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朝廷新军阅兵式
马车缓缓来到方阵前。
第一个方阵自然是龙旗方阵,之后九个是战斗方阵,每个方阵之间有三十米间距。
郑振缨举手敬礼。
“将士们好!”
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的将士大喊:“团长好!”
郑振缨又喊:“将士们辛苦了!”
第二方阵和第三方阵的将士大喊:“报效朝廷。”
郑振缨就这么重复喊下去,将士们也反复重复那两句话,一直到检阅完成。
这些自然都是从厦门团练学来的。
不仅让王懿德三人大开眼界,也让来观摩的商人地主着实长了一番见识。
检阅完成,郑振缨回到检阅台。
方才陪同他检阅之人突然举起手中红色令旗大吼:“上刺刀。”
“哗…哗…”
随着命令落下,九个方阵传来整齐划一的声音,刹那间一片刀林呈现在众人面前。
一声哗响,刺刀从腰间拔出来;再一声哗响,刺刀已插在步枪之上。
一时间,九个方阵刀光闪闪,杀气逼人。
王懿德大震,竟激动的站起来大呼:“好,好,好。”
“真乃虎狼之师也。”
其他观摩之人更是目瞪口呆,满脸不可置信。
校场上竟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紧紧盯着将士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哪一个精彩瞬间。
见此,郑振缨全身传来一股爽劲,要得就是这种感觉。
后面更爽,大家瞧好了。
似乎故意留出时间让观摩之人消化,发号施令之人举着红色令旗大约过了一分钟才突然挥下,同时也大吼:“阅兵开始。”
“咚咚咚……”
雄浑的鼓声传来。
只见龙旗方阵执旗手一甩,黄龙旗展开,一条蓝色五爪神龙栩栩如生,正腾飞在黄色旗面上。
观摩众人又是震撼。
王懿德、徐耀和施得高激动的满脸通红。
这面黄龙旗他们从未见过,却知代表的就是朝廷。
由于校场是长方形的,龙旗方阵需要从对面长边走到短边,再走到长边接受检阅。
他们齐步而来,手脚上每一个动作都是整齐划一,四十三人犹如一人。
检阅台之前有一根白线,龙旗方阵齐步走到白线之时两个护旗兵突然拔出指挥刀举在嘴前,大喊:“向右看。”
脚下也由齐步变成正步。
“啪…啪…”
铿锵有力的步伐。
坚定而有节奏的声音从他们脚下传来。
刹那间,三十七双眼睛看向检阅台,眼里全是狂热与自豪。
众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阅兵既惊又奇,纷纷紧闭嘴巴瞪大眼睛。
龙旗方阵踏着正步经过检阅台到另一根白线后护旗兵又大吼:“向前看。”
喊完,便指挥刀入鞘,齐步走出检阅区来到指定位置列阵。
龙旗方阵检阅完后轮到战斗方阵。
只见战斗方阵也如龙旗方阵一般齐步走到检阅台前那根白线。
刚踏上白线之时,阵中一人大喊:“向右看。”
突然,令众人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一幕出现。
“哗···哗···啪···啪···”
原本扛着肩上的步枪在第一声哗响中执于手中;在一声哗响中竟毫不犹豫的劈向前方。
而这一切皆在两步踏出之时完成。
此时,从检阅台看去,将士不管是多一分还是少一厘都会被寒光闪闪的刀尖刺中。
一百个将士,分成十排就这样威武雄壮踏过检阅台,又在口令中收枪换步来到指定位置。
此番阅兵彻底震撼每一个观摩之人,也令他们热血沸腾,不少人甚至有投身军旅的想法。
一个方阵结束一个方阵又开始。
如此九个战斗方阵检阅完成已快一小时。
此时,王懿德已经想好怎么给咸丰皇帝写奏折,他要事无巨细的写下每一个阅兵的步骤和细节。
让咸丰皇帝知道大清新军也是虎狼之师。
阅兵完成后,观摩之人意犹未尽,没有人愿意离开。
郑振缨来到王懿德面前敬礼:“大人,阅兵完成,请您指示。”
王懿德大笑:“你们瞧瞧,这话术不就是新军的话术。”
“好好好,不仅有新军的型,还有新军的魂。”
“如今闽浙第一支新军已成,本督可以向皇上报喜了。”
“郑团长,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王懿德话已经说的很明显,就是问郑振缨想不想讨点赏?
郑振缨何许人也,与厦门团练打交道三四个月,深知领兵将领讨赏的资本是军功而非练兵。
他敬礼:“大人,下官没有什么想说的。”
“就是想请大人移步天马山,观看十五团的军事演习。”
王懿德大为好奇:“军事演习,何为军事演习?”
郑振缨说:“就是把将士们分成一守一攻切磋战术。”
王懿德眼中一亮:“哦,这倒是新奇,本督倒要好好瞧瞧。”
观摩之人本就意犹未尽,听到还有一场什么军事演习哪肯错过。
纷纷围上来行礼:“三位大人,郑团长,这军事演习可否也让小人们一观?”
王懿德三人不知什么是军事演习,不敢贸然插话。
郑振缨有些犹豫,百姓观摩军事演习是计划外之事。
他如今也学会只要与军队有关之事都要做计划,计划内的事按计划执行,计划外的事不执行或是商议决策之后执行。
王懿德见郑振缨有些为难,便笑道:“实在为难拒绝便是。”
“本督相信乡亲们能体谅的。”
郑振缨说道:“报告大人,也不是为难。”
“乡亲们观摩军事演习并不在计划之内,一时难以决断。”
王懿德大笑:“闻新军诸事皆有计划,事全周密准备充分。”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那些观摩的商人地主一听他们不在计划之内,纷纷喊道:“郑团长,我愿意再捐一千两银子给新军添置枪炮。”
“我也一千两。”
“我三千两。”
“我五千两。”
……
短短两分钟竟有数万两之巨。
郑振缨满脸苦笑:“诸位乡亲,不是郑某以此贪图乡亲们的银子,实在是演习之地狭小杂乱,稍有不慎便会磕磕碰碰伤筋动骨。”
那些商人地主可不管这些。
阅兵式已让他们大开眼界,军事演习只怕可以吹三代人,此等大涨见识的事怎肯错过?
他们纷纷说道:“郑团长无需多虑,但有损伤绝不多说一字。”
见他们这样说,郑振缨只好答应。
观摩之人便随他前往天马山。
演习的将士自有军官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