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北京城两则传言
1854年2月20日,咸丰四年正月十一,大清京城。
年还没有过完,这两日不知从何处冒出两则传言,当真是把京城百姓气的咬牙切齿,把大清咸丰皇帝气的摔掉好几个精美茶碗。
甚至最得宠的兰贵人都被咸丰皇帝斥责。
什么样的传言有这等威力?
一则传言乃西夷法兰西因不甘上海战败,派五万大军卷土重来誓要消灭大清,掘其大清百姓祖坟,让大清百姓从此只能祭拜西夷光身子神,不准祭拜自己祖宗。
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姓群情激愤。
掘其祖坟,不让百姓祭拜自家祖宗而去祭拜洋人的神,岂不是要毁掉华夏大地传承数千年的孝道?
百姓岂能答应?
百姓还不与法兰西拼命?
为此,无数人在地图上找到法兰西天天辱骂,甚至把法兰西地图剪下来裹在草人身上扎针诅咒。
一时间,地图畅销,有点洛阳纸贵的味道。
学识深厚之人便在地图上计算法兰西到大清海路有多远,需要多久到大清,沿途会经过什么地方,补给在什么地方?
大清应该如何布防,何处设防,甚至派出精兵在海外何处埋伏,一举消灭法兰西军队。
另一传言则是法兰西皇帝下旨要把大清咸丰皇帝抓回去给他倒夜壶洗马桶。
这可是赤裸裸指名道姓的侮辱啊!
这传言传到咸丰皇帝耳中还得了,堂堂大清皇帝竟被法兰西皇帝如此羞辱,咸丰皇帝能咽下这口气,朝廷能咽下这口气?
正所谓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咸丰皇帝被法兰西如此侮辱,朝野内外无不以鲜血保护,誓死捍卫忠君爱国。
可想而知,一国之皇帝被敌国抓走侮辱审判,是对一国国格的践踏,是对国民尊严的凌辱。
靖康之耻犹在眼前。
与前朝崇祯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何其鲜明的对比。
然,只有人民才有资格审判自己的皇帝。
两则传言一出,不管是朝中还是民间,再无敢轻言和谈投降者。
也不是无人提出异议,怀疑是有心人散布谣言。
朝野怒问,若是大清战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该如何?
此问一出,天下何人敢拿老祖宗和皇帝来与法兰西赌?
一时间,战法兰西,大清从未有过的同仇敌忾万众一心。
两则传言何其毒辣,直击历朝历代立国之根本,忠与孝。
皇帝乃忠,祖宗乃孝。
法兰西要掀翻大清立国之根本,更是掀翻中国传承数千年的根,可想而知会惹来何等滔天怒意。
即便是主和派、投降派也颇有怨言。
正月十五,乾清宫。
本是元宵佳节,张灯结彩、阖家欢乐的日子。
发匪、捻匪造反之时,乾清宫、皇极殿都会悬挂花灯,彰显节日气氛。
今日却是冷冷清清。
咸丰皇帝坐在龙椅上一脸铁青,下面众臣皆不敢言。
这两日朝臣也是备受煎熬。
凡是涉洋之事,每一言每一语都要慎之又慎,以免被人抓到把柄。
咸丰皇帝扫了众臣一眼,声音很是阴沉:“诸位臣公对叶爱卿所言如何看?”
爱卿都改成臣公了,众臣哪敢言语。
见此,奕訢硬着头皮说:“皇上,臣请命整顿海防、操练三军,待法兰西人来犯定杀他个片甲不留。”
闻听此言,咸丰皇帝心中好受一些,笑道:“六弟有心了。”
只是怒归怒,怎么可能让他掌握兵权。
讷尔经额心中一动,出班说道:“皇上,直隶新军已有一战之力,定能卫戍京师,誓死捍卫皇上安危。”
忠心一表,果然收获惊喜。
只见咸丰皇帝满脸笑容的说:“爱卿真乃朕之股肱,朕一身安危就托付于爱卿了。”
讷尔经额大喜,跪在地上:“臣定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咸丰皇帝大笑。
他的目光在群臣脸上扫过,朝臣的表情尽收眼底。
突然,心中一动,笑道:“讷爱卿,直隶新军除了通州旅,可还有其他旅营成军?”
讷尔经额行礼:“回皇上,年前遵化旅已成军。”
咸丰皇帝大喜:“好,枪炮配备如何?”
讷尔经额说:“已有三成。”
“若是钱款到位可在数日之内配齐。”
咸丰皇帝说:“叶爱卿上缴的银子已在年前到户部。”
“文爱卿可否先划拨一笔钱款给讷爱卿购置枪炮?”
文庆出列:“臣遵旨。”
咸丰皇帝笑道:“讷爱卿,朕给你五日时间。”
“五日后可敢在承天门前一展直隶新军军威。”
一时间,众臣哗然。
讷尔经额一脸不可置信,颤抖着声音说:“皇上,您是说在承天门前阅兵?”
咸丰皇帝不容置疑的说:“正是。”
“朕要在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面前检阅大清新军。”
“朕要向全世界彰显大清军威。”
“大清不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可以欺负的。”
话音落下,有些大臣就急不可耐的要跳出来反对,好在同僚及时拉住。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法兰西已经欺负到头上来,更是点名道姓侮辱咸丰皇帝。
若是再跳出来以有失礼仪、皇上安危诸多借口反对,必定遭到皇帝的雷霆之怒。
讷尔经额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这等开天辟地头一回,名留青史之事就这样落在自己头上。
祖宗显灵啊!
咸丰皇帝见讷尔经额满脸涨红,心知他此时被这份功劳砸晕,故意调侃:“莫非讷爱卿有什么难言之隐?”
一听此话,讷尔经额当即醒悟过来直接跪在地上:“皇上,臣豁出这条老命也要把阅兵之事办好。”
“臣定让大清军威广传天下诸国。”
咸丰皇帝大笑:“好,讷爱卿平身。”
“传朕旨意,内务府将阅兵之事昭告天下。”
“诸位臣公觉得承天门前阅兵之事如何?”
众臣心想,皇上乾纲独断还问我等如何,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奕率先站出来:“臣附议。”
有奕带头,诸臣皆附议。
见阅兵彰显大清军威之事搞定,咸丰皇帝心中悄悄松了一口气。
这传言也不是没有好处,若是以前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些朝臣可以引经据典从上古说到先皇,反正就是不同意皇帝在百姓面前公开露面。
接下来才是正事。
于是咸丰皇帝趁热打铁说道:“法兰西用心险恶,其心可诛。”
“大清誓与法兰西周旋到底。”
“传朕旨意,自今日起,但凡对洋人言和者、言降者、言败者皆斩。”
众臣行礼:“臣遵旨。”
咸丰皇帝原本还想议一议五方会谈之事,见今日收获颇丰便决定承天门阅兵之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