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46章 崇祯禅让,太始开端

腊月底,寒风刺骨,然而京师臣民早早聚集在天坛周围。搜索:找小说网 本文免费阅读

几十万人,尽皆无声。

不一刻,海啸一般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传来。

皇帝来了。

坐着车。

为了表示郑重,皇帝穿龙袍戴十二旒,实在是不方便骑马。

在人群的跪拜中到了天坛前,朱由检下车,单手举着圣旨缓缓登台。

台上站定后,朱由检给了刘若愚一个眼神。

“天子圣旨,臣民噤声。”

传声筒们复述,臣民立刻停下高呼,窃窃私语也不见了声音。

一时间,只有寒风朔朔与旗帜猎猎声。

朱由检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在位二十有三载,遭天下板荡,几近覆亡。今危而复存,皆因朕征战于外而太子烺理政于内,父子同心,内外谐和,故无往而不利。

今江山恢复,国势日隆,需修内政与民休息,朕有神武之绩,缺执政之能。太子烺监国七载,清吏治、免徭役、改税制,国用足而未加赋,战未绝而民无怨,仁义无双,睿智无双,朱氏有此子,当再享国祚三百年。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太子烺。

大明皇帝朱由检敬告天地,先祖先帝,昭告臣民,内外咸知。

崇祯二十三年腊月二十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民高呼。

大家对皇帝的识趣很是赞赏。

喜欢打仗,能打仗,很好,就负责打仗,把政务交给太子,以后大家就赞你一句“堪比尧舜”。

朱慈烺没想那么多,稳步走上天坛,大礼拜了皇帝老爹后接过了圣旨。

朱由检扶起好大儿,摘下十二琉冠替他戴上,又脱下龙袍替好大儿穿上。

臣民无不惊愕。

一件龙袍穿二十三年也就罢了,竟然还想传两代?

现场可是有许多外国使者呢,他们怕不是要以为偌大的大明供不起皇帝制作新龙袍呢。

林欲楫满头大汗。

台上一对父子不按套路出牌,接下来怎么演啊?

等不合身的龙袍穿好,朱慈烺转身看向臣民。

江无水递上了圣旨。

其实没有进行登基大典,根本不算圣旨,但是这么些年大家都习惯,默认是圣旨。

最主要的是,当朱由检的禅位诏书宣读完毕,朱慈烺已经是大明皇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父皇陛下征战八载,亲临锋矢,灭建虏、剿流贼、诛叛逆,神威无敌……”

夸一下崇祯皇帝武力无双战功赫赫。

“……今朕嗣位,尊父皇陛下为太上皇,旨意同朕意,尊母后殿下为太上皇后,建神威宫为太皇宫……定年号太始……”

尊太皇太后是应有之义,大家没有多想,定年号也是必须的,但是“太始”这个年号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用“太始”作年号的人不少,最早的是汉武帝,取意为“回归本来开始”,新帝用“太始”年号有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且有吐槽崇祯做的不好的意思,毕竟要是太上皇干的好,何必重新开始呢?

奈何,这个问题没法问。

就跟禅位诏书是朱由检自己写的一样,年号也是朱慈烺亲自定的,根本就没跟臣子商量。

想到“海东”省,大家忽然就释然了。

嗯,用“建设新大明”圆一下,完美。

孙传庭却若有所思。

太始,宇宙混沌时,也就是说时间空间都拢成了一团,如果引申成天下大一统,没问题吧?以新帝心气,这个天下必然是世界各国,而只有世界各国皆入大明,才能称得上“太始”。

想到这里,孙传庭笑了。

他敢保证没人猜到新帝的真心思。

对“太始”有深刻的研究,思维要能扩散,还要懂新帝的心思,必须三者齐备才能猜到。

新帝圣旨念完,开始阅兵。

各国使节尤其是西夷各国使节挺了挺腰。

不一刻,雄壮的军阵走来。

臣民欢呼雀跃,外藩使节则脸色沉重。

其中有两个新兵方阵。

大明实行全民兵役不是秘密,然而短短三个月就能将新兵拉来阅兵,这训练水平实在是太恐怖了。

想到安南的下场,再想想三百万大军如同洪水一般打过来,南掌使者李青云身体开始发抖。

“必须早做准备,否则等明军打过去,全无还手之力……”

李青云脑海里翻来覆去就这个念头,甚至都没注意阅兵结束各国献礼。

幸亏东吁使者白天赐救了他。

唇亡齿寒,此时看李青云出丑绝不是个好主意,所以白天赐想以提醒拉近关系,然后两个人先私

下谈谈,看两国有没有可能结盟。

先把礼物送上去。

为了庆祝新帝登基,各国都是下了血本的。

“还好,大明会赐下足够的货物,不但不会亏,还能赚一笔。”白天赐安慰自己。

然而,献礼结束后是歌舞环节。

各省的表演队站在彩车上载歌载舞,既表现了足够的地方特色,也歌颂了太上皇的武德与新帝的文治。

“最后是草原各部落的扭臀舞~”

传话筒们高呼时,额尔德尼栋岱青扭动着腰杆子进了场。

他身边都是各部落首领,此时随着鼓点卖力地扭着腰臀。

哄堂大笑。

一群大汉扭腰臀,毫无美感,只有可笑。

额尔德尼栋岱青想跳下花车,任凭推车的一百只脚从身上踩过去,如果没死,再来一百只脚。

不敢。

他要是能拒绝这种带有羞辱的表演,就不会出现在这里。

幸亏时间不长。

因为封赏有功开始了。

灭倭大将军魏六一授元帅,掌大明禁卫第一军,陆周授元帅,掌皇家禁军第二军……

敏锐的人抓住了“大明”这个前缀。

大明≈皇室≈朱氏≈朱慈烺。

也就是说,大明禁军成了天子私兵,无天子诏令,军机处别想调动一兵一卒。

参与了进攻车道岘的归义兵们被抽了出来。

新帝亲授番号,并赐名“沈儿峪旅”,有功者照例封赏。

一时间,额尔德尼栋岱青忘记了跳舞的尴尬,只充满了羡慕。

要是当初不想着自立,而是直接率领部落内附,怕是已经人人入籍了吧?额尔德尼栋岱青不由地想到。

就在这种心思各异中,到了赐宴环节。

百姓们带着羡慕看向文武百官,却发现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你不知道,皇宫赐宴还不如我们平日里的饮食呢。”

懂王们当即给不懂的介绍了宫廷赐宴的菜单。

随着人均耕地的增加,百姓们的食物转为米面,不能说番薯只配喂猪,却可以说不再是主食,然而朝臣们在新老皇帝交替的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依旧要吃番薯。

换谁都不开心,更难受的是,必须装作很开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