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83章 孙可望投肃,朱识鋐洗脑

“你知道吗?”白杆兵伍长马大春拉过同村的马长腿,低声问道。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

马长腿问道:“什么事这么鬼鬼祟祟的?”

马大春确认左右无人留意,低声道:“太子殿下要从石柱挑选亲兵。”

“真的假的?”马长腿惊讶地问道。

“小声点。”马大春再次环顾左右,发现有人看了过来,把马长腿拉到了旁边。

“那么多人都去报名,你以为你选的上?也就我们关系好,不然我连你都不说。”

马长腿带着感激说道:“多谢哥哥提挈,若是选上了,定然请哥哥喝酒。”

了解天子营和东宫卫的,无不羡慕其待遇,况且伴随天子太子左右很容易升迁,所以当兵的无不想进入这两部。

消息传来,白杆兵们摩拳擦掌,也有的主动加练,想临时抱佛脚。

马大春马长腿危机感瞬间拉满。

原以为是小道消息,没想到人尽皆知,这下子可有压力了。

太子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情况,却微微一笑。

此时,他正与秦良玉商量平定乌思藏。

“殿下,乌思藏崇山峻岭,气候恶劣,大军进入必多减员,其产出贫瘠,无法就地筹粮供养大军。自国朝建立以来,乌思藏从未生乱,实无进兵必要。”秦良玉劝道。

朱慈烺问道:“巴王以为直治乌思藏有何好处?”

秦良玉回道:“好处倒是有一些,只是不值得出兵。”

不同于收复山东是收复失地,无论如何都要做的,自古以来,乌思藏都是名义上的臣服,其实大家都不把他当做领土。

乌思藏是居高临下的形胜之地,可以保证四川云南的西部安全,也可以往北进攻青海,但是这点好处不值得出兵。

糟糕的气候和经济让大家没有占领的欲望,但凡那地方肥一点,也不至于逍遥至今。

“国朝会一直扩张,乌思藏可以出兵天竺等地,最主要的是,这种事情没有值不值,只在于有没有实力。”朱慈烺说道。

秦良玉说道:“但是确实代价太大。”

朱慈烺问道:“巴王以为湘西为何这么快平定?”

“殿下仁义……”秦良玉忽然撤回一个马屁,道:“殿下的意思,乌思藏。可以效仿湘西解决乌思藏?”

“是。”朱慈烺点头道:“乌思藏百姓比湘西土司治下更苦更难,湘西这边好歹还有些遮掩,乌思藏则是真正的奴隶制度,只要许诺百姓自由与财产,各法王土司覆手可灭。”

“殿下果然生而知之,有圣人之姿。”秦良玉真心实意地说道。

因为山高路远,基本没人研究过乌思藏,但是太子却在湘西开展了一次乌思藏改革演练,不服不行。

朱慈烺说道:“此事当从容筹谋,巴王得暇,与军机处一起研究研究。”

“臣遵旨。”秦良玉应下,又道:“四川与乌思藏多有贸易往来,或可令两卫派遣细作前往乌思藏搜集情报。”

“此言甚好,确实可以开始了。”朱慈烺说道。

绣衣卫隐藏于暗处,很低调,但是秦良玉这个级别肯定是知道情况的,太子也不会对他们隐瞒。

乌思藏人自然不会知道太子已经盯上了他们,此时,他们正在盯着甘肃。

谁掌控甘肃谁就能涉足青海,进而影响到乌思藏地区。

从得到军政大权开始,朱识鋐就视青海为囊中之物,并且多次出兵,一方面是为了养兵练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削弱青海的反抗实力以及树立权威,奈何尚未正式出兵,先是献贼来犯,后有闯贼建虏联袂而至,只能搁置。

但是此时此刻,朱识鋐看到了占领青海的希望。

孙可望选择了投效。

“得卿来投,何愁大业不成?”朱识鋐扶起孙可望,满脸欣慰。

“谢陛下。”孙可望顺势起来,继续说道:“陛下以国士待臣,臣必以死报效。”

“不要轻言生死,君臣同享富贵方为圆满。”朱识鋐拍了拍孙可望,继续说道:“如今闯贼建虏皆退,甘肃略安,正好整编军伍。”

“臣定然竭尽所能。”孙可望说道。

朱识鋐没给他封王,但是授官统领三军大元帅,直接让他掌控了军权,这可是在张献忠时代都没有的权力,真的,孙可望很感动。

等我将两方人马重新整编并掌控在手后,必然留他一命。

孙可望暗暗决定。

朱识鋐恍若不觉,拉着孙可望的手说道:“甘肃穷苦,物产不丰,卿知道朕是如何维持士气的吗?”

