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瓜熟蒂落入西安
“下官拜见丞相。本文搜:e小说 免费阅读”
没等华阴守将汤大勇行礼,宋献策三步并两步上前扶住,道:“将军此来,可是解了燃眉之急。”
汤大勇说道:“下官久随陛下,此时国都遇险,自然义不容辞。”
“果真是老兄弟。”宋献策拍着汤大勇的肩膀说道:“等陛下回京,一醉方休。”
“自当如此。”汤大勇面露期待。
自从李自成称帝,礼制日趋完善,大家只能以君臣之礼相见,偶尔的赐宴也很是拘束。
好怀念以前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日子。
可惜,回不去了。
宋献策看出了汤大勇的惆怅,说道:“今时不同往日,我们都是臣,陛下是君。所谓天地有常四时有序,唯有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下官晓得。”汤大勇怏怏地应了一句,道:“下官进城时,发现东门守军散乱,怕是难堪大用,便让下官驻守东门吧。”
宋献策想了片刻后说道:“也好,正好把东门守军调回来练练做个预备。”
得了许可,汤大勇就在东门驻扎下来。
他麾下八百兵,城门处有城楼箭楼闸楼能住人,门洞藏兵洞也能安置军兵,加上城墙需要时时把守,因此八百兵全部安置。
一切停当,汤大勇召集了自己弟弟汤小勇为首的几个把总。
“兄弟们都是喝过血酒的,俺就直接问,西安守得住吗?”汤大勇问道。
诸人面面相觑。
知道守不住还带我们来送死?但是仔细想想,开拔之前确实没有发表动员令,就这么直接来了。
“大哥有话直说。”汤小勇说道。
汤大勇说道:“我欲投官军。”
不会是诈我们吧?等我们表示同意,立刻以谋反之罪干掉,但万一他要是真的想投降呢?
把总戚大等人暗暗嘀咕。
汤小勇没这个顾虑,道:“兄弟们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也不是没败过,想当年闯王十八骑入山,兄弟们群龙无首不也坚持下来了?大哥今天怎么了?”
“当初我们光着脚,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放那个时候,闯王会让我们死守西安吗?”汤大勇反问。
诸人摇头。
那个时候城池是什么?
是粮仓、兵源、财源,却不会是家园,官军掳掠一空,待官兵追来拔脚就走。
如今闯王成了顺皇,却把城池当宝贝,官军到来不但不能跑,还要聚集起来守城,就顺军与官军的差距,此举无异于送人头。
“没前途的。”汤大勇说道:“诏安,回家种地也好,继续打仗也罢,总比白白送了人头强,而且跟皇帝打了这么多次,你们不觉得这城进的很蹊跷?”
“确实。”戚大说道:“皇帝带着马兵就在城外,却放我们进城,确实蹊跷。”
“是想把我们一网打尽啊。”汤大勇叹道:“这就是穿鞋的难处,闯王拿下山西又如何?还不是拱手送给官军!”
他还是流寇的思维。
流窜不定,散合无常,所以李自成才能屡扑屡起,守城攻城本非流贼所长,今据守据城池,实乃自寻死路。
最重要的是,被皇帝打怕了。
其他人都被皇帝打怕了。
从杞县开始被皇帝一阵突袭,想在湖北设伏反而被打的落花流水,想跟皇帝刚正面,损兵折将,大败亏输。
看不到赢的可能啊。
“大哥既有决断,兄弟们自然相随。”戚大首先表态。
“我们跟着大哥。”其他人纷纷附和。
汤小勇犹豫了一下,道:“我们家眷都在华阴,若是事发,怕是要被杀掉啊。”
“无妨。”汤大勇说道:“拿下西安后快速前往华阴,其城内留守的都是我们的老兄弟,必然不战而降。”
确实,只要拿下西安,整个关中都不会再反抗,华阴虽然具有地利,但是缺兵少将,肯定不敢反抗。
“好,那我今晚出城联络官军。”汤小勇主动说道。
为了让贼军顺利入城,明军只在北城设立了巡逻圈,所以汤小勇出城后绕了好大一圈才看到明军骑兵。
汤小勇当即举起手说道:“别动手,我是来投诚的。”
王大路放下刀,笑着问道:“这是第几个了?”
“第三个了,可见闯贼大势已去。”什长孔炜说道。
王大路说道:“行了,带过去吧,看巡抚怎么说。”
皇帝在呼呼大睡,倪元璐也想睡觉,但是皇帝让他负责接待投降者,他能怎么办呢?
