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09章 学习汉王好榜样

即便是运河上乘船而行,因为不赶时间,朱慈炯俩兄弟是晓行夜宿。本文搜:读阅读 免费阅读

朱慈炯被管的很严,然而在交趾时收了不少孝敬,此时囊中鼓鼓,自然不可能老实地待在船上。

朱慈炤更不用说,平日里就被宠着,靠岸后当然要登岸玩乐。

到了淮安,兄弟俩登岸,勾栏听曲。

“这日子可不错,比爹与大哥舒坦太多了。”朱慈炤满足的喝了口酒。

朱慈炯不屑地说道:“庸脂俗粉,打发时间罢了。”

朱慈炤笑道:“等三哥就封后,可广罗美女,弟弟也跟着沾个光。”

“说的你不就封一样。”朱慈炯翻了个白眼。

他今年十九岁,朱慈炤十八,若是以前,早已经就藩了,只是如今局势不允许。

就藩之前还要娶妻。

若是以前,挑个良家美女即可,如今却要求娘家有一定实力,能够支持封地开拓。

事实上,早已经有人与两位王子接触,想搭上亲王的船,置办一份世代传承的产业。

俩兄弟上岸,也有姜太公钓鱼的意思。

就在俩人搂着清倌人随着乐曲摇头晃脑时,贴身小太监凑到朱慈炯面前,低声道:“大王,本地豪商苏常安递名刺求觐。”

朱慈炯看向朱慈炤,说道:“有条大鱼,哥哥去见一见。”

“三哥自去。”朱慈炤笑着说道。

等朱慈炯离开,笑容变成了失落。

都是亲王,然而朱慈炯是嫡子,远比他受欢迎,以至于有数的豪商第一选择都是朱慈炯。

就说这苏家,手中大小船只四千有余,利用运河之便,商路贯通南北,在扬州盐商集团覆灭后,顺势成了淮扬商会会首,如今财势越发庞大,隐约间有压制徽浙等各地商会的意思。

从朱慈炯不看名刺知道来者是谁,便知其名声之大。

朱慈炯没察觉到小弟的失落,此时他已经抢上前去扶住了行礼的苏常安。

“本该小王去拜访先生,奈何行程紧张,看。却不想劳烦先生来拜访,实在是惭愧。”朱慈炯彬彬有礼地说道。

“天下百姓皆为大王之臣,哪有劳驾大王的意思?”苏常安说道。

这话里有话啊!

朱慈炯深深地看了对方一眼,说道:“外边嘈杂,不知先生可有安静的地方?”

“请大王移步。”苏常安伸手邀请。

朱慈炯径直上了车。

除了太子哥,不会有人想要他命,没意义嘛,所以并不用担心苏常安会对他不利。

不一刻,车子到了一间别院前。

作为运河重要节点,淮安的青楼里的美食美女自然是上佳的,但是比这个别院却差了许多。

两人把酒听曲,享受了一阵后,苏常安挥手屏退了闲杂人。

朱慈炯闻弦而知雅意,道:“劳烦先生给小王侍卫安排些饮食。”

“份内之事,何足挂齿。”苏常安欣然应下。

接下来是密谈时间,当然不能留侍卫在侧。

或许太子没把定王放在眼里,但这些侍卫太监未必不会打小报告求个幸进,还是要谨慎。

苏常安对朱慈炯的谨慎很满意。

“敢问大王可有中意的封地?”苏常安问道。

朱慈烺回道:“南方虽好发财,然而百姓羸弱,难成气候,还是北方好,小王宁愿冷一些,也不愿太热。”

回答的有些乱,苏常安却露出了笑容。

“小人有一女,年十六,虽说是中人之姿,然性格温婉,知书达理,本欲带着与大王过目,只怕于礼不合,因此未带。”苏常安说道。

朱慈炯说道:“所谓娶妻以贤,纳妾择色,若是先生之女贤惠,小王定然考虑。”

“小人只有一女,视若明珠,愿以身家性命为嫁妆,只求其世世富贵。”苏常安说道。

朱慈炯沉默。

推恩令之下,如何保证世世富贵?

联系到自己的嫡子身份,朱慈炯大概猜到了对方的意思。

夺位!

但是这事吧……作为嫡子,朱慈炯肯定是想过的,却只是想想,也只敢想想,真要付诸行动,分分钟被太子哥捏死,对太子来说,捏他真不比捏死一只蚂蚁困难多少。

还是老老实实就封比较好。

“说实话,小王不敢说世代富贵。”朱慈炯表示婉拒。

“大王当知汉王。”苏常安说道。

就算没读过书的,也会从各种演义评说里听说汉王,其起源于汉高祖刘邦,终于本朝汉王朱高熙,一共出现了二十八个。

在本朝以名声论,刘邦与朱高熙堪称第一梯队,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刘渊、与太祖争夺天下的陈友谅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里有反贼、皇子、宗室、权臣等。

但是,不管刘邦、朱高熙或者陈友谅,面对太

子都是必死无疑。

如今太子地位已经稳固,无人可以动摇。

“本朝汉王已绝,不可能出现第二个,没有学习的必要。”朱慈炯说道。

“权力让人迷醉。”苏常安把玩着酒杯,说道:“陛下主政十六年,近乎国灭,如今沉迷领兵,未尝不是一种逃避。

然而建虏远遁,流贼消弭,虽说还有甘肃逆贼,却开拓了东番,收复了琉球朝鲜交趾,可谓功德圆满。

大王猜测陛下心思是否会转变?而其中会不会有机会?”

这话已经接近开诚布公了。

天下安定后,皇帝注意力转回中枢,可能会与太子争权,而这就是朱慈炯的机会。

“小王以为不可能。”朱慈炯摇头说道:“大明中兴,全赖太子谋划,地位不可动摇,即便父皇想重掌朝政,亦不会动摇储君位。

因为国本之争,父皇对易储争储深恶痛绝,不可能有易储的心思,从父皇立太孙便知端倪,除非……”

除非太子暴毙。

“大王只要孝顺陛下即可,其他的小人们安排。”苏常安说道:“再不济,大王安然就封,小人等派人追随并投资建设,也算是富贵延续。”

朱慈炯眉头跳了跳。

这是想干掉太子哥啊!

要不要举报?

见朱慈炯沉思,苏常安笑而不语。

说了这么多废话,就是要摸对方的心思,或许朱慈炯自己都没发现,他自己其实是盼着太子死的,不然就不会啰嗦这么多了,更不会有“除非”两个字后的未尽之言。

身为嫡子,谁对皇位没想法呢?

朱慈炯长舒一口气,说道:“小王回京后,定然要给列祖列宗守陵尽孝,期间肯定会选定王妃,守期满后成婚就藩,先生可以准备准备。”

“小人立刻送小女入京,等待大选。”苏常安说道。

默契地没提怎么干掉太子。

这是苏常安需要考虑的,就是最终事败,也牵扯不到朱慈炯身上。

朱慈炯也没问原因。

没必要问。

不外乎一体纳税和取消士绅优待这两条。

内心里,朱慈炯觉得这两条政策真的很好,如果他接掌了皇位,必然会延续下去的。

苏常安等人不同意?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太多成语典故可以用在那种场景之下了。

朱慈炯可不认为自己会成为傀儡。

作为皇子,这点自信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