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323章 李自成弃陕西

“西安丢了?”李自成厉声问道。本文搜:常看书 免费阅读

杨永裕不断地磕头说道:“臣无能,无力阻挡明军。”

作为最早投降李自成的明官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劝李自成称帝的,杨永裕得到了他该得的——陕西巡抚。

因为往山西转运粮草而没在西安,听说皇帝兵临西安城下,就留在了外面观望局势,等得到西安失守的消息,立刻回山西找李自成。

李自成很气。

好不容易摆脱建虏纠缠退了兵,还没出山西,就看到了逃回来的杨永裕等人。

“胜败乃兵家常事,朕起兵至今,数次起落,今次丢了西安,再夺回来便是。”李自成风轻云淡地说道。

杨永裕连忙拜道:“谢陛下宽宥。”

“行了,下去休息吧。”李自成说道。

见他没有发怒,不仅逃人们松了口气,左右文武同样放下了心。

当年还是流贼的时候,吃的败仗多了,甚至一度被逼的诏安,李自成依旧站了起来,如今尚有陕北与山西大部分地盘,事情大有可为。

“陛下。”牛金星说道:“西安已失,关中已不可守,若是强行对战,以王师目前的疲惫状态,怕是要吃大亏。

臣请陛下放弃关中与洛阳,收拢兵马保证山西防务,并镇压山西内部的鞑虏。”

李过反驳道:“大军六万,周边险要之地依旧在手,如何不能打?”

“明军锋芒正盛,而王师久战疲弊,明军擅长突袭而关中一片坦途,利其发挥。最重要的是,让出关中,可以令明廷与甘肃接壤,朱识鋐僭越称帝,听得消息,必然主动进军。”牛金星说道。

他之所以要说服李过,其实是主动替李自成背锅,因为李自成自己不适合说出放弃关中的话。

不放弃又能怎么办呢?

跟皇帝刚正面是没前途的,游走打野积攒优势才是正解,便如这次,若非进入野区拿下了陕北山西,怕是已经被打死了,但是打野的时候也要防备皇帝游走抓人。

“要撤就撤的干脆点。”李自成说道:“诏令陕北洛阳诸部收拢军民入山西,另外把消息递给建虏,让明廷尝尝四面受敌的滋味。”

洛阳有八关,但是潼关失守后,另外七关形同虚设,且其孤悬黄河以南,实难坚守。

潼关是守不住的。

当初李自成率轻兵绕到后方,一战而下,如今明军大部队从后方进攻,打起来更轻松。

彻底让出去,大顺可以把拳头握起来,而关中西有朱识鋐,北有建虏,东有大顺,明廷必然自顾不暇。

最起码,大顺无需独自承受伤害。

见李自成主意已定,诸文武高呼陛下圣明后,分头行事。

牛金星没动弹。

知道他有话说,李自成等诸文武离开后,看向了牛金星。

“陛下,朱韶?朝秦暮楚,李岩红娘子心怀鬼胎,如今明军入关中,其必叛,臣请陛下降诏,捕拿三人。”牛金星说道。

李自成说道:“道路间隔,不必大费周章。”

平凉与山西隔着个关中,不说李岩会不会束手就擒,派出去的人大概率是给明军送人头。

牛金星没有坚持,因为他只是进一步打击李岩。

对大顺来说,宋献策是李自成左膀右臂,但对牛金星来说,宋献策是直接竞争对手,目前只知道西安丢了,宋献策生死不明,但是牛金星是衷心希望宋献策被干掉了。

放在李岩身上也是一样的想法。

什么,自毁长城?

这么说跟没了屠夫就吃带毛猪有什么区别?

休得小觑牛某人!

大顺之所以连连丧师失地,皆因宋献策之流争权,而李岩之辈不听号令,权力集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剪除这些拖后腿的,我牛某人自然能辅佐顺皇带领大顺扶摇直上。

大体就这么个心思。

很是迷之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怎么能一路追随李自成打下偌大基业呢?

至于朱韶?,牛金星并不在乎。

从始至终,大顺上下都没把朱韶?当自己人对待,哪怕李自成对他客客气气,也只是利用。

而且牛金星以为崇祯必不会放过朱韶?。

家贼比外敌更可恨。

朱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惶恐不安。

“大王。”李岩进来,沉重地说道:“官军已至泾州,天子……亲至。”

“什么,陛下亲自来了?”朱韶?惊叫道。

因为被放生过,且又被流放到了平凉,李岩一直对大明心怀敬畏,其一般称呼李自成为“陛下”或者“皇帝”,而称崇祯为“天子”。

朱韶?也一样,听到崇祯亲自来了,立刻吓的六神无主。

“大王勿慌,臣立刻组织军民,准备迎战!”王佑恶狠狠地说道:“大王保全平凉,军民皆以大王为主心骨,绝不允许皇帝倒

行逆施。”