“请陛下训谕。”孙可望俯首说道。

好奇。

他跟甘肃军打了好久的交道,其实甘肃军的装备与士兵素质还不如流贼,但是打起来极其狂热,经常阵亡一半犹自死战。

正是这样狂热的斗志,才能抵挡汉中、河西、哈密三个方

向的围攻。

当兵吃粮,甘肃一向穷困,粮饷全赖秦晋接济,然而朱识鋐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做到了这点,堪称神迹。

“说来也没什么,就是在军中推广回回教。每个五十人队配一传教者,千人队配传道者,日日宣扬教义,时至今日,官兵渴望失乐园,皆以战死为荣。”朱识鋐带着自得说道。

所以他大方地让孙可望做了大将军呢,就是因为他对军队的掌控力极强。

先知继承者,真理裁决者,时间与空间掌控者,天下唯一统率者,这些头衔之后才是大明皇帝。

事实证明,朱识鋐的选择是正确的。

毕竟他撑过了三面围攻,如今又让孙可望来投。

孙可望觉得自己上了鬼子的当。

若是肃军都是狂热的教徒,他这个大将军怕是不好使,不,不止如此,等他麾下军兵被洗脑后,他就成了鱼肉。

朱识鋐看出了孙可望的顾虑,说道:“盟誓在先,卿不叛朕,朕许卿世代富贵,若有违背,人神同弃,死无葬身之地。

从今往后,朕负责治理内政与传播教义,卿征战四方,君臣同心,天下无敌。待全取天下,朕必授卿爵位与封地,世代相袭,永不辜负。”

如此诚恳……孙可望拜道:“臣必不负陛下信重。”

他并不是相信劳什子誓言,只是觉得自己能力足够对抗朱识鋐,只要用心经营,迟早能取而代之。

孙可望野心勃勃,李自成却怒气勃勃。

他收到了孙可望举临洮投甘肃的消息。

诚然,孙可望投了他依旧保持着独立,但是不说君臣,好歹也是盟友吧?不声不响投了敌人是几个意思?是不是还要反过来背刺大顺?

“陛下息怒。”牛金星劝道:“孙可望本就不是一路人,以后再行算账,当务之急还是谋算陕北山西。”

李自成压下愤怒,问道:“建虏方面可有消息传来?”

宋献策回道:“济尔哈朗领兵由开封渡黄河,或许在图谋凤阳,其他地方尚无情报,亦未见调动陕北山西兵马,不过以明帝本事,建虏必然要调集兵马守卫北直隶的。”

“而且不会拖延太久。”牛金星补充道:“明军三月出动,九月必须停下巩固防线,臣判断六月左右建虏就会动弹。”

“朱慈烺做的好事。”李自成冷哼了一声。

以冰雪加固城墙,如今建虏流贼都在用,实在是这个方法太好用了,这就导致大家冬天里只能宅着,想打仗必须等到春暖花开。

“陛下,六月出兵正值夏收未久,可以从陕北山西获得粮草补给,若是动作够快,还能赶上秋收秋种。”顾君恩说道。

“诸卿所言甚是。”李自成点点头,道:“传诏各部勤加训练,无论明清战况如何,五月底必须出兵。”

“臣遵旨。”诸人拜下。

远在北京城的豪格还不知道李自成要发动背刺,此时他正在大发雷霆。

“让他攻打甘肃,他跑去了哈密按兵不动,让他率军支援山东,他又托辞要攻打甘肃,他还是大清的睿亲王吗?是不是要自立称帝?啊?”

多铎毫不客气地开怼:“派睿亲王出兵甘肃的是你,甘肃未定又召睿亲王回来,肃亲王当领兵打仗是过家家吗?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阿济格说道:“明军胶州登陆,登莱明军出兵威胁济南,直沽口明军不断出击,而礼亲王兵力不足,无法收复朝鲜,东江明军死灰复燃,大清正四面受敌。

多尔衮为一己之私,拥兵自重不听号令,是要坐视大清灭亡吗?”

多铎不屑地说道:“山东有郑亲王驻守,何忧之有?礼亲王虽然进展缓慢,却打的倭寇节节败退,全复朝鲜指日可待,东江明军更是不足为虑。”

他们一直在关注着东江镇,然而却发现明军只顾着与倭寇做买卖,并未登陆袭扰。

比毛文龙还不如,确实不足为虑。

但要说山东没问题就是自欺欺人了。

三路大军齐发,就济尔哈朗和吴三桂的兵马,确实很难抵挡。

豪格盯着多铎,严肃地说道:“山东若失,应天则危在旦夕,本王要从山西调集兵马支援山东。”

“附议。”阿济格说道:“唇亡齿寒,若是应天失守,山西有山河之险亦难持久。”

什么,山西的蒙古人只听多尔衮的?那就让多尔衮滚回来阻止朝廷调令!

豪格巴不得他回来呢。

二比一,多铎反对也没用。

就这样定了。