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知青的诉求,标杆
“方支书,我们这些知青到这边插队,时间长的有六七年年了,时间短的也有五六年。之前的招工,没轮到我们,推荐上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随着知青们的年龄增大,很多现实问题凸显。
有些干脆两两结合结了婚,心中对回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但也有坚持一个人生活,目的就是为了要回城。
今年局势陡变,很多知青的心里都燃起了希望,所以他们才来找方唯。
可方唯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之前的主要矛盾不在这个方面,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
他沉思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你们的诉求我知道了,但现在无法回答你们。这样,过两天咱们召开一个全大队的知青会议,届时,有些问题咱们再好好谈谈。”
“好的,方支书,那我们先走了。”
队里知青的情绪总体上还比较平和,这和生活条件息息相关。
这么些年以来,全大队的知青和社员都是一样的待遇,口粮吃不完,一年不定期会有一些肉食供应,副食品也较丰富。
到了年底还能拿到现金分红,除了基础设施差一些,生活水平不比城里差。
比起那些去了大东北、大西北或者大西南的知青们,他们简直是泡在了蜜罐里。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也同样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想回家的心情日益迫切,但暂时还不会有失控的风险。
等这些知青走了之后,方唯坐在办公室里考虑了很长时间,才想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安抚他们的情绪。
两日后。
方唯在大队部门前的空地上召开了知青大会。
这次会议可以看做是一场咨询大会,他会回应知青们的各种关切。因为上面的政策还没出来,现在主流还是要求各地的知青安心参加劳动,为国家建设继续添砖加瓦。
所以,他该如何把握这个分寸,就成了一个难题。
“各位知青同志们,首先我要感谢你们这些年以来,为大队的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我和大队干部们一直都很关心你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希望大家能继续安心呆在队里,直至新的政策出台。
回答。不能回答的,我也会从其他的角度给大家提出建议。”
方唯没有讲太多的套话,首先肯定了知青们的成绩,然后表示知青回城的问题不是大队可以解决的,但队里会继续关心爱护各位知青。
接下来就到了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环节。
“方支书,作为在下塘大队插队的一员,我很感谢这些年大队以及社员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但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如果一天天的耗下去,我怕耽误了青春耽误了子孙。”
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肯定胆子大的,正在说话的这小子就很放得开,话还没说完,就引起了底下的一阵轰笑。
等笑声停歇,他才继续说道:“请问,我们有没有资格结婚结了婚还能不能回城呢”
“你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我恐怕没办法给出标准答案,只能提供我个人的建议,你们参考吧。首先,到了一定的年龄,每个人都有结婚成家的自由。
但考虑到知青的实际情况,我个人建议,知青最好还是找知青,除非你想一辈子留在农村。这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从现实考虑,夫妻双方同为知青,以后也好一块儿回城。“
方唯就是论事,回答了他问题。
他的话音刚落,底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觉得支书的回答很诚恳,没有官话套话,很符合实际情况。
那个知青也很满意,说了声谢谢便坐下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知青开始提问:“请问方支书,你觉得大家还有回城的希望吗如果有,大概还需要等多久”
“这问题同样不好回答,但就我个人的理解,知青回城应该是大势所趋。具体的时间不好说,我估计不会太快,但也不会太晚,两年左右的时间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方唯是知道大势的,从1978年10月份之后,就拉开了知青全面回城的序幕。
但他不能信誓旦旦的说这些,只能模棱两可的给出一些猜测。
底下又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大家愿意相信他说的话,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也不在乎多两年的时间吧
方唯是谁他可不仅仅是大队支书,对方同时还是全国代表,能走进最高殿堂参加会议的人。所以,不会有人认为他是在忽悠大家。
“方支书,我想扎根农村可以吗”
这时,有个男知青站了起来,继续提问。
“扎根农村我们当然欢迎,。不过我建议你赶紧找个村里的姑娘娶了,你早有这个打算还在磨蹭啥你和我说呀,我找人给你做介绍。”
方唯觉得对方不像是在开玩笑,便笑着回答道。
底下又爆发出一阵哄笑,这家伙虽然奇葩,但也很好的舒缓了大家的情绪。
提问继续下去,方唯总体上把握了几个原则。一个是知青的婚姻问题,他说的很详实,主要是不想让大家走弯路。
一个是模糊的给出了知青大面积返城的时间表,基本上锁定在了两年之后。
人最怕的就是遥遥无期的等待,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大家就有了盼头,起码两年之内不会产生太大的情绪问题。
