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62章 要脸的大明是好对付的

“恭迎父皇回京。免费看书搜索: 拉小书网 ”

“别惺惺作态。”朱由检嫌弃地挥挥手,问道:“圣诞将至,那么多事,内阁又少了一个人,怎么跑出来了?”

“高斗枢已经补入内阁。”朱慈烺回道。

朱由检说道:“孙传庭、余应桂、朱大典、史可法、蒋德璟、吴甡、郑芝龙,钱谦益、范景文,朱大典违法去职,巴王补入内阁,巴王病逝,邱瑜替补,如今郑芝龙去职,高斗枢接替。

八年之间,只换了两人,你的内阁比你老子的内阁坚挺太多了。”

朱慈烺嘿嘿一笑,说道:“论识人,爹还得练练。”

朱由检立刻拉下脸来,说道:“朕觉得你的武艺需要练练,你觉得呢?”

“爹看城头。”朱慈烺果断转移了话题。

太上皇注意力随之转移。

故意的,总不能真按着孽子打一顿吧?都是做皇帝的人了,得留点面子。

所以太上皇勒马停下,仔细地看着城头,说道:“记得出京的时候,人头稀稀落落的,如今密密麻麻,砍的真不少。”

“清查吏治杀了很多,其中不少是京营出去的。”朱慈烺声音略有些低沉。

杀的时候并未手软,但但都是为国流血的勇士,皇帝曾经寄予厚望的,而今挂到城头上,心里确实不好受。

“希望后来者能够汲取教训吧。”朱由检感慨一句,问道:“没生什么乱子吧?”

朱慈烺回道:“只有一些拒捕的,不值一提。”

任凭你位高权重,当缇骑带着圣旨抵达时,立刻成为人畜无害的存在,少部分狗急跳墙也是当场镇压。想煽动百姓造反?当官家拿人时,百姓只会拍手称快,甚至有朝北磕头高呼“皇上圣明”。

民心在皇帝,贪官污吏只能束手待擒,就没有煽动造反的。

穿过城门,朱由检又说起了南方的事。

柔佛战事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每日一报,朱慈烺知道的很清楚,朱由检只是补充一些细节。

“柔佛之所以容易清理,乃是因为地势狭长,大军排队走过去,土著想跑都跑不了。那种地形上,挖运河的工程量不大,朕回程的时候特意走了暹罗,令其割地配合运河开凿,条件是允许其使用运河。你是怎么考虑的?”朱由检问道。

“工部与水利交通部已经派人前往勘察地形,至于暹罗的事,再说。”朱慈烺回道。

克拉地峡运河在后世闹的沸沸扬扬,却因为政治经济一直停留在纸面上,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暹罗已经在计划开凿运河,之所以未曾行动,纯属于实力不允许。

基建狂魔只有一家,别无分号,古今皆然。

朱慈烺是支持开运河的。

不过克拉地峡属于暹罗的问题,还要仔细考虑怎么处置。

这不是暹罗一家的问题,而是暹罗南掌东吁一起的问题。

“还有水真腊。”太上皇说道:“朕回来的时候,高杰已经在清理占城境内顽固分子,估计这个时候已经清剿的差不多了。”

朱慈烺点头道:“差不多,已经诏令禄永命回朝。”

黎氏大将军已经被官军击杀,如今只有大明的禄永命。

闲聊中到了太上宫。

冷冷清清,不要说太后,甚至没一个太妃来迎接。

朱由检感慨道:“啧,人没走茶先凉,人心不古啊……”

“爹别感慨了,想想怎么安抚娘吧。”

说完,朱慈烺拔腿就跑。

虽说太后平安产子,但是太上皇不在身边,太后月子综合症产生了大量怨气,注定要有人倒霉。

有太上皇承担,皇帝为什么要去吃池鱼?

“朕为什么要回来参加册封大典?”

