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军舰移动的国土

1854年2月10日,咸丰四年正月初一。

英国朴茨茅斯。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中国第一艘铁甲舰的第一块铁板将在上午九点于朴茨茅斯造船厂正式切割。

天还没有亮,徐寿、华蘅芳及一干学子就来到造船厂。

十天前,他们刚抵达这里之时瞬间被震撼。

不是被繁荣震撼,是被繁忙震撼,被造船厂的繁忙震撼。

他们从未有见过甚至想过一个造船厂能在船台上同时建造一两百艘各式船只。

军舰、商船、邮轮、货船,各式各样的船只都有。

如此强大的造船业,难怪英国人船坚炮利。

这不正是一个国家强大的表现吗?

或许只有前朝永乐时期可比。

这是徐寿、华蘅芳这些学子当时的心理。

数百年过去大清真的落伍了,好在有一帮仁人志士及时发现中国已经落后,正奋起直追。

否则又何来今日见证中国第一艘铁甲舰铁板切割。

造船厂管事对这些远东来的中国人非常客气。

因为在中国人到之前,这里的情报局早已给这些管事恩威并施打好招呼。

遂,中国人来之后他们想参观造船厂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受到阻止。

徐寿、华蘅芳及一干学子每日都在造船厂学习,短短十日每人皆写下数百篇手稿。

为了能尽快投入到学习中,他们从上船就开始学习英文并且每日与英国水手交流。

短短两个月,到他们下船之时已能进行日常交流和简单书写。

今日,他们穿着最干净最华丽的衣衫齐聚造船厂一百零八和一百零九两个船台前。

这两个船台就是为中国人建造铁甲舰。

船台长一百二十米,宽三十五米,采用干船坞建造方式。

按照造船厂的说法,江华当初定制的这两艘铁甲舰排水量在均五千吨左右,舰长在八十到九十米,宽十八米到二十米,属于特大型军舰,不能直接在岸上建造。

只能在干船坞内建造才能顺利下水试航。

徐寿、华蘅芳及一干学子刚到就看到海军将士们已经在此立队等候。

“林队长,你们好早啊!”

徐寿大笑道。

海军将士领队林海笑道:“见证历史的时刻不能不早啊!”

“徐先生不也带着学子们来了吗?”

徐寿一叹:“可惜这里不是中国的造船厂。”

林海笑了笑,说:“待你们学成归来便可在中国造船厂施展一身所学,为中国建造最先进最强大的军舰。”

徐寿拱手,眼神无比坚定的看着林海:“定不辱使命。”

其后华蘅芳及一干学子也齐呼:“定不辱使命。”

此刻,众人无不动容。

突然,林海一声大吼:“敬礼。”

身后五六百海军将士纷纷举手敬礼,表示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双方致敬完成,林海指着十数米之外一块蓝黑色铁板说道:“徐先生,瞧那块铁板。”

徐寿转头看去。

只见一块长约四五米,宽约三四米,厚约十五六厘米的铁板正静静躺在地上。

他一脸兴奋的说:“莫非这就是我们的铁甲舰第一块铁板?”

林海说道:“正是。”

“此铁板是舰首左侧水线下铁板,高五米二,宽三米八,厚十七厘米,重二十七吨,也就是五万四千斤。”

五万四千斤,徐寿倒抽一口凉气,一块铁板的重量就相当于大清长江水师的一艘战船的排水量。

可见这艘铁甲舰建好之后是何其庞大?

林海继续说:“这也是朴茨茅斯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

“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铁甲舰。”

徐寿小跑到铁板面前伸手轻轻抚摸铁板,犹如在抚摸自己的孩子一般,眼中竟慢慢湿润了。

有了她,中国的海防不再是洋人的花园。

突然,他似乎看到什么,竟跪着爬到铁板中间位置扯住自己的衣袖就使劲擦起来。

原来那是一串脚印。

华蘅芳及一干学子见状,纷纷跑过去也趴在铁板上扯住衣袖就使劲擦。

有海军将士想要过去将他们拉起来。

林海拦住他们:“不要阻止他们。”

“他们知道军舰是移动的国土,绝不容许任何人践踏。”

“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气质,为国为家能屈能伸。”

不一会,徐寿、华蘅芳及一干学子就将这块铁板擦的一尘不染。

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丝毫不在意这身最干净最华丽的衣服袖子已经漆黑一片。

这一幕完全落在船厂办公室一干英国管事眼中。

有个管事说道:“从微末细节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他们早晚会回到世界舞台重新主宰世界。”

又有个管事接话:“同样是远东,为什么印度人只知道繁殖和排泄。”

“为什么,有人能告诉我吗?”

“我已经受够这些印度人了,我实在无法忍受他们的自私、散漫、懒惰、龌龊、体臭、愚蠢、谎言,该死的。”

“我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一个优点。”

“他们还抢走属于我们的女人,他们用谎言骗走我们最美丽动人的女人,该死的。”

“该死的这些政客,为什么会允许印度人来到英国?”

听到这个管事抱怨,其他管事沉默了。

现在伦敦随处可见印度人,原本经历几个世纪的肮脏街道正在干净整洁起来。

可是印度人来了,一切都变了。

街道似乎又回到中世纪。

一个管事轻叹:“如果只有黑人与印度人,我宁愿选择黑人做朋友。”

其他管事只是轻叹摇头并未说话。

徐寿、华蘅芳等人这一幕也被情报局用电报发回印度。

江华收到电报后深深被他们感动。

尤其是林海那句,军舰就是移动的国土,绝不容许任何人践踏。

立即电令情报局为这些学子各缝制三套衣服,并令海军将士领队林海亲自送到他们手中。

在今后的学习中但凡有要求尽数满足。

十日前,江华收到电报,留英学子及海军将士已顺利抵达英国朴茨茅斯,一个不少。

心中甚是欣慰。

他当即电令朴茨茅斯情报局务必当好后勤兵,让这些学子和海军将士无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他坚信这些学子回去会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