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铁肋木壳护卫舰
1854年1月15日,江华秘密到巴罗达。
今天是占西王国第一艘护卫舰铺设龙骨的日子。
虽说造船材料除了木板、钉子和一些小东西是自己生产外其他都需要进口,但好歹也是自己建造的第一艘军舰。
从去年六月份占领印多尔与巴罗达之后,江华就宣布要建造军舰保护占西的利益,军舰设计也提上日程,此举还引来英国人嘲笑。
设计图纸经过反复修改,直到江华从中国回来才定下占西第一艘军舰为蒸汽风帆混合动力铁肋木壳护卫舰。
此舰长五十八米、宽八点六米、吃水四点九米、五百五十匹马力、排水量一千一百二十吨、航速十一节、备炮十门(左右舷各四门、船首船尾各一门)、乘员一百零五人。
英国人得知后又是摇头嘲笑。
在他们眼中,这种军舰只配与海盗激战,用来护航占西自己的商船尤其是运兵船倒是省去英国人不少事。
此时,在巴罗达的造船厂已几乎完工。
造船厂规模不大,只能同时建造两艘军舰。
民用船的造船厂还在建设之中,距此有两三公里远。
铁肋木壳护卫舰建造工期为一年。
这艘军舰的设计师是法国人,学徒有中国人和印度人。
造船工程师也是法国人,学徒有中国人和印度人。
整个造船厂有二百三十余名工人,其中英法美工人占百分之十五,中国工人占百分之三十,剩下百分之六十全部是印度工人。
江华来到造船厂,军舰设计师、造船工程师和工人早已等候在此。
军舰采用干式船坞建造。
船坞长八十米、宽十八米、深八米,里面正中间放着一块一块半人高的铁垫块,军舰便是在这些垫块上面建造。
除此之外,四周放着无数工具和材料。
军舰设计师法国人迪皮伊·德·洛梅笑道:“嘿,首相大人,您终于来了。”
“我还以为您要再过一个小时才到。”
江华笑道:“洛梅主任难道忘记了我也是一名军人,是非常有时间观念的。”
洛梅一拍脑门:“对啊,我怎么忘记了首相大人也是一名军人。”
“在我的印象中,您只是一位首相。”
“哈哈哈······”
江华大笑:“洛梅主任,不知你今天又要给我带来什么惊喜?”
洛梅笑道:“首相大人,如您所愿,按您的意志准备建造一艘在欧洲来说算不上先进,也算不上落后,算不上大,也算不上小的军舰。”
“不过,您的军舰设计理念领先欧洲最少五十年。”
江华大笑:“洛梅主任,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迪皮伊·德·洛梅是全世界第一个设计出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的法国军舰设计师,他在法国家喻户晓并且有不错的收入和地位。
江华为了将他挖到印度甚至以后派到中国去,开出年薪八百英镑,外加一座每年两万英镑经费的试验室,再加一些后世广为人知的船舶设计理念
如,舭龙骨、船鼻艏、旋转式炮塔才将他引诱过来。
即便如此,他也只答应为江华工作三年,三年之后视情况再决定去留。
江华暗笑,只要你接受过我的武器装备先进理念,要么一辈子为我效力,要么就永远消失。
就如五三式步枪的设计师之一法国人克洛德·艾蒂安·米尼耶一样,当他在江华的指点之下成功设计出五三式步枪之后,他便打算将这种技术带回法国。
江华没有任何阻拦,还送上丰厚的礼物送别他。
不幸的是,米尼耶还没有回到法国就病死在路上。
噩耗传来,枪炮厂内的工人只有深深惋惜,却再也没有人提出要回国效力,纷纷尽心尽力为江华办事。
江华也不吝啬,该涨工资就涨工资,该发奖金就发奖金,该把他们的父母妻儿接来就接来。
总之,想方设法让他们家人团聚又过上体面的生活。
随着一阵哨声响起。
只见船坞两边十数个工人推着一台龙门吊从堆放材料的地方缓缓向船坞行来。
龙门吊上吊着一根十四五米长,高宽分别有四五十厘米的铁柱,这便是其中一段龙骨。
龙骨上用油漆写有一个阿拉伯数字一,便是一号龙骨。
由于这个时代冶炼技术限制,大型船舶军舰的龙骨都是分段制造然后用钢板螺丝连接起来。
一号龙骨运到船坞中间之后,工人又用龙门吊上的手拉葫芦慢慢将它放在垫木之上的一号位置。
洛梅笑道:“托比首相,你的船舶建造技术也是世界一流。”
“我无法想象你从未接触过船舶建造,却能想出如此先进的建造方法。”
“放在欧洲,这样一根龙骨至少要用五十个人才能搬动到指定位置。”
江华大笑:“洛梅主任,造船和造房子一样,只是换个地方而已。”
刹那间,二人大笑。
工人如此操作六次之后,二号、三号、四号船底龙骨纷纷运到指定位置;五号、六号船首船尾龙骨也运到指定位置,一根完整的龙骨算是吊装完成。
接下来便是调校连接各段龙骨。
这时,工人又从船坞另一头推出来一台龙门吊,与方才那台一模一样。
一部分工人进入船坞,另一部分工人继续推动龙门吊和操作手拉葫芦。
两台龙门吊分别来到一号和二号龙骨上方。
洛梅笑道:“托比首相,我的工作开始了。”
“这是决定军舰质量最关键的一步,绝不能有任何马虎。”
“我可不想首相大人最后扣我的工资。”
江华笑道:“那有劳洛梅主任了。”
洛梅快步跑下船坞。
在一声声大吼中,工人立即散开。
只见洛梅来到一台经纬仪前面对着一号龙骨操作一番又看了一会便大喊:“一号龙骨头部向左移动六度。”
法国造船工程师立即拿出一副万能角度尺在一号龙骨之上比比划划,很快便标出移动六度的位置。
确定位置后,工人操作手拉葫芦缓缓将一号龙骨提起一丝缝隙,就见七八个工人抱住龙骨慢慢往左移动最终放在标记好的位置上。
到指定位置后,工人又操作手拉葫芦将一号龙骨放下。
洛梅又从经纬仪中观察一号龙骨是否还存在倾斜。
听到没问题的答复后,进入二号龙骨调校。
还是同样的流程。
一二号龙骨调教好之后,工人又吊来两厘米厚的钢板将一二号龙骨上下左右用拇指粗的螺栓连接上,并安装上螺帽。
调校整根龙骨直到天黑也没有完成,还差五号、六号龙骨没有调校安装。
江华在此也看了一天,他也想见识下19世纪是如何建造军舰的,特别是这种上千吨的大型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