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全民兵役制度
“慢点,看你有吃相不?给老子留个鸡腿!”
说着,白文选伸手就去盆里捞烧鸡。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尼禄斯旺一把抢了朋。
“给老子留一个……”
已经改名李禄的尼禄斯旺抓起烧鸡,张开血盆大口塞了进去,两口一只,连骨头都不吐,嚼吧嚼吧就咽了下去。
“好,要,锤。”李禄别别扭扭地说道。
白文选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李禄的意思是伤兵营伙食好,要一直待在这里,如果不行,就让皇帝再给他一锤。
“陛下打的是脚腕子,不是脑子,你就不能多用点心思学汉话?”白文选没好气地说道。
“吃。”李禄依旧言简意赅。
“也就老子听得懂,换别人谁猜你?”
“那他以后就跟着你。”
白文选回头一看,全副甲胄的皇帝迈步而来。
“陛下~”白文选一个滑跪到了近前,抱住皇帝的大腿叫道:“臣要出去,臣好了,臣能做个前锋。”
皇帝忍着踢飞白文选的冲动,扭头看了眼吴洞云。
“白将军最好再休养一个月,这傻大个无碍了。”吴洞云说道。
“我不用休养。”白文选叫道:“陛下,臣真的可以上阵了。”
“行了,收拾行李去。”朱由检说道。
“哎~”白文选蹦了起来,高高兴兴地去收拾东西。
李禄这才五体投地拜下,说道:“李禄,拜见主人。”
“起来。”朱由检说道:“即日起,你为朕的护旗手,随朕出征。”
“遵旨。”李禄磕了个头后起身去收拾行李。
“陛下倒是收了个好旗手。”吴洞云说道。
朱由检笑着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说这家伙也不傻。”
吴洞云说道:“谁给吃的跟谁,谁能打过他听谁,如此信条,实乃大智若愚,必有后福。”
“行了,赶快去点人,准备出征了。”朱由检说道。
陆周出征倭国,马宝护卫太子,郑遵谦提督南大营,沐天波主持北大营迁回北京事,其他大将驻守各处,皇帝身边缺人了。
已经伤愈的老兵需要随征,吴洞云也将成为随军参谋。
趁着下面人收拾东西时,朱由检给吴洞云说了一下战况。
“甘肃兵分两路,北路攻秦安州,约四万军,南路攻汉中,约三万军。
汉中底子打得好,兵精粮足,城防完备,无需操心,秦安州收复未久,兵力不足,朕亲自去。”朱由检说道。
“陛下可曾考虑建虏反应?”吴洞云问道。
“建虏没有动静。”朱由检说道:“建虏大败亏输,草原各部离心背德,如今随着边关开市,情报传递便捷,各部也乐意用建虏情报换钱,可以确认建虏没动静。”
也就是说草原方向不会有威胁。
但是漫长边关的守军依旧出门动弹,毕竟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部落入侵。
快饿死了,你也不能指望那些小部落能够保持理智,尤其是冬天到了。
边关牵制了大量兵力。
“若是卫所制度未曾败坏,兵力不至于捉襟见肘。”朱由检感慨道。
不得不说,卫所制度确实是个天才设计,只是再好的制度禁不住吏治的败坏,而且如今大明走招募路线,不适合重启卫所。
此时,太子与孙传庭在商量这个问题。
本来孙传庭赶回京城是处理谋刺案的,然而甘肃忽然发兵,也就顾不得处理逆贼了,先把朱识鋐打发了再说。
皇帝已经决定亲征,战略战术无需操心,后勤保障有专门的人负责,太子便拉着孙传庭讨论军制。
“禁军四十万,守备军六十万,水师两万,海师三万五,虽说乃是百人养一兵,然每年军饷两千五百万,衣食装备同额,年费五千万,财政压力巨大。”孙传庭感慨道。
要是没有纸币,朝廷早就破产了,然而随行纸币数量日趋饱和,印钞的利润快没。
可一可二不可三。
老百姓不是傻子。
如果跟宝钞一样滥发,纸币必然被淘汰,以后只能用金银铜,老百姓不会再承认纸币。
现在不是后世,不管政府怎么玩,老百姓只有纸币可用,如今不但有金银铜,以物易物同样大行其道的。
“本宫打算开启全民兵役计划。”朱慈烺说道:“目前国朝有人口一万万的样子,其中十八至二十五男性有八百万的样子,从中征招一百二十万。
义务兵无军饷,朝廷负责衣食住行与装备。
留在军中的军官士官与老兵约十二万,年俸禄大约八百万。
如此可以节约大量军饷。
所有入伍的军兵都要接受教育,可以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成绩出色而不能继续留在军中者,可以出任乡
村官与州府县衙役典吏,最终实现衙役典吏制度的彻底改革。
以后向外开拓时,这些义务兵可以就地安置,以实现对新占领区的控制与稳定。
唯一的难题是适龄兵员拖家带口,没有军饷供养,家里很难过。”
“殿下谋划详细,臣没什么可补充的。”说完,孙传庭陷入了沉思。
义务兵制度的好处无需多说,唯一的问题是对小家庭的影响。
十八岁,大多数都已经当了爹,火力强一些的甚至能有两三个娃,如果没有军饷,这家就过不下去。
当小家过不下去,还指望军兵卖命?
任何教育都没用。
“殿下,如今招兵,一年训练,一年上阵,三年方成精锐。若是十七岁招兵,服役四年,期满则定居新收之地,并分配归化女子为妻。
如此,百姓必将家中余丁送入军中,且会将余丁婚期延后,留待朝廷解决他们的终身大事。”孙传庭说道。
“利用百姓占便宜的心理吗?”朱慈烺摸着下巴想了片刻,道:“先生果然洞悉人心。”
朱慈炯抱怨自己不受重视,其实在大多数百姓家中存在同样的状况。
皇位只有一个,为了保证传承有序而设置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平民家产微薄,为了保证家业能一直传下去,大多数都是长子继承。
小的不但继承不到家产,甚至婚姻都不管,加上娶妻花费多,导致大部分余丁要打很长时间的光棍。
如今朝廷管吃管住管教育,还给田地老婆,那不得挤破头往里送?
“十七岁入伍,十八上阵,二十二退伍结婚生子,倒也不晚。
不过为了保证中枢威慑力,当留十万锐士组成的禁军,以应变各种突发状况。”孙传庭说道。
“禁军亦需更新迭代,便以十年为服役期。”朱慈烺补充道。
“殿下,臣又想到一个问题。”孙传庭说道:“十七岁少年,估计在五十万上下,淘汰病残,亦有四十万,再去弱者与长子,剩二十万。
四年兵役,累计八十万,加上禁军与军官,一百万,若是人口翻十倍,则近千万……如此次平甘肃,后军还没出京,前锋已经打完了啊。”
“先生忧虑的有道理,不过先把人口翻十倍吧。”朱慈烺笑道。
“先定个小目标,十年内翻两倍。”孙传庭也笑。
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不过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土地,土地要抢,抢要打仗,嗯……”朱慈烺抬了下头。
“臣懂,臣立刻安排全民兵役之事。”孙传庭说道。
没有人可以永远十七岁,但是所有人都会有十七岁,等过上几十年,大明男丁都是服过役。
数千万的预备役,完全可以俯瞰世界,就问一句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