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圣诞经济
“太子诏令:为便于百姓观看阅兵,明天早晨卯时初开放城墙,臣民有序排队,登城之前准备好户籍或者路引接受检查,禁止携带兵器、火药、火种等危险品,人满后禁止登城。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衙役们敲锣打鼓地沿街吆喝着。
听到通告,张不浪立刻回到客栈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唐木石。
“老唐,快,跟我走,我们去城墙马道前排队。”张不浪叫道。
“你疯了,天还没黑,你排什么队?”唐木石反问道。
张不浪说道:“等到天黑了可就来不及了,带上被子,熬一夜,明早就能上个好位置。”
唐木石想了片刻,道:“拎上炉子,带几块煤,最近晚上挺冷的。”
“行,再带点吃的。”张不浪补充道。
两人商量好,立刻分头拿了东西,然后一起出门。
到了马道前,手里的东西还没放下,就看到前面有人迎来,点头哈腰地问道:“两位爷,小的有幸抢到了第一个位置,两位爷要不要考虑一下?只要五十文。”
“官爷~”张不浪叫道。
值守的军兵听到,立刻分了两个过来。
“什么事?”万顿饱问道。
“官爷。”张不浪微微弓着身体说道:“这厮是黄牛,要倒卖位置……”
“别胡说,我是要一家人上去看阅兵的,我只是先来排队。”黄牛矢口否认。
“官爷,这厮刚刚要卖位置,五十文,想钱想疯了。”唐木石补充道。
万顿饱说道:“你们把户籍或者路引拿出来给我看。”
黄牛是南京城里人,有户籍,检查无误后,万顿饱又看路引。
为促进商业流通,本就名存实亡只是作为地方官敛财手段之一的路引制度彻底废除,如今大明境内携带路引的只有外番。
唐木石和张不浪来自佛郎机,金发碧眼特别明显,但要是不看样貌只听口音,是听不出来差别的。
确定身份没问题,万顿饱对黄牛说道:“按照户籍,你家有八口人,明早按户籍名册上城。”
“对,真要是你家里人,我们没意见,换了人可不让。”张不浪叫道。
“关你屁事。”黄牛恨恨地回了一句,又对万顿饱说道:“官爷,这俩西夷有什么资格登城?”
“我抗议这厮歧视!”张不浪义愤填膺地叫道。
“怎么就歧视你了?本来就是西夷!”黄牛不屑地说道。
张不浪说道:“你可以说西人,却不能说西夷,这是在鄙视我,我可是依法纳税的,在大明享受自由行走的权力,你必须尊重我。”
“那你去告我啊!”黄牛有恃无恐。
“好,见官去!”张不浪把东西放下,一把拉住了黄牛。
“行了,都少说两句,各自排队,别啰嗦了。”万顿饱打了个圆场。
黄牛顺势下楼,道:“两位爷,小的嘴贱,您二位大人大量,别计小人过。”
“行了,不跟你计较了,但是你别想着把位置卖给其他人。”唐木石说道。
黄牛脸色一变,道:“那我们还是见官吧。”
他可不怕官府治罪,毕竟没有法律条文,甚至都没有先例,而且事情不大,官府才不会管。
他之所以服软,纯粹是因为去见官后位置会被抢走,到时候可就白来这么早了,如今道了歉两个西夷还不让卖位置,那还不如拖着两个西夷一起见官。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那就都别看圣诞大典。
张不浪回头看了眼已经排队的一百多人,估计见官结束回来大概率是无法登上城墙,便说道:“这样,你只要能保证我们登上城墙,我们可以一起卖位置。”
“这好。”黄牛当即眉开眼笑。
见三人商量起如何卖位置,万顿饱回归执勤队列。
只要不打起来就行。
天刚刚黑,队伍已经排的看不到尽头。
腊月寒冷,都是家里丁壮出来排队,老弱妇孺明早过来即可。
而且大多数人都带了棉被与火炉。
蜂窝煤炉,轻巧安全,用着便宜,取暖与做饭两不耽误的好东西,一经推出便进入了千家万户。
黄牛包大头与唐张二人围着炉子烤着番薯,道:“二位兄台,小弟估算过,南京城里平均一家五口人,城墙上能容纳一万二千人,但是为了安全,我估计最多放一万人上去。
二十二条马道,一条一百户,但是有很多外来客商想看阅兵,小弟认为一百五十人前是绝对能登城的……”
张不浪连连点头,等包大头说完,问道:“兄弟如此活泛,为何过的如此紧巴巴的?”
从身上棉袄的补丁就能看出包大头过的不好。
包大头笑道:“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八口人,又无法四处行走,自然难过,也就是朝廷惠政颇多,否则小弟早出城去种田了。”
唐木石说道:“还不如去山东,八口人分田八十亩,足够衣食无忧,加上卖房子的钱,完全就是小地主啊。”
包大头叹了口气,说道:“老娘身体欠佳,不良于行。”
如今南京城的房价一日高过一日,唐木石自诩颇有积蓄却也舍不得花费百两买房。
一百两只是老破小一间房,正经三间房的,最偏僻的地方也得五百两起步。
“烧鸡肘子酱牛肉,花生瓜子甜米酒,让一让哎~”
听到吆喝,唐木石叫道:“东家来两只鸡一壶酒。”
旁边正在招揽生意的小贩听到,立刻挑着担子走了过来。
鸡是肥鸡,相对来说也不贵。
水浒传里,大相国寺的菜园养活了张三一干泼皮,鲁智深放任他们取菜,他们买羊买酒孝敬,实在是大城市里蔬菜贵。
“肉腌过了能放几十年,蔬菜可没法长途贩运。”
张不浪撕下鸡腿递给包大头,又开始倒酒。
“这酒还是这么贵,不知道朝廷会不会降税。”
吃了肉喝了酒,包大头问道:“两位哥哥从哪里来?”
“濠镜澳听过没?”唐木石反问道。
包大头说道:“听过,就在广州附近,听说是被佛郎机占据了。”
“老黄历了。”张不浪摇头说道:“去年底,广州府发令要求我等离开濠镜澳去广州海贸区定居,今年六月,我等全部搬离,如今濠镜澳已经成了军港。”
包大头下意识地问道:“你们没反抗?”
“朝廷兵多将广,海军船多炮利,反抗不是找死?”张不浪带着苦笑说道。
其实接到广州知府的命令时,濠镜澳的佛郎机人聚在一起商议过聚众武装抵抗,毕竟广州府只划了一块地皮,毛补贴没有不说,他们还要自己建房子,进出之间亏损可太多了,只是认真评估了大明的实力后,佛郎机人还是决定听从安排。
“其实海贸区还不错。”唐木石说道:“靠近港口,出海快捷,去广州采购物资也挺方便的。”
张不浪说道:“以后西夷来大明只能住海贸区,除非有人做保并且缴纳五十两保证金才能拿到路引行走各地。”
听到“西夷”这个词,包大头眨了眨眼睛,最终还是没问出口。
显然,张不浪想成为大明人,不过很难。
特殊才能或者五千两银子,就他这样的小商人,不攒十年钱是没法入籍大明的。
“包兄觉得自己穷,其实在佛郎机并不算穷,最重要的是,官府不会放任你们饿死。”张不浪带着惆怅与羡慕说道。
包大头有些不理解张不浪的羡慕。
从太子到平民都认为大明国势颓唐,君臣民都要共克时艰,但是在张不浪的心里,大明拥有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地盘,最强的军队,毫无疑问的世界中心,是梦中情地,若不然,他也不会长期逗留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