“不行,打不过,打不过……”朱韶?头摇的拨浪鼓一般。

李岩说道:“天子只有三千马军,无力强攻平凉,有谈判的余地。”

“谈什么谈?做臣子的,如何与天子谈条件?”朱韶?面如死灰,有气无力地说道:“备车,我去见陛下,死活……听圣裁吧。”

见朱韶?有求死之意,王佑连忙劝道:“大王,事有可为,当振作精神,实在不行撤往延安,与顺皇甚至建虏为伍,总不至于身死。”

“此去,我会死,不会连累妻子,亦有机会保全诸卿,再投靠流寇建虏,身死族灭,诸卿亦难得好下场。”

见王佑还要说,朱韶?举手阻止了他,道:“卿一片忠心,我尽知,只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备车吧。”

“臣与大王共生死!”王佑磕了个头,转身出去。

“大王,臣随行。”李岩说道。

朱韶?说道:“闯贼大败,难免不会收拢陕北军队入山西,到时候建虏南下,平凉首当其冲,须得卿夫妇组织防务。”

“臣……大王……”李岩一时无言。

朱韶?的心思很明显,他留在平凉城中,不管朱韶?下场如何都跟他没关系,到时候皇帝出了气,就可以用平凉跟皇帝谈条件。

好的待遇或许没有,保命肯定没问题的。

“孤失节,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卿有才华,奈何偏居一隅,难得施展,回归朝廷后,勿得记挂孤,忠心用事,必有回报。”朱韶?顿了下,继续说道:“若有余力,照拂一下韩王一系,却也不必勉强。”

听到朱韶?有托付后事的意思,李岩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朱韶?能力确实一般般,但是对待臣民尚好,对高层可谓推心置腹,因此王佑愿意随之赴死,而李岩夫妇也心甘情愿为其效力。

有感情了。

就在李岩想着怎么保全朱韶?时,换了一身白衣的王佑走了进来,拜道:“启奏大王,车驾已备。”

“孤也换上白衣吧。”朱韶?叹了口气,起身出门。

换衣上车,一千卫士随行,街道两侧站满了百姓,见朱韶?车驾到来,纷纷跪下。

可见其得民心。

此时,皇帝正在过泾河,镇原知县肖俊领着县内官民就在对岸等候。

见皇帝过了河,肖俊跪行上前,拜道:“罪臣知固原县事肖俊,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尔等既然已经来了,且先去西安等候处置,不论是否留用,无大恶者必免死。”

“臣叩谢天恩。”肖俊拜道。

失望之余又松了口气,虽然不能继续做官,好在保住了小命,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皇帝手一挥,身后分出三十骑,带着降官往西安去,随后又有一百五十骑飞奔向镇原接管军政。

这就是为什么皇帝出西安时带着五千骑此时只剩下不足三千的原因。

沿途所经之处,无不望风而降。

这些官有的是原来的朝廷命官被李自成留用的,有的是科举上去的读书人,还有一些是李自成的老兄弟,但他们都意识到大势已去,没有一个选择武力抵抗的。

皇帝对这些人不熟,全部押去西安,等待朝廷甄别。

基本不可能留用。

因为留用这些人,如何对得起那些忠贞守节的?

却也不至于处死,因为朝廷实际上放弃了陕西,有所亏欠,但真要作恶多端,那也要给百姓一个交代。

具体怎么处置,皇帝懒得操心,反正有太子在,肯定安排的妥妥当当,皇帝的心思还是在韩王……不,他已经不是韩王,甚至不配姓朱。

想到朱韶?先投建虏后投流贼,朱由检不由握紧了金锤。

此时,虎牢关外,黄得功正在观察贼军防务。

自古以来,虎牢关便是洛阳东门,秦末刘邦项羽在此大战,汉末诸侯讨董在此铩羽而归,隋末李世民在此生擒窦建德,但是宋时立都开封,为防地方割据而荒废了虎牢关,至本朝,虎牢关已经残破不堪。

李自成退守关中后,为拱卫潼关,重建虎牢关,却受限于人力物力,只建了几座军寨而已。

“殿下诏令河南大军策应,以潼关为主攻,如今看来,倒是可以与陛下前后夹击潼关。”黄得功说道。

“伯爷,擅自做主怕是不好吧?”副将陈永福问道。

黄得功不以为意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这不是我抗令,是贼人太弱啊,难道贼兵跑了,我们放着关卡不进?”

你说的好有道理,我居然无言以对。

见陈永福沉默,黄得功下令道:“传令炮兵,给他们一天时间轰平贼军军寨,十天之内,本伯要在潼关替陛下牵马。”

这么谄媚真的好吗?想到皇帝的大锤子,陈永福觉得替皇帝牵马确实不错。

他俩信心十足,虎牢关守军却有些慌,毕竟明军乌泱泱而来,看着就让人害怕

慌而不乱。

他们还不知道西安已经失守,觉得凭借地势之利坚守几天就能得到大量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