当汤小勇到达倪元璐营帐外时,听到里面有人说话。
“去年,闯贼试行科举,科举本为自愿之事,却令地方搜罗读书人参加,学生被迫参加,虽然故意涂鸦,却依旧被录取,因此成了伪官。
抚台,学生真是被逼的。
听到王师重返关中,学生喜不自胜,本该纠集义士举义接应大军入城,奈何贼人对学生等防备甚严,只能孤身出城……”
原举人,现伪顺户部郎中平文涛喋喋不休地说道。
汤小勇听得直撇嘴。
好像真的一样。
实际上呢?
当初李自成登基称帝后,投降的明官与各地士绅就多番活动,最终促使李自成开了科举。
他们以为李自成全取天下有望,踊跃参加,虽然没几个爬到高位的,却充斥伪顺中下层,与投降的明官狼狈为奸,实际上把控着伪顺的地方治理权。
如今大难临头,倒是撇的一干二净,果真是无耻之尤。
倪元璐对此同样有数,却温言安抚道:“你们的苦衷,朝廷很是理解,但是忠臣不事二主,你等忠节有亏,一时半会不宜授官,等关中平定,且在家安心读书,等待朝廷科举便是。”
“学生晓得了。”平文涛低着头说道。
显得很惭愧,其实是对不能继续做官的失望,但只要能留着性命与功名,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平文涛离开,汤小勇被带了进去。
听说对方要献门,倪元璐当即打起了精神。
这可是关系西安收复的大事,可不是区区一个伪官能比的。
等到天亮,皇帝看了倪元璐递交的名单与对话记录。十多个
十多个文官出城投降,但是名册是一百多个。
各个背后都是一串人。
“桃子已熟,该摘了,不然就要烂了。”朱由检说道。
倪元璐问道:“陛下决定攻城了吗?”
朱由检点点头,道:“一夜之间,十多个伪官失踪,城中必然加强戒备,说不得就会调动投诚之将,平添许多麻烦。”
其实宋献策没发现端倪。
他对军队的掌控很强,毕竟都是流贼出身,忠诚有保证,汤大勇之流寥寥无几,但是中下层官吏都是大明的读书人,他的影响力很有限,而且平文涛之辈也不是自己一人投降的。
上面有人遮掩,中间有同僚打掩护,以致于宋献策被蒙在了鼓里。
但是明军的动向是瞒不住的。
看到明军分作四面围住了城墙,一面才八千余人,宋献策再次开怀大笑道:“未闻兵力不足而四面布兵者,崇祯果不知兵。”
“丞相所言甚是。”梅哲附和道。
他也在笑,但是笑容有些勉强。
因为昨天有人找他一起投降了。
他虽然没答应,却也没敢跟宋献策讲,因为他看出来大势已去,怕被事后算账。
就在宋献策疯狂嘲讽时,明军往城下走来。
大部分守军握紧了家伙事。
赏格很高,坐等发财。
有命挣钱没命花?
汤大勇之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是看不到长远的。
不一刻,城墙上火炮声响起,明军队列中绽放出血花。
宋献策眉头一皱,道:“明军为何没有器械?”
话音刚落,东门处响起喊声。
“官军入城啦~官军入城啦~”
完了,有人献城。
宋献策眼前一黑,随即扶住墙头稳住身体,叫道:“传令中军张胜出击,绞杀汤贼,夺回城门。”
皇帝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随着各地援军抵达,宋献策以流贼老兄弟取代后投的守将,并非是怀疑张胜不可靠,只是下意识地选择更可靠的人选罢了。
万万没想到,汤大勇叛变。
这一刻,宋献策真切地意识到:大顺真的是大势已去。
传令兵刚下城,西北两面城墙上同时爆发出呐喊。
“官军进城啦~”
宋献策勉强稳住身体,道:“来人,传令张胜集结兵马,准备突围。”
这么多叛乱者,城墙绝对守不住。
他刚下城墙,就见张胜迎面而来。
宋献策说道:“张将军,事不可为,速速突围。”
“突围?”冷笑中,张胜走到近前,一把扯住宋献策衣襟,厉声道:“老爷的首义功劳被你弄没了,只好拿你做个投名状!”
“你~”
宋献策哆哆嗦嗦地说不出话来。
气炸了。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满腔抱负竟断送在一群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之辈手中。
张胜扔掉宋献策,道:“看好了,随我夺取城门,迎接天子入城。”
明军已经从东门登上了城头,正顺着城墙清剿贼兵。
其实也没几个反抗的。
三面叛乱起,官军轻易进了城,贼兵士气全无,逃命尚且不及,那能继续抵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