太上皇叹了口气,迈步进了宫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腰子软。

朱慈烺一溜烟跑去了京营,抚慰南征归来的将士。

正事要紧,老爹放一放。

此时,暹罗国都里,大明驻暹罗代行理藩部事务总管王泽弘正在看着暹罗王世子室利·素昙玛罗阇。

室利脸色发白,呼吸急促。

大明坚持要暹罗割让蓬春府以便独享运河,而暹罗以“暹罗出地与人,大明出技术与资金”为条件,想两国公管运河。

暹罗人也想开凿运河。

位于中南半岛中部,东西距离远,陆路远不如海路便捷,且暹罗与西夷多有往来,东海岸地区的商船前往欧洲确实不便。

奈何,大明坚持独享,还要求暹罗无偿割地。

室利本来身体就不怎么好,此时都快被气死了。

半晌,室利缓过气来,说道:“总管,上国此举,实乃欺负人,暹罗臣民绝无可能答应此无理条件。”

“话不要说的这么绝对,毕竟运河对暹罗也是大有好处的。”王泽弘说道。

“思厥先祖父,暴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室利背了一段《六国论》。

暹罗绝不屈服!

王泽弘冷冷一笑,道:“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室利沉默。

无论割地还是不割地,暹罗都是毫无疑问的弱者,全面羸弱的那种。

“总管,无论如何,暹罗不会割让蓬春府。”室利弱弱地说道。

“开运河是太上皇旨意,无论如何要实现的。”王泽弘强调了大明的决心,又道:“这样吧,本官退一步,暹罗租借蓬春府于大明,如何?”

“租借?”室利反问。

王泽弘说道:“无期限,以运河通航费抵偿租借费,这是最低条件,再无商榷余地。”

室利沉默片刻,道:“兹事体大,我需上奏父王。”

“世子自便。”王泽弘说道。

室利离开,通译葛峰说道:“总管,看室利的样子,怕是难以和平手段得到蓬春府,要不要启动第二方案?”

葛峰父在万历初行商至暹罗,产业壮大后定居在此,使团设立之初招募通晓暹罗地理人情的通译,葛峰应募。

在收到太上皇打算开凿运河的旨意后,暹罗使团便开始谈判,最好是暹罗割让,退而求其次则是租借,以防万一,葛峰建议制定第二方案。

扶持反对者,分裂甚至颠覆暹罗王室,将暹罗变成大明的形状,最终收为一省。

从宋时开始,便有汉人来暹罗定居行商,其中一部分已经彻底暹罗化,随着大明越发强势,尤其是太上皇率军过境后,这些人重新依附大明。

在葛峰的活动下,这些人组成了反暹罗王室同盟,就等大明许诺的火铳就位。

计划可以自己制定,前期准备也可以自己搞定,但要是实施,必须上报。

就在王泽弘给国内写信汇报时,王宫里,室利正在向国王巴塞通汇报谈判经过。

“明人先求割让,次求租借,想来是不会付诸武力的。”室利做出了判断。

要脸的人总是好对付的。

巴塞通点了点头,说道:“大明自诩仁义,只要暹罗保持恭敬,他们就不会发兵征讨。”

“开凿运河乃是明国太上皇计划,明国上下势在必行,恐怕难以阻挡。”室利忧心忡忡地说道。

“先拖着,只要我们不急,急的就是王泽弘。”巴塞通说道:“如今由割让降为租借,拖下去就是合作修运河,两国共同管理经营。”

“父王圣明。”室利振奋精神说道。

“我身体不行啦,暹罗是你的,记住,对明国要恭敬却不能软弱。”巴塞通语重心长地说道:“明国贪得无厌,若是暹罗软弱,必被其吞并。”

“儿臣明白。”室利应下,又道:“儿臣会交好南掌东吁,共同进退。”

如果说大明强势给暹罗带来的好处,那么一定是边境的和平。

南掌东吁暹罗,加上以前的安南占城真腊,相互之间一言不合就开片,相互之间各有胜负,且不乏灭国后又崛起的情况。

如今在大明的压力下,各个守着一亩三分地,老老实实过日子,生怕被大明找到干涉的借口而导致国灭。

以前国灭,凭借本国残余力量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如今看安南占城柔佛,一个比一个灭的彻底,根本不可能再次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