当然,要是方唯说胡话,等两年还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恐怕就会遭遇巨大的反弹了。
但他知道大势,所以不会翻船。
等这场会议结束之后,知青们的心情明显放松了下来,有说有笑的返回了宿舍。
看来,方唯的疏导很成功,成功安抚住了知青们的情绪,也给她们以希望。
“三哥,还得是你!我说这帮小子最近怎么都蔫头耷脑的,原来是想家了。唉,挺舍不得他们走的,但又不能耽误人家一辈子。”
郑虎就很佩服方唯做思想工作的水平,要是他就绝对讲不出这些话。
只不过他在心里也有点怀疑,两年之后真的会像三哥判断的那样,知青们通通都可以回城吗
他觉得这可能是三哥安抚人心的手段。
方唯没想那么多,他随后在协调小组的会议上也说了知青的问题,引起各大队负责人的重视,于是就有人提议,是不是17个大队一起搞一次【知青联谊活动】,也好解决大龄知青的终身大事。
这个主意不错,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将这件事的具体执行交给了【协调小组】,方唯现在很少管具体的事务,他只管全局和方向性的事情,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状态。
这天。
五叔来找他,说可以考虑销售良种猪了。
目前养猪场所有的生猪都达到了出栏标准,而且怀孕的母猪很快就要产崽,现在正是销售良种猪的有利时机。
“可以,五叔,你去找大队长,请他安排吧。”
方唯点点头,同意了五叔的请求。
随后,大队放出了销售良种猪的消息,好家伙,一下子来了一大堆客户。
现在外面都把下塘大队出产的生猪叫做【瑶岭猪】,市场行情看涨,就连收购价都比别的生猪要高一些。
所以,队里的良种猪供不应求,只要开售必定是一抢而空。
队里卖出了3000头良种猪,每头生猪的价格是1000元,共计300万元。
【产出生猪,点数+849000,总点数:118600740点。】
养猪场还剩下1570头猪,其中,怀孕母猪300头,成年猪1270头。
今年大队分猪肉的时候比较少,不过现在去赶圩或者去公社都能买到新鲜猪肉,就是价格高一点。
因为良种猪值钱,社员们也舍不得杀了吃肉,就希望队里到了年底都多分一些现金。
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方唯计划不管今年的结算数据如何,都会按照平均每人10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
【新民居】工程早已完工,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告一段落,大队有实力有资金这么做。
不光是下塘大队,其他16个大队都很眼馋新民居,他们也打算仿效。今年各大队的收入直线飙升,也给了他们这么做的底气。
“虎子,走,去公社开会。”
这天上午,方唯在办公室接到了公社的电话,让各大队的支书和大队长去公社参加年终总结会议。
方唯拉上了郑虎,两人一起去了公社。
工作总结就是对这一年来的农村工作进行总结,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郑先发念完了发言稿,然后对各大队的育种工作提出了表扬。
最后又说了一句题外话:“方支书,其他大队对你们的新民居工程很感兴趣,回头你可以通过协调小组多帮帮那他们。散会!”
郑先发的心态很好,即便是自己的副手都去了县里,他在目前的这个位子上依然是甘之如饴。
同时,他还舍得放权,生产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给了【协调小组】,他还乐得清闲。
不过像新民居工程之类的事情,就不归协调小组管了,他必须予以授权才行。这种事他也懒得掺和,反正方唯有经验,让他计划一下对大家都有好处。
方唯也没有拒绝,郑先发宣布散会之后就率先离开。
各大队的负责人都没有走,大家继续坐着探讨了一些有关新民居的想法。
“如果大家都有意愿,我可以帮忙联系设计院以及施工单位。他们已经有了经验,我相信下一个工程还会做得更好。”
“行啊,那就麻烦方支书了!”
大家商量完,决定先找设计单位出个方案再说。
方唯随后和郑虎返回了队里,打算最近去一趟省城。
“老三,你哪天走我和你嫂子准备一些东西,你帮我带给涛涛。”
晚上。
吃过饭,方唯便去了大哥那边。
听说三弟要去省城,方平和田桂就想着给儿子一家带些土特产过去。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什么都要票都有定量。
“行啊,我看别的你也别准备,给他们带一些腊肉和茶油过去吧。”
现在生活上的问题就是缺肉少油,新鲜肉不好带那就带腊肉,再加一些茶油就挺好。
今年队里没有进行集体采摘,不过方家兄弟都各自去山里采摘了不少野生油茶籽,家里存放的茶油可是以百斤为单位计算的。
方平深以为然,第二天就准备好了这些东西。
两天后。
方唯带着盘莲一起去了省城。
盘莲这次去省城也不光是为了游玩,省城【向阳家具厂】提出来想和竹器厂合作,厂里让她去考察一下,然后再谈其他。
两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出火车站,方涛和文小雅正在等着他们。
方涛看到两人,赶紧上前把婶婶手里的东西接过去,小雅也走过来和两人打了招呼。
盘莲注意到小雅的肚子微微地凸起,便冲着方唯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侄媳妇貌似怀孕了呢。
“满满,先去家里,然后咱们再出去吃饭。”
方唯见到小叔很高兴,他从小就和方唯亲,直到现在还一样。
“行!那就先去家里。不过我和你婶子是过来出差,晚上就住招待所,反正回去可以报销的。”
方唯帮忙带了很多东西,自然是先去方涛家里坐一会比较好。
不过他也提前声明不会住在侄子家里,就他们那个小小的鸽子笼,真没办法住这么多人。
方涛也没说什么,自己家里就那个条件,根本住不开,总不能让人家打地铺吧就一间屋,真的很不方便。
大家随后去了方涛的家里,让首先把大哥大嫂托他带的东西拿了出来。
盘莲也从包里拿出来了一些干货,有干竹荪、竹笋以及干菌子,这时她和方唯给侄子一家带的东西,都是有钱都很难买到的精品。
“谢谢满满!谢谢婶婶。”
小雅的嘴巴很甜,小叔他们进屋之后她就一直忙忙前忙后的,根本不像个孕妇。
盘莲把对方拉到一旁,小声的问道:“几个月了”
“将近三个月了,我本人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