下来,明玉珍在四川境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赋税,建立各项制度,使得他的统治区域内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他的兵力也在不断扩充,此时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然而,明玉珍并不满足于仅仅占据四川一隅,他的野心愈发膨胀。

于是,他决定扩充自己的地盘,将目光投向了重庆。

没过多久,明玉珍就率领大军攻向了重庆。

重庆城内,守军面对明玉珍的大军,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攻破。

明玉珍顺利进入重庆,受到了城中百姓的热烈欢迎。

众人的拥立下,明玉珍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定都重庆。

称帝后的明玉珍,野心勃勃,他想要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派万胜率领五万士兵进攻云南。

元廷镇守云南的梁王孛罗帖木儿得知明玉珍来犯,急忙调集军队迎战。

然而,万胜所率领的大夏军队勇猛异常,元军根本无法抵挡,最终被打得大败。

半个月后,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孛罗帖木儿与大理的土官段功暗中勾结,密谋着一场反击。

万胜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面对孛罗帖木儿和段功的联合攻势,他的军队显得势单力薄。

尽管万胜竭尽全力地指挥战斗,但由于兵力悬殊,他的努力终究难以扭转战局。

激烈的战斗中,万胜的军队逐渐被压缩,失去了更多的领土和战略要地。

他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撤回重庆,以保存实力。

这时,汤和、李文忠和蓝玉三人率领的十五万明军来到了四川,兵围成都。

汤和、李文忠和蓝玉率领的十五万明军,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迅速逼近成都。

城内的明玉珍得知消息,心中虽有一丝不安,但更多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期待。

他召集众将,商讨对策。

“诸位将军,明军来势汹汹,兵力远超我军,但我们占据地利,且有成都坚固的城墙作为依托,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击退来犯之敌!”明玉珍鼓舞士气道。

众将纷纷表态,誓死保卫成都。

明玉珍随即下令,加强城防,储备粮草,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同时,汤和、李文忠和蓝玉三人也在商讨攻城策略。

汤和指着地图说道:“成都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我们需以智取胜。

我建议分兵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一路绕道城南,出其不意;另一路则埋伏在城北,待敌军慌乱时,一举攻入城中。”

李文忠和蓝玉点头赞同,三人随即分头行动。

次日清晨,明军开始攻城。

正面佯攻的部队在城下擂鼓呐喊,吸引了大量守军。

城南的部队则悄无声息地接近城墙,利用云梯迅速攀爬而上。

城北的伏兵则埋伏在树林中,等待最佳时机。

城内的明玉珍见正面攻势猛烈,急忙调兵增援。

然而,城南的明军已经攻入城中,守军措手不及,陷入混乱。

城北的伏兵见状,立即发动进攻,三路明军合力,迅速攻占了成都。

明玉珍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突围而出,逃往重庆。

汤和、李文忠和蓝玉三人率军追击,一路势如破竹,最终将明玉珍围困在重庆城内。

隆武元年深秋,重庆城下,战鼓雷动,旌旗蔽日。

明玉珍立于城头,望着城外黑压压的明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无奈。

这一战不仅关乎大夏的存亡,更关乎四川百姓的安宁。

天命难违,大势已去,他只能做出最后的抉择。

“传令下去,开城投降,勿使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明玉珍的声音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沉重。

随着一声令下,重庆城门缓缓打开,明军将士在汤和、李文忠、蓝玉的带领下,有序地进入城内。

他们没有滥杀无辜,没有抢掠财物,而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展现了大明军队的威严与仁德。

明玉珍被押解至汤和面前,他衣衫不整,但眼神中仍透露出不屈与骄傲。

汤和望着这位曾经的对手,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明玉珍虽为大夏之主,但治理四川有方,深得民心,若非时局所迫,两人或许能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

“汤将军,你我各为其主,今日一败,我无话可说。

只愿大明能善待四川百姓,勿使吾等心血付诸东流。”

明玉珍语气平静,却字字掷地有声。

汤和点头应允,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是民心所向。

他承诺,大明将秉持仁政,与四川百姓共谋福祉,共创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