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一旨定琉球
“诸卿,建虏欲与倭寇决战于海上,如何应对?”朱慈烺问道。本文搜:肯阅读 免费阅读
没人比我更懂海战。
郑彩迫不及待地说道:“殿下,当趁其两败俱伤时出击,以国朝水师之盛,必能全歼之!”
“不妥。”秦良玉摇头说道:“从战术上说,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国朝的最终目的直治朝鲜,若是发兵攻打,朝人必心怀怨愤,徒增反抗而已。”
“心怀怨愤者,皆杀之,效北交趾成例。”郑彩杀气腾腾地说道。
北交趾山高林密瘴气弥漫,依旧能屠干杀尽,朝鲜虽然多山,却无瘴气,亦少蛇虫困扰,还被倭寇建虏来回虐了几遍,不是分分钟就能荡平?
“副使只看到了北交趾的果,却没看到因。”孙传庭笑呵呵地说道:“当时各土民蜂拥前往北交趾,协同移民的游侠,组成的几十万的清剿队,所以能轻易荡平土著。
如今北方人口稀少,南方百姓宁愿去山东河北也不会愿意前往朝鲜的,更不要说游侠,只能凭官军清剿,必然耗时日久。”
你们这些内阁成员怎么回事,我说一句你们顶十句,是不是没把我这个未来的国丈放在眼里?
郑彩气呼呼地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不是只能干看着?”
“当然不是。”郑芝龙说道:“可以打出李淏的旗号,帮助朝鲜水师攻打倭寇。”
你脑子坏了?
郑彩不可思议地说道:“与倭国贸易额高达千万两,把朝鲜卖了都不值这个价,如何能撕破脸?”
我的蠢弟弟哦,活该你迟迟拿不到铁券。
郑芝龙看了眼郑彩,沉声说道:“海贸不止是大明获利,德川氏同样获利颇丰,他离不开这些收入。
短短一年多,倭国便形成了庞大的以德川为首的海贸利益集团,如今德川家光取代伪天皇,内部不稳,他即便知道国朝出兵帮助了朝鲜,也只能当做不知道。”
郑彩不服气地问道:“帮助朝鲜就是帮助建虏,有什么好处?”
郑芝龙回道:“可以招揽朝鲜水师,进而瓦解建虏水师,且倭寇海师元气大伤,到时候渤海湾至奴儿干都司沿海都是大明海师的内湖。”
到底你是军机处副大臣还是我是?要不要换个位置?
郑彩虽然哑口无言,却越发不爽。
感觉自己这个国丈毫无权威。
但是能怎么办呢?
一个都得罪不起,只能生闷气。
太子没在意小心眼的老丈人,只考虑如何针对建虏与倭寇的海上战斗。
其实内阁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从军事上讲,趁其两败俱伤时同时击破是最优解,但是从政治上讲,拉拢朝鲜水师才是第一选择。
除非朝鲜人甘心臣服建虏,否则其水师投向大明是必然的,但是船来了,人还不是任意拿捏?
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此时,保科正之正在请郑鸿奎喝茶。
消息传出,结合朝鲜水师的动向,保科正之判断建虏确实要决战,他自己是有信心的,毕竟万历年间若非大明出手,丰臣秀吉的水师不会落败。
坏就坏在大明。
虽说双方相交莫逆,但是万一大明朝廷下令,说不得郑鸿奎就要背后捅刀子。
“朝鲜为建虏掌控,其愿意恢复朝贡,下面是权宜之计,都督千万不要受其蒙蔽。”保科正之说道。
“这点我自然知道,将军不必担忧。”郑鸿奎放下茶盏,正色说道:“大明与贵国交好,商旅不绝,赖以为生者数以十万计,朝廷不会不考虑这点的。”
“鄙人相信这点,却并不稳妥,所以鄙人想拜托大都督一件事。”保科正之说道。
郑鸿奎说道:“你我亲如兄弟,无需如此客气,有事但说无妨。”
保科正之说道:“鄙人想拜托大都督转呈国书。”
国书这种事,即便双方都是暗怀鬼胎,依旧可以走正式途径,找我作甚?
不对,国书有问题。
该不是假的国书吧?
