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死有余辜,武耀阳离任

方唯不介意多说一些,这也不是啥秘密,每天在报纸上都能看到。

只不过经过他的归纳和浓缩,更容易被大家理解而已。

“过渡阶段那就是说后面还有变化”

阿公在这方面的灵敏度要高一些,马上就听出来了对方的潜台词。

“应该会有变化吧,但这种变化应该是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方唯笑着点了点头,很肯定的说道。

在坐的人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两年大家被姚主任那帮人给折腾坏了,都希望能有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

只要不折腾,按照下塘大队目前的发展趋势,大家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老三,现在全省都靠着咱们几个大队吃饭,这次开会上面没有奖励你啊”

关崇阳说起了瑶岭公社这些大队给全省提供稻种的事儿,他觉得方唯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理应得到奖励吧

“老爷子,奖励的事情不是会议议题。对了,虎子,县里和地区没有开表彰会”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也没有解释太多。

代表们在一起不会讨论这一类的议题,像他这种在各行各业取得巨大的成绩的人,要么以后是“全国劳模”,要么是给予“生产标兵”的称号。

这就有得等了,谁知道哪一年才能评上

于是他就问了一下县里和地区的动向。

“没有,听说要到年底了,反正我们总会拿几张奖状回来的。”

郑虎倒是很有信心,今时不同往日,再也不会有什么力量会刻意打压方唯和下塘大队。

其他人都很认可这个说法,这顿饭倒是吃的轻松愉快。

吃过饭。

方唯亲自把老爷子送了回去,孙道人看着他欲言又止。

等安顿好老爷子,孙道人把方唯送了出去。队里分房,考虑到孤寡老人的实际情况,自然不会给一个人分一栋二层楼的房子。

现在孙道人和老爷子住在一起,一人一层,条件也算是相当不错。

“道长,是不是老爷子的身体不太好需要开什么药你只管开,钱不是问题。”

方唯以为是不是老爷子又需要吃药了,以他现在的经济实力,一个疗程几千元的药还是能买得起的。

结果他说完之后,孙道人却摇了摇头。

“师兄的身体没啥大问题,自然衰老,吃药没用。回头倒是可以让他吃一点清补的东西,像以前那些虎狼药,不能再用。”

孙道人倒是很平静,给了方唯一个明确的答案。

方唯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你需要什么药材回头我拿给你,道长,你说的我都明白。”

他随即告辞离去,心里明白老爷子的时日恐怕不多了。

实际上关崇阳这一辈子活的还是很潇洒的,无儿无女可能是一个大遗憾,但对方不提他也有说不清楚。

有时间多来看看老爷子吧,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翌日。

方唯起来后先锻炼了二十来分钟,然后和盘莲一起回去吃早餐。

两口子的相貌本来就出众,这么些年居然变化不大,看起来依然很年轻。这可能和他们坚持练习养生功有关,也和较好的生活条件有关。

家里不缺钱,阿姐时不时就会去圩上买一些肉食回来。

再加上队里不定期分猪肉、分鸡鸭,鸡蛋也有保障,在这年月就算是生活条件好的。

“三哥,你慢慢吃,我得赶紧去厂里了。最近厂里的订单源源不断,忙得很。”

盘莲匆匆吃完早餐,就骑车去了竹器厂。

随着竹器厂的产品在羊城打开了销路,一发而不可收拾。今年的局势一波三折,但并未影响到竹器厂的生产销售,全年净利润应该在500万元以上。

方唯忽然想起很久没去五金厂看看了,就打算去大队部打个转,然后去公社瞧瞧。

他不用坐班,自然是慢慢悠悠的吃了早餐,然后才起身出门。

刚到办公室坐下,郑虎和郑豹哥俩就跑了过来。

“三哥,姚主任死了。”

“咋回事”

方唯挺惊讶,那家伙不是被抓了吗怎么好端端的就嗝屁了呢

“听说他之前车祸留下了暗伤,在加上他坏事做绝可能害怕吧,在隔离审查的过程中,心脏病突然没救过来。”

郑虎也快变成包打听了,说的有鼻子有眼,方唯不得不信。

“活该!便宜他了,要不按照他做的那些事情也难逃一死。”

方唯觉得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幸灾乐祸怎么了他乐意。

郑家兄弟也哈哈大笑起来,姓姚的实在是太坏了,在他们看来,那家伙绝对是死有余辜。

“对了,三哥,我还听说唐主任调到了市总工会,是不是升了”

接下来,郑虎又说了一个消息,还问了一个比较蠢的问题。

不过方唯也不会苛责对方,对方就是一个生产队长,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省城,有些事对他来说真的不好理解。

“以前他是副的,现在是一把手,挺好的。”

方唯胡诌了一句,郑家兄弟便告辞离去。

现在虽然是农闲时节,他俩也不可能一上午都在他的办公室里吹牛。

对于唐泽的被边缘化,方唯的心里是早就有数的。当时唐泽回避了斗争,选择闭门谢客只求自保。现在形势翻转,他自然就靠边站了。

唐泽这个人很复杂,既有敢于担当的一面,也有软弱妥协的一面。

上次地区一行人来到下塘大队,唐泽就很少说话,甚至都没有单独和方唯聊一个字。他就知道对方快到头了,果然,对方去了工会那边。

另外,朱明辉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烟草局担任主任,职位有所降低,但终究是平稳落地,未来还有希望。

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

方唯抓起听筒,里面传出了武耀阳的声音。

“请喊一下方支书听电话。”

