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李自成出关
太原城外,一支车队缓缓往北而去。本文搜:ez看书网 免费阅读
车厢载满货物,用毡布仔细盖着,上面还坐着老弱,拉车的牛马吭哧吭哧喘着粗气。
罗汝才脸色不好看。
只是没法跟这些逃难的人计较,便轻踢马腹,直奔太原城。
不一刻,到了城门口,正遇见李自成来迎。
罗汝才连忙跳下马,拜道:“臣……”
“自家兄弟,无需多礼。”李自成扶起罗汝才,打断了他的行礼。
“陛下,臣……”
“即日起,只有兄弟,没有君臣。”李自成打断了罗汝才,道:“丧家之犬,何以称雄?待杀回来,兄弟再叫哥哥陛下不迟。”
“陛……闯王。”罗汝才换了称呼,道:“事情尚有转机,何以因狗太子一句话而匆忙出关?”
李自成没有因为罗汝才的反对而生气,依旧笑着问道:“兄弟以为转机何在?”
罗汝才回道:“化整为零,游而击之,静待天时。”
这是经验之谈。
以前被打的找不着北的时候,分散逃生,待官军自己出问题了再聚集起来攻城略地。
“天时地利人和,皆已不在,徒呼奈何!”李自成感慨了一句,说道:“当时朱由检虽然勤政,却无甚本事,吏治越治越坏,军队也是越来越烂,所以能游刃有余。
如今朱慈烺当政,吏治清明,军纪森严。
晋地有山河之险,然而险隘已失,根基之地化为绝境,强攻无力,突围无望,收买官吏兵将亦无可能,据守太原,等死而已。
至于人和,我等兄弟尚不能齐心协力,何况地方上的士绅百姓离心背德,筹粮征兵困难,又有官军围剿,分散而行不过是被各个击破。
兄弟,留在太原,确实是死路一条啊。
为兄深思熟虑才下定决心出关,非是因为朱慈烺蛊惑,出关未必就能如意,终归有活命的指望。”
“闯王,兄弟还是认为留在关内为好。”罗汝才坚持己见。
任凭你有千万条理由,我只一个观点。
罗汝才就是这样的思想状态。
说不通的。
李自成好气,却依旧笑着说道:“老营刚启程,没有十天半个月出不了关,你我兄弟好好喝两杯。”
进了城,到了原来的晋王府,现在的行在,酒宴已经备好。
三菜一汤。
大明皇家赐宴的三菜一汤是告诉百官要节俭,李自成的三菜一汤是只有三菜一汤。
本来就过的穷兮兮的,如今为了出关后有饭吃,能运走的都运走了,确实是没什么物资。
太抠了!
罗汝才暗暗吐槽一声,举杯敬酒。
两杯酒下肚,李自成旧话重提。
“合则强,分则弱,你我兄弟当同进退啊。”李自成说道。
罗汝才说道:“闯王,狗太子不可靠,小弟愿断后,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如此冥顽不灵,李自成气的摔了酒杯。
哗啦啦的甲页碰撞声中,百十个刀斧手冲了进来。
“闯王这是何意?”罗汝才怒吼道。
“姓罗的,你想死,却不要带着兄弟们一起死。”李自成怒气冲冲地说道:“罗汝才欺君罔上,罪在不赦,来人,斩首示众!”
“你敢!”罗汝才摸刀摸了个空,连忙拿起筷子。
“李自成,你别忘了当初谁救的你!”罗汝才厉声呵斥。
见李自成毫无反应,刀斧手们不再犹豫,上前围住罗汝才,刀斧齐下,顷刻间将其砍做八块。
李自成看也不看肝胆相照的好兄弟,起身道:“带上他的首级,随朕收编其部众。”
罗汝才实力不弱。
其部众四万余,其中青壮战兵一万二,又有马兵三千,李自成早就想吞并其部了,只是因为明军的压力而一直忍着。
历史上,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为统一领导权杀罗汝才与贺一龙,兼并其部。
贺一龙被皇帝击杀,革左五营自觉自愿并入李自成麾下,免了李自成手足相残的恶名,但是罗汝才一直坚持着半独立,李自成终于走了历史的老路。
当然,罗汝才也不亏,在他口中的“狗太子”的操作下,多活了六年时间。
人生有几个六年呢?
