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国营大厂,读书改变命运

第293章 国营大厂,读书改变命运

方唯和侄子聊了一会,方涛说之前的课题进行的不是很顺利,他在单位的处境一般,这还是李主任偶尔照顾的结果。

年轻人在单位上不好混,很正常,有些事需要时间的积累。

“我那边准备研究一种新型的杂交水稻,你和单位说一说,我可以和你们合作,说到底是为了把你拉进来,明白”

方唯想了想,他决定还是拉侄子一把。

他本人已经拥有了太多的荣誉,荣誉对他也没什么太多的意义。但方涛不一样,以后单位上不管是晋升、调薪还是分房子,都会和取得大的成绩挂钩。

工农兵学员出身的方涛,想要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如果有方唯的帮助,这孩子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而且越走越顺利。

“明白,明白,多谢小叔的栽培。”

方涛一听,不禁大喜。

他没有那种的傲气,最起码在小叔的面前不会有。

既然小叔想提携自己,那他肯定会好好表现啊,到手机会的机会不可能往外推,他又不傻。

“油嘴滑舌的!好了,我和你婶子要走了,照顾好小雅。”

方唯喝完了一杯茶,便起身告辞。

见了自己的侄子和侄媳妇他当然高兴,就是这屋里实在是太逼仄了,感到很压抑。

他刚才突发奇想,想拉侄子一把,主要就是因为这房子。

以后等小雅生了,一家三口可怎么住啊。

随后,方涛和小雅请小叔和婶婶在外面吃了一顿饭,钱不多但确实诚心实意。

方唯当时也没有抢着付钱,侄子和侄媳妇的一片孝心,他还是消受的起的。

吃过饭。

他也没让方涛,便和盘莲去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

接下来两人先去了设计院,对方很热情的接待了两人,蒋毅承和院领导还亲自请夫妻俩吃了一顿饭,都很客气。

不是因为方唯带来的那一点设计费,而是方唯现在的名气太大了,隐隐有水稻育种第一人的架势。再加上他全国代表的身份,受人尊敬也很正常。

“方支书,你只管放心,设计方案一个月后之内就可以拿出来,到时候我们会给你寄过去的。”

“多谢!多谢!”

吃过饭,院领导给了一个肯定的时间,一个月之内会把设计方案交出来。

方唯表示了感谢,便告辞离去。

第二天。

方唯陪着盘莲一起去了省向阳家具厂。

竹器厂以前和向阳家具厂没有接触,是因为竹器厂的产品很畅销,对方主动给方平打了电话寻求合作。

两人来到厂门口,首先看到的就是气派的大门。

这是一家国营企业,规模也不小,两人在传达室门口等了好一会,才被获准进入厂区。

接待他们的是厂办的王主任,稍后还有技术科和销售科的两个同志过来,大家坐在一起聊了聊。

之前和他们联系的是厂销售科的同志,他们见竹器厂的产品不错,但自己又做不出来,就想着寻求合作。

厂里倒是同意了合作方案,但算不上很热心,要不然也不会只派一个厂办主任来应付他俩。

“那么贵厂到底想怎么合作”

“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你们可以在商品上打我们厂的牌子,我们要派人去监督。实现的利润,你们要给我方上缴一部分。

方支书,这是互利互惠的合作,毕竟我们属于国营大厂。只要你们答应这个条件,我估计你们的利税很快就可以翻倍。”

厂办主任谈了条件,技术人员还补充了一些具体的细节。

销售科的同志说以后双方还可以加强销售方面的合作,总之,就是在谈话过程中充满了优越感。

也难怪,人家是国营大厂,而竹器厂只是一个队办企业,二者在当下来说的确有着身份上的巨大差异。

但也就仅限于此。

方唯来之前是做了功课的,竹器厂的销售人员都知道向阳家具厂,这家厂子的规模的确很大,但效益却很一般。

也就是说,除了有一个唬人的身份,实力还真不咋样。

方唯和盘莲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表态,而是要求去车间看一看。

对方自然不会拒绝,人家摆明了是来考察的,什么不让看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厂办主任就让技术科那人带着他们去了生产车间。

一圈转下来,两人的心里基本上有了数。

“谢谢王主任!今儿多有打扰,我们先回去商量一下,具体怎么合作等回头再谈。”

方唯和盘莲辞别了厂办王主任,然后离开了向阳家具厂。

在回招待所的路上,盘莲忍不住直吐槽。

“他们厂里的设备老旧、家具款式也已经落伍了,咱们和他们有什么好合作的”

“不能合作就不合作,无所谓的。”

方唯也觉得无法合作,回去之后打个电话过来说一声就行。

两人随后在省城逛了逛,买了不少东西。临走前和侄子侄媳妇一起吃了顿饭,便返回了队里。

“老三,这次去谈的怎么样”

到家的当晚,方平喊三弟一家都过来吃饭。

作为竹器厂的负责人,他自然很关心这次去向阳家具厂考察的情况。

“情况不好,向阳家具厂自身就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却又放不下国营企业的架子,咱们和他们基本上没有合作的空间。”

方唯实话实说,否定了所谓的合作。

随后盘莲又补充了一些细节,女人心细,所以观察的更全面一些。

“就他们那机器设备,可以说是已经老掉牙了,产品还是多年前的老款式,根本没有一点竞争力。

而且他们的牌子也不行了,还想让我们使用他们的牌子然后收一大笔钱,我们根本没必要这样做。”