“武主任,是我,有什么指示”

“你现在到县里来一趟,我等你一起吃午饭,有些事想和你聊聊。”

“好的,中午之前我一定到。”

方唯挂了机之后,便骑车去了公社,去五金厂看了看。

五金厂运行平稳,生产的一些小玩意销路不错,但总体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方唯对他们的要求不高,能略有盈余就行。

随后他去了县里,比约定时间稍早一点抵达了武耀阳的办公室。

“走,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

武耀阳见了方唯,便拉上对方去食堂吃饭。

不过他们没有坐在大厅里,而是去了二楼的一间包间。

“方支书,我很快就要走了,这些年咱们一直想把育种工作做好,现在也算是达成了目标。你还是想一直呆在下塘大队”

因为是中午时间,两人都没有喝酒。

填饱了肚子之后,武耀阳这才进入了正题。

他已经接到了调令,调去地区当副主任,和曾庆搭档。一转眼,他在新林县也呆了不少年头了,这一去,就是龙入大海,前途不可限量。

武耀阳比曾庆年轻,有知识有文化,今后能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清。

他其实早在为这一天做准备,困难时期绝不低头,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但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方唯,对方年纪轻轻就像是看破红尘一样,居然没有一点“上进心”。

“我不想挪窝,呆在大队就挺好。至于育种工作你只管放心,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下去的。”

方唯听出来了武耀阳的话外之意,明确表示了拒绝。

他根本不可能离开大队支书这个位置,因为公社只管全面,各大队以及生产队是具有生产主动权的。

到了那时,所有的土地都会解除指定,他最大的优势就不复存在。

“唉,人各有志,不说了。我走了之后,齐海洋同志会接替我的工作。我知道你俩以前有一些误会,不是啥原则问题,你还是要和他搞好关系。

另外,黄志刚同志马上就要调到县里,担任齐海洋同志的副手。你要是遇到困难,也可以找他,你和他的关系应该还不错吧”

武耀阳不再劝说方唯,然后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离开后的局面。

齐海洋因为坚定的立场,得到了上面的重视,接替他的工作属于顺理成章的事。只是黄志刚异军突起,确实出乎了方唯的想象。

黄志刚属于超常规提拔,毕竟他只是一个公社副主任。

但在现在这种形势下倒也能说得过去,他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原本郑先发是有机会去县里的,但他的最大问题是文化程度太低,基本上公社主任就是他的终点。

“多谢武主任的关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方唯向武耀阳表示了感谢,对方在离去之前能和他说些话,就是没把他当外人。

武耀阳点点头,问道:“吃好了吗”

“吃好了!武主任,你忙,我先回去了啊。等以后有机会我会去湘陵市看你的,这里有一点茶叶和干货你带着,等明年我再给你捎一些过去。”

方唯把提前准备好的袋子递给了武耀阳,然后就起身离去。

这个时代的变化有时候很快,快到令人目不暇接。但有些东西又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有耐心和决心一点点的敲碎它们。

一周后。

武耀阳离开了新林县去了地区,齐海洋正式登场。

方唯还和以前一样,每天看看文件看看报纸,有时会去山林里转一转。他给关崇阳准备了所需的药材,基本上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看一看老爷子聊聊天。

最终,他也没有拿到育种基地的4万亩土地。

武耀阳后来其实是想给他的,但政策不允许,他在电话里向曾庆做了请示,曾庆考虑再三还是没同意。

这不是他俩的责任,而是这个时代的禁锢。

瑶寨那边这一季依然是大丰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农优58】稻种的产量居然突破了产量极限,亩产达到了933斤。

方唯接到统计报表的时候都不敢相信,马上骑车去了瑶寨。

“三哥,这事儿我们也搞不清楚。我怀疑是育种材料的问题,我们再培育稻种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大量使用了之前放在库房里的【yx-032】的不育株材料.”

王松林抬眼偷偷的看着方唯,知道自己肯定会挨骂了。

这一季在培育不育株的时候,当了一个大错误。之前方唯转移到瑶寨有一批育种材料,本来是给育种基地准备的,但后来已无用处,他就忘了。

也是,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哪还顾得上那些小事

王松林也是难得粗心了一回,居然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错误。也是当时转移育种材料的时候太匆忙,后来大家都不得安宁,错误就一直延续下了去。

这事儿谁都没发现,因为稻种长势良好,没有任何的异常,直到产量数据出来之后,他们才是意识到有些不对。

经过反复的检查,才明白问题有可能出在了不育株这一块。

“你们可真行!”

方唯彻底无语,他当时是为了转移【南光三号】,顺便把育种材料也一并转移了。

那段时间人人不得安宁,他交代的也不清楚,以为进了谷仓就保险了。结果弄了这么大一个乌龙,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稻种呢你们都卖了”

“还没呢,我们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疑点,这不还没有来得及向你汇报嘛。”

王松林低下了头,摆出一副任由对方怒骂的姿态。

方唯倒没有发脾气,而是去仔细查看了这一季收获的稻种。他有辨识的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稻种的确没什么问题。

随后他又让人做了一锅米饭,尝了一下,顿时感觉眼前一亮。

这口感,还是和以前一样好,这批稻种完全可以销售。他估摸着,王松林等人误打误撞,在育种过程中改变了不育株,从而实现了产量的突破。

那么,这其实已经是一种新的稻种了。

“你去把生产记录拿过来,我看看。”

生产记录会记载稻种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