此时,朱慈烺并不知道李自成杀了罗汝才,但是从前线的变动推测出李自成已经准备出关。
“殿下,臣以为还是一鼓作气全歼闯贼部为好。”陈德再次提议。
他父子跟李自成的仇怨可谓是罄竹难书,所以陈德一直反对放李自成出关。
有养虎为患之嫌。
讲真,若非知道皇帝父子关系极好,他说不定还要腹诽太子是不是“养寇自重”。
“卿以为,本宫何以亲征山西?”朱慈烺反问道。
“不是为了安
抚人心吗?”陈德弱弱地问道。
他忽然反应了过来。
就以官军的战斗力,杀李自成板上钉钉,根本不需要太子亲征,唯有放走李自成才需要太子亲自决策。
换做其他人,哪怕太子的头号心腹魏六一也不敢这样做,因为这就是养寇自重,不摘下脑袋绝对平不了反对声。
“万历末年,国朝人口约两万万,到今天三十年,推测人口不足一万万,少了一半还多。
李自成麾下十万众,若是打到最后,能剩一半就算他们降的快。
这么多人,与其白白杀了,不如让他们发挥余热。
国朝迟早早出关扫荡草原与西域的,先让李自成做个前锋,他占据山西时尚且不堪一击,出关后依旧不足为虑。”
朱慈烺喘了口气,继续说道:“卿与李自成有仇,却要知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时,你要想继续往上升,就要从考虑大局和长远。”
陈德说道:“殿下,说不得臣明天就死了,还是快意恩仇来的好。”
“那你去追杀李自成去。”朱慈烺没好气地补充道:“单枪匹马,最痛快了。”
陈德低下头不说话了。
脑子还是转不过来弯,只是太子决心已定,无法再说。
就在陈德怏怏地离开时,陈王廷进来,举着奏章拜道:“启奏殿下,四川急奏,乌思藏遭遇逆贼朱识鋐部入侵,求援。”
“什么,朱识鋐进了乌思藏?”朱慈烺一把夺过奏章。
四川巡抚转乌思藏急奏:朱识鋐派兵入侵乌思藏,诸法王不敌,请求朝廷发援兵。
没有敌军人数,没有战斗经过,没有当前战线位置,什么都没有,就一句“爹,救命”。
“那帮秃驴,事到如今还遮遮掩掩,看来没被打疼。”朱慈烺不满地说道。
“殿下,朱识鋐入侵乌思藏,显然是已经占领了青海全境。其占据乌思藏后,必然下四川,臣以为不可不救。”魏六一说道。
“如何救援?”朱慈烺反问道。
魏六一说道:“乌思藏山高路远,道路难行且多疾病,而国朝为乌思藏准备的山地兵仅仅五千,且未训练完成,不宜匆忙出兵。
朱识鋐崇信天方教,其治下之民皆信天方,其入乌思藏,必灭各佛教。臣以为可等秃驴们死绝后由河西走廊出兵,先收甘肃,再取青海,最后两面夹击收复乌思藏,而后改土归流,再无掣肘。”
陈德呆呆地看着魏六一,像刚认识这么个人一般。
不是他没见识,而是没想到一个带刀侍卫有此见识。
借刀杀佛+假道灭虢+改土归流,这种组合技是个带刀侍卫能想出来的?
“传诏,让乌思藏详细上奏叛逆朱识鋐的军队数量、作战方式、已经占据的地盘、统治结构。”朱慈烺说道。
要求合情合理。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就现在含含糊糊的求援,求个屁!
至于乌思藏奏报什么时候送达,送达后什么时候给予回复,回复后什么时候出兵……
“本宫非独裁者,肯定要朝野达成一致才能出兵,若是乌思藏诸法王等不及,就让他们去西天请援兵。”朱慈烺说道。
西边不一定有援兵,东边肯定有。
如今天竺四分五裂中,在西夷步步紧逼下自保尚且不足,按理说不可能挥兵进入乌思藏,但是脑残这种事,真的说不准。
万一天竺人进乌思藏,跟朱识鋐打起来了呢?
试一试,反正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