就在郑鸿奎暗暗怀疑时,保科正之说道:“小国处于困难时期,不得不杜绝一切意外因素,因此鄙人撰写了一份国书,表示小国的臣服之意。鄙人想请大都督做个居中,让大明接受这份国书。”
“将军,哪怕我无令出兵,以朝鲜的现状,朝廷降罪也就回去做个富家翁,上呈假国书可是要丢脑袋的。”郑鸿奎当即拒绝。
“假的,是大都督与鄙人的认为,而非大明太子的认为。”保科正之说道:“大明素来以天下之主自居,而以小国不服王化为恨,如今臣服国书呈上,必然欣然接纳,而不会追究其中隐情。
鄙人认为此事风险不大,当然,不会让大都督白忙的,这点大都督应该相信鄙人的。”
保科正之一贯大方,郑鸿奎倒不担心他给出的好处少了,只是如此花的操作,实在让他犹
豫不定。
郑鸿奎转念一想,反正是倭国臣服,大明又不会丢脸,再说了,把实情上奏就好,怎么决断是太子的事情。
“好,在下便勉力而为。”郑鸿奎答应。
保科正之大喜,道:“有劳先生,无论成与不成,大恩没齿难忘。”
他也是难啊。
国内支援跟尿频一般,断断续续的,对付建虏尤其吃力,实在是不敢让明国再来掺和一脚了,能以假国书稳住明国,无比划算。
他想着利用大明的虚荣以假国书忽悠,琉球的左懋第持着真国书出现在船头。
莫说有天子使节的身份,即便没有,堂堂尚书抵达,琉球也得举国迎接。
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官抵达琉球,左懋第是第一个。
百余兵将先行下船,提刀挈枪把住两侧,保证左懋第的安全。
见左懋第手持节仗与圣旨,琉球世子尚贤上前大礼拜下。
此时的左懋第就是皇帝分身,尚贤甚至不敢直视。
因为他还没得到册封。
十五年,前琉球王去世,尚贤虽然已经成了实际的琉球王,但是没得到大明册封,只能以世子名义行事。
天使忽然而来,他还是很惊喜的。
除了册封琉球王,还有什么值得一部尚书亲自来呢?
礼毕,尚贤与群臣请左懋第上车,在琉球百姓的夹道欢迎下回到王宫。
左懋第毫不客气地占据了王座,道:“琉球尚贤及大小臣官接旨。”
尚贤见状一惊,却不敢怠慢,拜道:“臣尚贤恭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琉球隐瞒实情,私朝倭国,一臣事二主,实属不忠。朕念历代琉球王恭顺,特旨琉球内附,尚贤迁南京,授郡王位,大小臣官量才录用,各授官职,调任大明境内。圣旨到日,即刻启行,勿得推诿拖延。琉球虽远,物产不丰,然为国朝领土,不可轻弃,由各封爵世代镇守。
钦此。
大明皇帝朱由检。
崇祯十九年五月十八。”
尚贤大惊失色,顾不得礼节,问道:“天使,琉球冤枉啊。”
“没什么冤枉的。”左懋第居高临下地看着尚贤,问道:“接旨否?”
接旨=亡国。
尚贤当然不想接,但是不接旨就坐实了琉球不忠,到时候天兵一至,死无葬身之地。
见尚贤犹豫,左懋第冷声道:“尚贤不尊皇命,可有宗室将其拿下,取而代之?”
“臣谨奉诏。”
应喝中,尚贤之弟尚质起身上前,一把将尚贤按到了地上。
“启奏天使,臣已经拿下逆贼尚贤。”尚质说道。
尚贤反应过来,挣扎着叫道:“你疯了,大明欲亡琉球,你做了郡王又能如何?”
“我没疯。”尚质用力压制着尚贤,说道:“大明郡王不比琉球国王尊贵?”
他又回头看向诸臣,道:“尔等得此良机,还不表示恭顺,更待何时?”
“臣奉诏。”
陆续有琉球文武起身,帮着尚质压制尚贤,其他没起身的文武依旧跪着,没有动弹。
他们在良心的作用下不愿意对尚贤动手,但是在大明的威慑下,却也没有帮助尚贤反抗。
尚贤挣扎着叫道:“乱臣贼子,琉球亡矣,琉球亡矣~”
声音越来越小,逐渐没了声息。
尚质检查了一下,拜道:“启奏天使,逆贼尚贤畏罪而死。”
“无妨。”左懋第点点头,道:“听闻琉球臣服倭国,天子震怒,欲以大军踏平琉球,幸得太子仁慈,不愿生灵涂炭,又念琉球多忠义辈,特命本使携旨而来。
今日一见,琉球果多忠义,本使必据实上奏,太子殿下定有嘉奖。”
“多谢天使。”尚质道了谢,又道:“琉球愿意内附,只恨倭寇盘踞城内,怕是有变乱。”
言外之意,不把城里的倭寇打跑,圣旨也就是一纸空文。
万历三十七年,倭国萨摩藩率军入侵,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了首里王城,大劫七日,一切可动财物全部装箱运走,同时还将琉球国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
两年后,尚宁王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同时割让奄美五岛才得以释放生还。
琉球还被迫遣使谒见幕府将军,此后,岛津氏成为中琉贸易的掌控者,琉球进入了“一国两属”时期。
崇祯五年,岛津氏在琉球首里设立“在番奉行”,以监视琉球内政和监督贸易和进贡,尚质说的倭寇就是这些人。
左懋第启行之前是做过功课的,自然知道详情。
“本使随行船只十二艘,载军兵八百,区区一撮倭寇,覆手可灭。”左懋第信心十足地说道。
……
昨天周末,没空码字,放心吧,放心,不会进宫的。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