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我还会回来的
唰唰~
太上皇挥了两刀后,把马刀扔给了白文选。
“谢太上皇赏。”白文选眉开眼笑地接住劈了两下,说道:“还行,罗刹鬼知道控制重心位置,用着还顺手。”
太上皇点点头,没多评价。
武器重心是锻造高手必须考虑的问题。
就比如太上皇的锤子,锤柄是铁、铜、铅三种材料混用,为的就是保证锤子重心在握手部位。
其他人使用的枪矛戟刀剑等冷兵器,无不如此要求,若是不符合标准,不只出不了厂,工匠要受罚。
当然,罗刹人是根据经验锻造还是成了体系,太上皇是懒得思考的,就跟他不在乎罗刹人与哥萨克人的区别一样。
连同俘虏,一起打包交给皇帝。
“太上。”满脸笑容的张煌言走了过来,说道:“战场已经打扫完毕。”
“伤亡如何?”太上皇问道。
张煌言回道:“阵亡一千五百六十一,伤四百三十三,斩首五千七百余,俘获一万三千余,罗刹近乎全军覆没。”
“才一比二,这仗打的不行。”太上皇摇了摇头,显得很不满意。
“太上。”张煌言扭头看了下周围,低声说道:“归义营阵亡一千二百。”
“那也只是差强人意。”太上皇依旧不满意。
“臣倒是觉得可以接受。”白文选说道:“罗刹鬼不知太上神威,抵抗之心甚是坚定,待打多了,怕了,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比了。”
无知者无畏,等把罗刹人的士气打崩就能以一当十。
“罗刹主力近乎全灭,接下来如何处置?”太上皇问道。
张煌言回道:“臣欲围绕北海行动,先行攻占罗刹及土著各据点,彻底控制北海并站稳脚跟后,往北方东方扩张,与林中区合力,完成雪塬的占领控制。”
“卿既有腹案便放手去做,朕希望十年内,北海成为国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凭谁来也休想抢夺。”太上皇说道。
“必不负太上信重。”张煌言说道。
信心十足。
罗刹人溃败,指望罗刹人做救世主的附属势力要么随着逃跑,要么主动投入大明怀抱,要么坐等灭亡,没有第四个选项。
大明也不会允许第四选项。
底气来源于实力,也是来源于北海的优越条件。
北海中鱼群丰富,能够提供大量食物,由此可大规模增加驻军与移民,夏季用船冬季用冰车,可以将北海沿岸连成一片。
充足的水源、矿产、森林、平原,若非气温低夏季短,这地方完全就是龙兴之地。
不考虑争天下,只考虑控制雪塬,北海足够支撑此项大业。
此时,狼狈逃走的莫罗佐夫与巴格拉夫相视无语。
两人身边只有百多个随从。
说一句仅以身免完全恰当。
良久,巴格拉夫开口说道:“任务失败,按约定给我一成佣金即可。”
“这次是大意了,我们低估了明国皇帝的战斗力,我们还有很多据点与城镇,可以坚持到沙皇派遣援兵来。”莫罗佐夫说道。
言外之意,希望巴格拉夫留下。
八十多个哥萨克骑兵无法扭转局面,但是作为斥候是足够的。
莫罗佐夫希望抓住一切能抓的兵力。
巴格拉夫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得把消息带回去,免得后来者重蹈覆辙,如果仅凭信件,没人会相信东方有一条恶龙。”
莫罗佐夫沉默了。
是啊,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明国太上皇如此离谱呢?
若是莫斯科不能重视这个情报,派来的援兵大黑驴重蹈覆辙。
“也罢,我会给你两成佣金,算是你把消息带回去的报酬。”莫罗佐夫说道。
“我想……”巴格拉夫回头看了眼残兵败将,带着苦涩说道:“看到这副景象,没人会想着击杀或者活捉那条恶龙了。”
各个带伤,其中有几个没了胳膊。
好不凄惨。
最重要的是,这些残兵都是亲眼看到太上皇战斗力的人证,即便不能让人彻底相信,也会让援兵警醒。
“先回城,休整完毕后,我们一起回莫斯科。”莫罗佐夫说道。
“您要回莫斯科?”巴格拉夫惊讶地问道。
“我需要主动承担此次战败的责任。”莫罗佐夫说道:“很多人想我去死,我要亲自向沙皇解释才能保住性命。”
“我会护送您。”巴格拉夫说道。
莫罗佐夫看了一眼身后的荒原,说道:“我还会回来的!沙皇俄国还会回来的!”
“哥萨克会追随你回来,再次挑战那条恶龙!”巴格拉夫说道。
见巴格拉夫重新恢复斗志,莫罗佐夫老怀大慰。
回莫斯科的路上的安全有保证了。
但是两人都没注意到,巴格拉夫一口一个“恶龙”,说明他已经被太
上皇打出了心理阴影。
两人领着残兵败将回到城里,休整了两天后,启程往西而去。
此时,太上皇也在往西走。
北海这边就剩下零敲碎打,攻城他也掺合不上,还是按计划去西域收尾。
一路疾奔,七月份抵达吐鲁番,西域已经有明显的降温。
陆大帅正在种田。
“为何不乘胜追击?”太上皇问道。
陆周笑嘻嘻地回道:“等建虏聚集了人马再杀。”
“那不得拖到明年去了?”太上皇皱起了眉头。
“陛下训谕,稳打稳扎,稳打稳扎。”陆周搬出了挡箭牌。
“屁用没有。”太上皇不满地说道:“按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能收复碎叶城?”
“稳打稳扎……”陆周额头见汗。
太上皇刚刚在北海热了身,此时兴致勃勃地想拿建虏活动一番,怕是按不住。
“看你怂的。”太上皇不满地批评了一句,又道:“行宫可曾备好?”
“已经备好。”陆周连忙引路。
没敢松口气。
说不定太上皇自己就领兵出击了。
压不住,根本压不住,除了皇太子,谁都压不住。
太上皇没有表示,策马而行。
路上,数十辆煤车沿着车辙缓缓而行。
见太上皇视线停留在煤车上,陆周解释道:“城外二十里处发现了露天大矿,所有俘虏都投了进去,如今每天可以挖煤一千二百车,待严寒降临,足够保证过冬所需。”
绝口不提死了多少战俘。
没必要提。
太上皇也没问。
穿过城门,迎面就是一股灰沙。
不是沙尘暴,而是工地的特有景象。
房屋改建,埋设热水管道为集中供暖做准备,军兵们忙的热火朝天。
见太上皇的目光停留在玻璃管上,陆周主动解释道:“西域这边泥土少,适合烧陶器的土几乎没有,工匠们因地制宜,用沙子烧玻璃管替代陶管。
因为缺水,无法淘洗,沙子杂质多,炼出的玻璃品质很差,但是做送水管是没问题的。”
玻璃颜色不均匀,大量肉眼可见的杂质,这要是在关内,老板得亏成麻瓜,但是在西域这地方足够用了。
太上皇表示很满意。
主观能动性,这是大明一天比一天好的关键所在,若是死气沉沉,想实现集中供暖,只能从关内运输陶管来,那成本和工期就很难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