方唯听懂了,明确表示不再考虑与对方的合作。

这种合作对于竹器厂来说其实是一种倒退,还会影响自己辛辛苦苦的建立起来的口碑,得不偿失。

吃过饭,方唯和盘莲就开始分发带回来的礼物。大哥和大嫂都有份,就连婷婷都有份。

说起婷婷,田桂有话要讲。

“这孩子现在回来的很少,要不就说自己工作忙,要不就说自己要复习功课。我就纳闷了,这都工作了还整天啃书本有什么意义”

田桂对婷婷有些不满,县城距离村上也不是很远,做不到天天回来,一个星期起码要回来一趟吧

可婷婷倒好,半个月一个月才回来一趟,她觉得孩子长大了开始疏远父母,心里很生气。

“你个婆娘少说两句吧,孩子爱学习还不好当初要是涛涛不爱学习,能去上大学吗”

方平瞪了田桂一眼,觉得自己婆娘终究是见识短。

厂里的知青也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虽然不像婷婷那么用功,也能看出来学习是有用的。

招工、招干、甚至是上大学,终究是文化程度越高越好。

他自己就吃了文化程度较低的亏,现在还得费劲巴拉的弥补。婷婷本来就是高中生,他也希望女儿能有个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田桂不吱声了,抱着礼物就回了家。

方平也随即起身跟上,两口子回去会不会吵架就不知道了。

方唯和盘莲不禁莞尔,田桂的想法其实也不能说是错的,毕竟很多人上了班有了铁饭碗之后,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一般人可没有方婷婷的自律能力。

从现在开始算起,距离恢复高考也就一年的时间。

婷婷一直都没丢下文化课的学习,从上次方唯和她谈完话,对方就开始发力,显然在为恢复高考做准备。

至于什么具体什么时间能上考场,她也不知道,但不管怎么说,有准备肯定比没准备或者临时突击要强。

有时候方唯也不得不羡慕大哥和大嫂的命好,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天生爱学习的主儿。学习其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不爱学习的人,别人说什么都没用。

而且吧,这玩意很讲究天赋,遇到榆木脑袋不开窍的孩子,学也白学。

方唯一直都认为侄女肯定能考上大学,只是被哪个学校录取的问题而已。

第二天。

方唯和郑虎去县里开会,趁着中午的时间,他和婷婷一起吃了顿饭。

“满满,我爸妈都好吧等这个周末我会回家看看,免得他们担心问我。”

婷婷一边吃饭,一边边说了自己最近的工作学习。

方平工作比较忙,田桂在托儿所上班也走不开,所以她和父母见面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婷婷觉得自己对于初中和高中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如果能有机会,她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家里人你不用操心,你父母都挺好的。我估计这一两年就有可能恢复高考,你不是梦想着上大学吗机会快来了。”

方唯必须给婷婷一个明确的希望,人就怕在黑暗中孤独前行,找不到目标找不到方向。

当然他也是以分析判断的口气说的,但听在婷婷的耳朵里,这就是肯定的回答。

如此一来,她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吃过饭。

婷婷回单位上班,方唯继续去县里开会。本次会议是来年的生产计划会议,而下塘大队的重中之重就是做好育种工作。

会议结束之后,齐海洋还专门和方唯谈了半个小时,说的也是育种方面的问题。

下塘大队附近肩负着全省的高产稻种供应重任,要是出了问题,不管是方唯和大队干部要承担责任,她齐海洋也跑不了。

“请齐主任放心,我们下塘大队保证完成任务。”

方唯是大队支书,他只能代表下塘大队做出承诺。

“不仅仅是你们大队,公社不是搞了一个协调小组吗专门负责要协调岭公社的农业生产。

你是组长,一定要担起责任来,务必保证17个大队的育种工作顺利进行。”

一个下塘大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齐海洋已经事先找郑先发谈过,决定把育种工作的决策指挥权,交给【互助协调小组】。

说白了就是给方唯一个名分,让他来主抓瑶岭公社的育种工作。

没办法,县里一直想让方唯担任公社主任,但对方却坚决不答应,只能通过一些变通的手段,让方唯来主持育种工作。

“好的,我想协调小组会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方唯没有推辞,既然协调小组是官方承认的机构,那么就可以承担相应的职责。

他心里没有任何负担。

“非常好!我期待你们能再创佳绩。”

齐海洋笑着点了点头,结束了这次谈话。

随后,他又给瑶岭公社批了数百万元的农业机械,以实际行动支持郑先发和方唯的工作。这些东西不能给到大队,各大队已经很富有了,再给他们以后郑先发说话都没人听。

晚上。

方唯到大哥家里坐了一会,顺便说了自己见了婷婷的事情。

“我估计未来两年很有可能会恢复高考,这段时间让婷婷好好温习功课,等机会来临之后,争取考一个心仪的大学。”

这话他得再强调一遍,免得田桂总觉得孩子不愿意回家。

“老三,你说的话我们肯定相信。婷婷总不回来,我们她爸有点想她,没别的。”

田桂有点不好意思,赶紧开口解释了一番。

方平也表示支持孩子的选择,真要是恢复高考又能考上的话,也算是替方家争光了。

方唯也没有多呆,随即起身去了知青宿舍。

他现在比较重视知青的思想动向,不希望在最后阶段闹出什么事情来。

此时,知青们已经吃过了晚餐。有的在吹牛聊天、有的在卿卿我我、还有的在复习功课。现在知青当中有不少人男女虽然没结婚,但早都搬到一起住了。

不结婚是怕影响回城,在一起自然是找个伴当做一种慰藉。

大队不管这种私事,实际上知青也挺可怜的,早先的一腔热血冷却下来之后,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方支书!”

看到方唯过来,知青们纷纷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方唯干脆把大家都叫出来,就在宿舍前的空地上搬了些凳子坐下来,和他们促膝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