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套种
宋芷被周煜直白的话语惹得耳尖微红,她眼波流转间含嗔带羞地睨了他一眼。
“你先坐着,我去给你沏盏茶来。”她作势要走,衣袖却被周煜修长的手指轻轻勾住。
周煜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不动声色的将她的手拢入掌心,温热的触感让宋芷紧张的心中一跳。
“别忙”他嗓音低柔,带着几分眷恋,“陪我说说话,一会儿我便要回去了。”
宋芷被他牵着在八仙桌旁坐下,轻声问道:“可是还有什么难处?”
周煜摇头,眉宇间透出几分倦色:“倒不是难处。只是离开半年,这几日紧着处理了积压的要务,还有些琐碎政务未及细看。”
他指尖在桌上轻点,细细同她交代接下来的安排,“眼下已是三月,下月春耕在即,需得下乡劝课农桑、巡查田亩……”
“春播后还要忙着连翘茶的采收、炒制、以及对接外地客商,这些也要早做安排,没的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忙中出错。”
说到此处,他话头一顿,目光落在宋芷脸上,眼底浮起歉意,“如此一来,接下来怕是没什么时间来寻你。”
农桑是国之根基,自然不好耽搁。
见他眉头仍未舒展,她忽然倾身向前,低声道:“你若不得空,我便去县衙寻你。”
她指尖悄悄在他掌心画了个圈,像哄孩子般软声道:“给你做好吃的糕点!”
周煜怔了怔,眼底倏然漾开笑意。他忽然攥紧她的手,拇指摩挲着她的手指,“那说定了!可不许赖账。”
宋芷抿唇一笑,眼底闪过一丝狡黠。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勾住他的小指。
周煜被她这一下撩得心尖发痒,借助宽大衣袖的遮掩,牢牢的握住了她的手,不愿意放开。
独处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吴氏等人在将随行的差役安排好后,还是派了宋友山,与宋平过来作陪。
听这脚步声临近,周煜不得已放开了牵着宋芷的手,待两人进门,顺势转移话题道:“陛下赏赐的这些地,你们打算种植什么?”
宋友山被周煜问话,一时还有些紧张,他几乎是本能的脱口而出,“回....回大人,家里主要还是种粟米、高粱这些作物。”
宋平适时补充一句:“大约还会再播种些山药,去年家里在后山种了好几亩山药,长势还不错,亩产能有五六百斤,如今又多了这么多地,可以再播种些。”
去年他们移栽的山药,因为栽种时,个头小,秋收时候长出来的个头也不算大,但产量确很惊人。
收货那日,村里好些乡亲闻讯赶来瞧热闹,待看到这山药竟这般高产,纷纷同老宋家商议,想要开春后跟他家里买些回去试种。
周煜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眼中闪过一丝讶然,"竟有这般高产量?便是江南的水稻,也没有这般高的产量。”
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轻叩两下,很是期待的追问道:“这东西是不是可以在县内推广开来的,将来也能成为咱们县内另一项经济作物!”
屋内一时静了下来,这话父子两人还真不敢应下,而是不约而同的看向宋芷。
其实宋芷一开始播种山药,便是想着将这作物推广开来,多一种高产作物,百姓便多一分活路。
沉思片刻后,她抬眸看向周煜,语气慎重,"种植山药,咱们都是头一次,没什么经验,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作物最讲究因地制宜,喜疏松土质,需排水良好的坡地。咱们县虽多山,按说适合种植的坡地有很多,可农事不比儿戏,稍有不慎,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反倒害了乡亲。”
她顿了顿,见周煜若有所思,便继续道:“正好,今年村里乡亲想要跟着播种,能不能在县内推广,可以先看看今年的情况再说。”
“正好,大哥一直在记录山药的生长习性,今年再仔细随访,将播种、施肥、长势一一整理成册,待到来年,有了实据,再谈推广不迟。"
周煜闻言,惊喜的看向宋平,“可否将那册子与我一观!”
宋友山见周煜对儿子所做之事感兴趣,立即推了推傻站着儿子,“还不快去将册子拿来!”
宋平闻言,当即跑回屋拿了一本粗麻订就的册子,纸张已有些卷边,显然经常被人翻阅。
周煜结果册子,小心的翻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播种日期、施肥情况、长势、牵藤...."
周煜越看,眼中渐渐浮起赞赏。
他合上册子,郑重道:"农事关乎民生,确该谨慎。今年便以你们村为试点,若有成效,明年便照此在县内推广。"
“这一年劳烦宋兄帮忙详细将之记录在册。”
宋平本就对农事感兴趣,听对方开口,他没有丝毫犹豫便应了,并且因着周煜的赞赏眸光熠熠生辉。
见事情已经谈到了这儿,宋芷一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哥既然要记录,山药的种植情况。”
“能者多劳,我这里还有一个想法,大哥不妨也将之同时记录在册。”
“若是此法可行,将来未必不能在县内推行。”
三人齐刷刷的看向宋芷,宋平更是迫不及待的问道:“妹妹还有什么巧思,快些说来。”
宋芷也不卖关子,直言道:“我想试一试套种?”
“比如豆子跟高粱一起套种,豆子同苎麻一起套种。”
宋平若有所思,宋友山却皱眉道:"那高粱不会遮了豆的阳光吗?”
宋芷耐心解释,“我是这般想的,在播种时候,就会给两种作物留有足够空间。”
"高粱秆高叶疏,合适的间距既能让豆子得着足够日头,又能借高粱稍作遮荫,免得盛夏烈日晒蔫了豆苗。待到六月里豆子开花结荚时,高粱才将将抽穗,如此两种作物便可错落生长。”
“至于苎麻也是一样的道理,麻苗喜肥,偏生豆叶落土就是现成的肥料。四月里先点豆,等豆秧半尺来高再在行间栽麻苗。待到收豆时,麻秆才不过膝高,两不相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